Plant Physiol|SMART ORGAN 4是參與5.8S rRNA成熟的核糖體生物發生因子

2021-03-01 PaperRSS

 提示歡迎點擊上方「PaperRss」↑關注我們!

核糖體生物發生對於細胞代謝至關重要,並且對疾病和衰老具有重要意義。人神經膠質瘤抑癌候選基因2(GLTSCR2)和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核仁蛋白53(Nop53)是直系同源蛋白,具有核糖體生物發生因子(RBFs)的功能;敲低GLTSCR2會損害18S和5.8S核糖體RNA(rRNA)的成熟,而Nop53是5.8S和25S rRNA的成熟所必需的。

在這裡,我們在擬南芥鑑定克隆到了與人類GLTSCR2和酵母Nop53同源基因SMO4, SMO4的功能喪失導致輕度的形態表型。然而,我們發現smo4突變體表現出核仁肥大和組織紊亂,5.8S和18S rRNA前體的過度積累以及40S:60S核糖體亞基比例失衡。像酵母Nop53和人GLTSCR2一樣,擬南芥SMO4參與5.8S rRNA成熟。在酵母中,Nop53與mRNA轉運4(Mtr4)協同作用,使5.8S rRNA成熟。在擬南芥中,我們發現SMO4在5.8S rRNA成熟途徑中的作用與針對MTR4所述的相似。但是,SMO4似乎不像MTR4那樣參與45S pre-rRNA的5'-ETS衍生的副產物的降解

Ribosome biogenesis is crucial for cellular metabolism and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disease and aging. Human glioma tumor-suppressor candidate region gene 2 (GLTSCR2) and yeast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Nucleolar protein 53 (Nop53) are orthologous proteins with demonstrated roles as ribosome biogenesis factors (RBFs); knockdown of GLTSCR2 impairs maturation of 18S and 5.8S ribosomal RNAs (rRNAs), and Nop53 is required for maturation of 5.8S and 25S rRNAs. Here, we characterized SMALL ORGAN 4 (SMO4), the most likely ortholog of human GLTSCR2 and yeast Nop53 in Arabidopsis (Arabidopsis thaliana). Loss of function of SMO4 results in a mild morphological phenotype; however, we found that smo4 mutants exhibit strong cytological and molecular phenotypes: nucleolar hypertrophy and disorganization, overaccumulation of 5.8S and 18S rRNA precursors, and an imbalanced 40S:60S ribosome subunit ratio. Like yeast Nop53 and human GLTSCR2, Arabidopsis SMO4 participates in 5.8S rRNA maturation. In yeast, Nop53 cooperates with mRNA transport 4 (Mtr4) for 5.8S rRNA maturation. In Arabidopsis, we found that SMO4 plays similar roles in the 5.8S rRNA maturation pathway than those described for MTR4. However, SMO4 seems not participate in the degradation of by-products derived from the 5′-ETS of 45S pre-rRNA, as MTR4 does.

版權作品,未經PaperRSS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PaperRSS,關注生命科學,高校院所科研進展

關注請長按上方二維碼。投稿、合作、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

微信ID:IGDB2010 或郵箱:PaperRSS@qq.com

相關焦點

  • 打破認知,核糖體蛋白參與植物細胞器內含子剪切
    擬南芥中uL18蛋白家族成員在進化過程中發生了功能分化,其中兩個成員uL18-L1和uL18-L8不再參與細胞器核糖體組成,而是分別參與線粒體和葉綠體II 型內含子的剪接。該研究表明,核糖體蛋白的RNA結合能力可以被轉移到參與細胞器的內含子剪切因子上。
  • Plant Physiol | 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中心朱健康課題組揭示植物...
    Negatively Regulate Plant Drought Resistance Through Separate Pathways的研究論文,首次證明了葉綠體蛋白PPD5(PsbP domain protein 5)通過OST1介導的活性氧產生途徑調節氣孔護衛細胞中活性氧的積累從而調控植物應答乾旱脅迫。
  • PlantPhysiol|中科院植物所程佑發組揭示茉莉酸積累和植物發育的...
    來源: BioArt植物 舉報   Hippo信號通路在調控動物細胞分裂、器官大小和腫瘤發生方面起重要作用
  • 人類40S核糖體成熟最終步驟的結構基礎獲解析
    人類40S核糖體成熟最終步驟的結構基礎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2 23:47:51 德國慕尼黑大學Roland Beckmann研究組報導人類40S核糖體成熟最終步驟的結構基礎。
  • Plant Physiology|瀋陽農業大學汪澈教授課題組揭示細胞骨架調節根毛生長機理
    近日,瀋陽農業大學生物科學技術學院汪澈教授課題組在Plant Physiology
  • Plant Cell︱植物根毛細胞命運轉換的分子基礎研究新進展
    2020年5月5日, 美國密西根大學的John Schiefelbein 在Plant Cell 在線發表了題為Molecular Basis for a Cell Fate Switch in Response to Impaired Ribosome Biogenesis
  • 生物物理所葉克窮課題組Science解析核糖體組裝的動態過程
    核糖體是所有生物用來合成蛋白質的分子機器,是生命的基本元件。核糖體包括大亞基和小亞基,兩個亞基都是由核糖體RNA和大量蛋白質構成的大型複合物。在真核細胞中,核糖體的組裝是一個高度複雜、動態的過程,兩個亞基在成熟過程中會結合大量的組裝因子,形成一系列核糖體前體複合物。小亞基在成熟過程中形成兩種主要的前體:位於細胞核仁區的早期前體和位於細胞質的晚期前體。
  • Plant Physiology|瀋陽農業大學汪澈課題組在雜誌發文揭示微絲結合蛋白功能
    7月7日,瀋陽農業大學生物科學技術學院王顯玲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畢霜田和王璐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生物學類國際知名雜誌Plant Physiology 上在線發表了題為GLABRA2 Regulates Actin Bundling Protein VILLIN1 inRoot
  • 核仁RNA聚合酶II促進核糖體生物發生
    核仁RNA聚合酶II促進核糖體生物發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6 16:48:37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Karim Mekhail及其研究組發現核仁RNA聚合酶II促進核糖體形成。
  • Cell:可視化觀察核仁中的核糖體大亞基組裝過程
    為了滿足這些需求,作為細胞的蛋白工廠,由蛋白和幾種RNA組成的核糖體必須大量地產生它們自己。一個生長中的酵母細胞每小時產生10萬個核糖體,每個核糖體包括80個核糖體蛋白和4個核糖體RNA(rRNA),這些核糖體蛋白和rRNA分布在每個核糖體的兩個不同的功能上相互作用的亞基(即大亞基和小亞基)之間。
  • Plant Physiol | 中山大學李陳龍團隊揭示種子休眠調控新機制
    然而,很多物種的成熟種子即使在合適的萌發條件下也不能及時萌發,這種現象稱為種子休眠。種子休眠是植物在長期的系統發育過程中獲得的一種抵抗不良環境的適應性狀。休眠的種子對於逆境的耐受性更強,同時也更容易進行長距離擴散與遷移,從而促進物種的繁衍。因此,種子休眠是調節種子萌發最佳時間和空間分布的有效方法。
  • 高寧研究組《自然通訊》報導人源核糖體大亞基前體複合物結構
    核糖體的生物生成是一個非常複雜及高度耗能的分子過程,在真核細胞中超過300個因子(包括蛋白質和snoRNA)參與核糖體亞基的生物生成。它們參與了rRNA的轉錄、加工、修飾及摺疊,80種核糖體蛋白的修飾及組裝,以及核糖體前體顆粒的構象成熟及跨核膜轉運等一系列過程。
  • 生物物理所解析核糖體組裝的動態過程
    核糖體是所有生物用來合成蛋白質的分子機器,是生命的基本元件。核糖體包括大亞基和小亞基,兩個亞基都是由核糖體RNA和大量蛋白質構成的大型複合物。在真核細胞中,核糖體的組裝是一個高度複雜、動態的過程,兩個亞基在成熟過程中會結合大量的組裝因子,形成一系列核糖體前體複合物。
  • Plant Cell|兩個相互作用的乙烯響應因子調節植物的熱脅迫響應
    除了調節植物的生長發育外,乙烯還參與了對各種脅迫的反應,包括熱脅迫【4-6】。然而,乙烯參與熱脅迫響應的分子機制還不清楚。近期,美國Salk研究所Joanne Chory團隊在The Plant Cell發表了題為Two Interacting Ethylene Response Factors Regulate Heat Stress Response的研究論文,揭示了兩個相互作用的乙烯響應因子(ETHYLENE RESPONSE FACTOR,ERF)參與調控植物基礎耐熱性的分子機制。
  •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核糖體的再循環機制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核糖體的再循環機制 2015-10-13 生物物理研究所 【字體:而翻譯延伸因子EF-G是唯一一個同時參與延伸與核糖體再循環兩個步驟的GTP酶。延伸過程中,EF-G促進(tRNA)2•mRNA由A、P位點移位到P、E位點;在核糖體再循環過程中,EF-G與再循環因子RRF一起將核糖體翻譯終止複合物拆分為大小亞基,並釋放mRNA與脫醯基的tRNA,以便於下一個翻譯循環再利用(圖A)。
  • 談談rRNA和核糖體(關於翻譯的故事)
    Palade,November 19, 1912 – October 8, 2008)昨天介紹Christian de Duve工作的過程中提到了外分泌蛋白的相關內容,那些工作的主要成果其實是由上圖中的George E. Palade完成的,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發現了細胞內的第一神器:核糖體。今天就和大家談談核糖體,以及在教材中總是猶抱枇杷半遮面的rRNA。
  • 核糖體組裝——人類特異的修整步驟
    因此,毫不奇怪,這些至關重要的蛋白質工廠的建設本身就是一個高度複雜的操作,其中有200多個組裝因子瞬時參與其中。成熟核糖體由大約80種蛋白質和4種核糖體RNA組成。但是這些成分是如何以正確的順序組裝成功能性核糖體的,目前還不完全清楚。此外,我們對這一過程的大部分知識來自於對細菌和酵母等模型生物進行的研究,不一定適用於高等生物的細胞。
  • 骨骼肌肥大的核糖體生物發生機制及其運動適應
    :是一個高度複雜的過程,涉及核糖體的從頭合成,是細胞必不可少的活動過程,主要包括3個關鍵步驟:①rDNA轉錄;②新合成的47S pre-rRNA加工;③核糖體蛋白與各自核糖體亞基組裝後的亞基成熟。核糖體生物發生在細胞生長中有著重要作用,在肌肉肥大過程中細胞大小增加需要核糖體生物發生的增加。骨骼肌收縮活動可以誘發核糖體生物發生,從而對骨骼肌質量的控制起重要作用。
  • 生物物理所解析90S核糖體組裝前體的冷凍電鏡結構
    核糖體是由RNA和大量蛋白質構成的大型分子機器,負責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蛋白質合成。在真核生物中,核糖體組裝是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核糖體在成熟過程中需要和大量的組裝因子暫時結合,形成了一系列核糖體前體複合物。小亞基核糖體在組裝過程中形成兩個主要的中間體:早期的90S和晚期的pre-40S前體。
  • 核糖體
    原核細胞核糖體沉降係數為70s(S為Svedberg沉降係數單位),相對分子質量為2.5×106,70s的核糖體在Mg2+濃度小於1mmol/L的溶液中,易解離為50s與30s的大小亞基。真核細胞核糖體沉降係數為80s(S為Svedberg沉降係數單位),相對分子質量為4.8×106,80s的核糖體可解離為60s與40s的大小亞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