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環境? 指圍繞人的全部空間以及其中一切可以影響人的生活與發展的各種天然與人工改造過的自然要素的總稱
2. 從科學範疇上可將環境分為哪些種類?
可將環境分為 社會環境 和 自然環境 兩大類。
自然環境 指存在於人類周圍和客觀物質世界或者說是各種自然因素的總和。 社會環境 指人類為了滿足和不斷提高自己的物質和精神文明,在自然背景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人工環境。
3. 什麼是環境問題? 指由於人類活動作用於我們周圍的環境所引起的「公害」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社會問題。
4. 環境問題經歷了哪幾個發展階段? 原始捕獵階段、農牧業階段、工業革命階段、工業發展階段、現代工業階段。
5. 什麼是環境容量? 指在不影響環境的正常功能或用途的情況下,承受汙染物的最大允許量或能力。或者說是指在維持生態平衡和不超過人體健康閥值的情況下環境所能承受的汙染物的總量。
6. 什麼是環境自淨? 在正常情況下,環境的各個生態系統,能夠通過自身物理的、物理化學的、化學的和生物的一系列反應與變化,不斷地調節汙染物的數量和質量,從而保持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使被各種因素瞬間汙染了的環境得到自然淨化。環境的這種自我調節過程稱作環境自淨。
7. 什麼叫環境汙染? 介入環境中的汙染物,超過了環境容量,使環境喪失了自淨能力,汙染物在環境中積聚。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導致環境特徵的改變或對原有用途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從而直接地或間接地對人體健康或生產、生活活動產生一定危害或影響的現象,就叫環境汙染。
8. 什麼叫做二次汙染? 介入環境中的反應汙染物,在諸因素的作用與影響下,發生理化或生化等化學反應,生成比原來毒性更強的新汙染物質,所生成的汙染物質就叫做二次汙染物,其所造成的環境汙染就稱為二次汙染。
9. 什麼叫做次生汙染? 介入環境中的汙染物未改變毒性,而從一個環境要素或場所,轉入另一個環境要素或場所,其所造成的環境汙染就稱為次生汙染。
10. 什麼是環境汙染源? 凡是產生 物理的 (聲、光、熱、振動、輻射、噪聲等)、 化學的 (有機物、無機物)、 生物的 (黴菌、病菌、寄生蟲及卵等) 有毒有害物質或因素的設備、裝置、場所等,都稱作汙染源。
11. 什麼是環境保護? 就是利用現代環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在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深入地認識和掌握環境汙染和破壞的根源與危害,有計劃地保護環境,預防環境質量的惡化,控制環境汙染,促進人類與環境協調發展,不斷地提高人類的環境質量和生活環境,造福人民,貽惠於子孫後代。
12. 環境保護的任務是什麼? 是保證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防止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為人民創造適宜的生活和勞動環境,保護人民健康,促進經濟發展。
13. 環境保護的目的是什麼? 一是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自然資源。二是保障人類健康,防止生態破壞。
14. 什麼叫生態平衡? 自然界中每一個生態系統,總是不斷地進行著物質循壞和能量交換,在一定的時間和條件下,物質和能量的輸出與輸入處於暫時的、相對的穩定狀態,就叫做生態平衡。
15. 什麼是生態系統? 是由生物群落與其生存環境間不斷地進行著物質循壞和能量流轉過程所形成的統一整體。
16. 生態系統是由哪四大部分組成的? 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非生命物質和能量四大部分組成。
17. 導致生態平衡破壞的原因主要有哪三種? 是種類成份的改變;是環境因素的改變;是信息系統的破壞。
18. 什麼叫自然資源? 指作為勞動對象,進入社會中的那一部分能夠被加工成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自然環境。
19. 自然資源可分為哪三類? 一、是不可更新的資源,如各種礦物石化燃料等它們需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才能生成;二、是可更新的資源,如水、土壤、生物等,它們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再生產出來或循壞再現;三、是取之不竭的資源,如太陽能,風力等,它們被利用後,不會導致貯量上的減少和枯竭。
20. 什麼叫環境管理? 就是對人類損害環境質量的行為(或活動)施加影響。即通過行政、法律、經濟、技術、宣傳、教育等途徑(或手段)來調經濟發展與環境質量的關係,各方協同活動以求創造一個美觀的令人愉快的,有利於經濟發展和人體健康的一種環境所做的全社會的、自覺的和系統的努力。
21. 什麼是環境保護法? 是調整環境保護中各種社會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稱。
22. 為什麼要制訂環境保護法? 為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防治汙染和其它公害 , 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