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考馬裡亞納海溝再獲新突破,"海鬥一號"首次完成萬米潛。

2020-09-14 蜥蜴小哥有話說

科考,作為當今世界各國科學家用來開啟未知世界大門的鑰匙,它正幫助人類逐漸地了解和看清了這神秘世界深層所在。

據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今天(6月8日),我國「探索一號」科考船完成馬裡亞納海溝深淵科考任務後順利返港"。

這次對馬裡亞納海溝深淵的科考,是由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主持研製的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海鬥一號」,來首次擔任萬米深海海溝的測試實驗與應用任務。

據報導,首次擔任這次探險任務的是"海鬥一號"潛水器,它不但完成了任務,而且還取得多項重大突破,並填補了我國萬米級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

另外,在這次科考中,「海鬥一號」完成了對「挑戰者深淵」("挑戰者深淵"是指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深約11000米處的地方,同時也是世界上海洋最深的地方)巡航探測與高精度深度測量,並獲取了關鍵性數據。

一、世界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究竟有多神秘?

對於馬裡亞納海溝的神秘,當今世界有多少人充滿著好奇。因為,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再高,也不及馬裡亞納的海溝深?還有傳說中的馬裡亞納海溝一年可吞下3億噸海水,它是怎麼吞下的?另外,據說馬裡亞納深海處的壓強,可以直接把人壓爆!還有就是馬裡亞納海溝深度可達1萬米,那1萬米深的海水,它是液態的?還是固態的呢?真可謂一連串的問號,一連串的好奇。

其實,馬裡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也被稱作瑪利亞娜海溝。馬裡亞納海溝它位於菲律賓東北,馬裡亞納群島附近的太平洋底。它北起硫磺島,西南至雅浦島附近。其北部有阿留申、千島、小笠原等海溝。南有新不列顛和新赫布裡底等海溝。全長2550千米,為弧形。平均寬度70千米,據科考學家估計這條海溝已經形成約6000萬年左右。位於11 °20′N,142°11.5′E。

馬裡亞納海溝的特點:

一是"深":馬裡亞納海溝是以其深度最深而聞名於世的,海溝的最深處可達6千米——11千米。

二是"險":馬裡亞納海溝的奇特就是它的水壓高而溫度低,氧氣稀缺和食物匱乏。而且,完全處於黑暗狀態,因此被稱為地球上環境最惡劣的區域。

三是"奇":據考證,馬裡亞納海溝是太平洋板塊俯衝地帶。其特點主要是海底地質運動非常活躍,海底火山巖的物質組成以及成因,一直都是海洋地質科學家們很感興趣的問題。

其實,馬裡亞納海溝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構和板塊?在深溝裡都存活著什麼生物?這個深溝究竟有多麼恐怖?這是世界各國海洋地質學家一直想揭開的神秘面紗。隨著當今世界科技的高速發展,隨著深海科考的技術的逐步完善,馬裡亞納海溝的神秘面紗正在被人類一層層地揭開。

1、原蘇聯對馬裡亞納海溝的考察:原蘇聯考察船"維塔茲號"(Vityaz)於1957年對馬裡亞納海溝進行了考察,通過回波測出它的深度是11034米(既:36201英尺)。另外,將該處命名為「馬裡亞納深凹」。但由於該數據從未再重新測試。因此,不作為標準值。

2、英國皇家海軍的考察結果:1951年英國皇家海軍"挑戰者二號"首度測量海溝,其測量方法是:"挑戰者二號"以回波定位方式於北緯11度19分,東經142度15分,測出當地深度為10900米。(此方式是以探針通過漸層深度,反覆發送聲波,再以耳機捕捉回波,並將回波器的速率,以手持碼錶計時完成)。因此,在正式提報新的最深距離時,考察人員按照謹慎的作法,將所測深度減去一個尺度(20噚),因而得出了5940噚(既:10863米)的數據。

3、美國數次對馬裡亞納海溝的測試:眾所周知,美國歷來就是對探險有著好奇和濃厚興趣的的國家,他們是從不討厭熱鬧的。

首先,美國海軍「的裡雅斯特」號深潛器,在1960年創造了潛入海溝10916米的世界記錄。

其次,2012年3月美國好萊塢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獨自乘坐潛艇「深海挑戰者」號下潛深度近11千米,探底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他於關島當地時間26日7時52分(即北京時間5時52分)成功地下潛到了世界海洋的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的"挑戰者海淵"底部,並於當地時間26日上午成功的返回到了水面,這是人類第二次探底馬裡亞納海溝。值得讚許的是卡梅隆是單槍匹馬獨自潛到「地球最深處」的第一人。據此次活動合作方"美國國家地理學會"介紹說:卡梅隆約兩小時後潛至10929米的深處,探底了馬裡亞納海溝。

另外,據這個"美國國家地理學會"介紹說:馬裡亞納海溝底部是永恆黑暗,而且海水的溫度只有幾攝氏度,水壓相當於大約1000個大氣壓。

4、日本數次探測馬裡亞納海溝:在探測馬裡亞納海溝上,日本共進行了三次探測,而且做的絕對不會遜色於美國。

第一次是1984年日本人將高能專業探測航具「拓洋號」(Takuyo)送入了馬裡亞納海溝,以多窄波束回波定位儀蒐集資料,測得最大深度為11040.41米(也記錄為10920±10米2)。

第二次是1992年日本海洋科技中心再次耗資5000萬美元,研製出專用於馬裡亞納海溝作業的機器人,名字叫「海溝號」。這個名字叫「海溝」號的機器人長3米,重5.4噸。它是纜控式水下機器人,裝備有複雜的攝像機、聲納和一對採集海底樣品的機械手。

儘管日本在探測馬裡亞納海溝上投資巨大而且耗人耗時,但還是失敗了。

第三次是1995年3月24日,對馬裡亞納海溝的探測失敗,並沒讓日本放棄這項探險。他們第三次用12000米長的一次性纜繩把「海溝」號的機器人纜緩緩放向海底。這個"海溝"經過近三個半小時的「行進」,終於到達了查林傑海淵底部。這時測深表顯示的水深值是10903.3米。而修正水深為10911.4米,修正水深是根據水壓測定的值。日本的"海溝號"首次創造了世界深海潛海的新紀錄。

二、世界各國探測馬裡亞納海溝究竟有什麼目的?


探秘馬裡亞納海溝是許多海洋地質學家一生的執著追求,同樣也是世界科技發達的國家的夢想。更準確的說,能敢探測馬裡亞納海溝的國家有幾個?這也正是幾個所謂超級大國經常"秀"肌肉的最佳場所。

當然了"秀"肌肉是一種力量的展示,更加關鍵的舉動是大有利益所圖:

其一是經濟利益:馬裡亞納海溝是地球上最神秘,也是最寧靜的地方。在這以萬米著稱的深海海域裡,極有可能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儲量極大石油資源。如果誰能敲開這座豐富礦藏的大門,巨大的經濟利益不難想像。

其二是國際影響:在既費錢又費力的深海探測上,除了尋求經濟利益,再就是尋求創造國際影響力。據說馬裡亞納海溝的海底地形崎嶇,而且還高低不同,絕大部分都是呈弧形來分布的。馬裡亞納海溝除了環境惡劣之外,再就是高達8000米的水深。而且,最深處達11000米左右。這就給一些想搞深海探測的國家帶來了難以突破的條件——深海探測器怎麼解決?眾所周知,深水的壓強是極大的。一般深海在5000米以上的,大氣壓就有500個,也就是每平方米有5000噸的壓力。據科學測算,馬裡亞納海溝底部的水壓值相當於1100個大氣壓。那這1100個大氣壓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這麼說吧,它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把一輛鋼製坦克輕易地壓扁。

如此看來,要想探測馬裡亞納海溝沒有強大的國力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因為,這對深海探測設備的整體抗壓要求實在是太高了。

其三是科考價值:淺海區域的環境以及生存的物種,也許我們還都能知道一些。如果海洋深度一旦到了1000米以下,那就是一個無聲無光的世界。那麼,在這無聲無光的深海世界裡都存在著什麼樣物種?這才是各國深海科考的目的。

首先,(1)科考的科學家們在馬裡亞納海溝水深4000米的地方,發現了新型的水母以及紫色的海參;(2)在水深5000米的地方發現了十分兇猛的食肉動物——深海龍魚。這種魚有著十分碩大的牙齒,而且全身上下沒有一塊鱗片,卻可以利用身體內部的化學反應發光,以此來吸引獵物;(3)在海底的10000米下,科學家們還發現了巨型的單細胞生物——阿米巴蟲。這種蟲十分古老,而且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幾億年,這種單細胞生物只能在深海處生存,到達陸地就會死亡。

其次,當潛水艇下潛到米深的海域時,科考家們發現了人們熟知的大王烏賊、大嘴琵笆魚、抹香鯨、蝦等。當潛水艇下潛至馬裡亞納海溝的海底時,他們又發現了圍繞在潛水器周圍許許多多的細小魚蝦,而且這些魚蝦遊動的速度非常快。科考家們不由地感到驚奇:它們是如何承受這馬裡亞納海溝達萬米深的海水巨大壓力呢?它們又是怎樣適應這低溫環境而不斷地繁衍生息的呢?

再次,科學技術實力是展現一個國家是否發達和強盛的重要標誌之一。而且,這種重要標誌在深海的探測上,更加顯露無遺和具有說服力。

美國的強大和發達絕不是空穴來風,在深海探測器上就足可以說明這個問題。比如"阿爾文號"載人深潛器,它從1964年開始啟用直到退役,在長達46年裡共下潛了4637次,共把9270人次的科學家安全地送到了深海海底。另外,這艘深潛器的最大功勞是1977年在東太平洋科考時,發現了深海熱液和「黑煙囪」,並發現了周圍的「熱液生物群」。另外,"阿爾文號"還有一個趣聞是竟從914米深海底,撈起了美軍當年失落的氫彈。而且,更加有趣的是在20年後,它又勘察到了沉沒海底的「鐵達尼號」郵輪。

再有就是日本的「深海號」在下潛到4146米深海底時,發現了古鯨遺骨和長在上面的生物群,在下潛到6000多米深海底時,發現了海底地震所形成的深海裂縫和斷層懸崖結構。

另外,俄羅斯的「和平號」深潛器在歷次深海作業是也是功勳作著。比如:曾經在1860米深處,為失事沉沒的核潛艇進行了水下密封作業以防止核洩漏。在北冰洋4000多米深海底插上了鈦合金的俄羅斯國旗。

據科學家估計,偌大的海洋世界中,人類大約只探索了區區的5%左右,而且幾乎全部都是在300米深的水域。

三、把各國徵服深海的深潛器都翻出來,亮亮相?

探險馬裡亞納海溝的關鍵器具,主要是潛水器。當今世界的潛水器可分為兩種;既:載人潛水器(HOV)和遙控潛水器(ROV)兩種。

1、載人潛水器:一般用於海底定點的精細作業都用載人潛水器。這種潛水器因其本身系統的特性以及體積的問題,而使得它具有較大的活動局限性。因此,它的活動範圍很小,而且對它的安全性能要求很高。

2、遙控潛水器:遙控潛水器主要是通過電纜對潛水器進行監視和操控。這種潛水器在實際作業中,同樣有其非常明顯的局限性限制,就是不能進行大範圍的探索作業。

3、無纜繩潛水器:這是今後深海探險作業發展方向。它不受自身固定條件約束,能對探險區域進行有效而快速的探索,且能自由活動。

目前,全世界能夠潛入1000米以下的深海潛水器僅有十幾件,能夠下潛到6000米以下,超高難度的潛水器則是更加的少。據統計只有中國、日本、美國、俄羅斯和法國這五個國家擁有這個級別的潛水器。

深海探險的鼻祖,皮卡德。

皮卡德可謂是深海探險的開山鼻祖,他是瑞士人。早在1948年他就開始了探險深海的第一次生涯,當時他乘坐自己製造的第一艘深潛器"弗恩斯三號",下潛到了1370的深度。可以說邁出了人類深海下潛的第一步。

之後,在1951年,皮卡德和他兒子又造出了著名的&34;號深潛器。這個深潛器全長15.1米,寬3.5米,可載三人。於1953年9月在地中海成功下潛到3150米。這個"的裡雅斯特"號深潛器於1955年買給了美國,同時它們父子倆開始為美國製造新型的深潛器。1958年它們父子倆製造的新型"的裡雅斯特"號深潛器獲得成功,並首次下潛深度為5600米,隔年成功下潛7135米。

最深的探險,唐、沃爾什和雅克、盧卡爾。

美國海軍上尉唐、沃爾什和瑞士工程師雅克、皮卡爾在1960年進行了歷史上首次世界最深海馬裡亞納海溝的考察。當時,他們駕駛著一艘長15米左右像潛艇一樣的深海探測器「蒂裡雅斯特」號,下潛到了10910米深,直達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底。可惜的是因玻璃觀察窗被水壓破裂,無奈只好浮出水面。即使這樣,他們還在馬裡亞納海溝的底部逗留了半個小時左右。

無人遙控潛水器的問世,法國和日本。

法國的"逆戟鯨"號無人遙控潛水器問世於1980年而且下潛深度為6000米。

日本&34;號無人潛水探測器於1997年3月24日在太平洋關島附近海區,從4439噸級的&34;號母船上放入水中,成功地 潛到10911米深的馬裡亞納海溝底部,創造了無人探測器的潛水世界記錄。然而在2003年6月30日,日本「海溝」號無人潛水探測器在日本附近的太平洋海域失蹤。但日本「海溝」號潛水器,是各類潛水器中的佼佼者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能自行移動的深海潛水艇,原蘇聯的"和平"號。

和平號潛水艇(俄語:「Мир」,是世界或和平的意思)是一種具有自行移動能力的深海潛艇 。"和平一號"和"和平二號"是由芬蘭商勞馬、雷波拉(Rauma-Repola)的子公司Oceanics所設計與建造的。這是世界為數不多的深潛艇,可以潛入水下6000米的潛水艇之一。1997年參加了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巨作《鐵達尼號》水下取景拍攝工作。

深潛王國裡的後起之秀,中國。

今日的中國,已經成為能和美日抗衡的深潛國家,這毋容置疑。更為需要的是,中國的潛水器都是自主研發的,而且無論核心技術還是產品質量都已經具備世界頂級水平。

第一個"蛟龍號"。2012年6月中國自主研發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在馬裡亞納海溝下潛至7062米。

第二個"海龍2號」。這個高約3.8米,長寬均為1.8米左右的潛水器,是中國開展海洋調查和作業的最高精技術裝備。它能最大提取250公斤的物品,是中國目前僅有的能在水深3500米以及高溫和複雜地形下特殊作業的潛水器。

第三個"潛龍號"。"潛龍一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6000米無人無纜深海潛器。在其科考期間,」共完成9個潛次下潛,其中有3次在海底執行了超過24小時的探測任務,累計海底作業時間達104小時,完成聲學探測101千米、光學探測55千米,創造了多項應用新紀錄,標誌著該設備向實用化裝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第四個"潛龍二號"水下機器人。2016年1月10日,由我國自主研發的4500米級的自主水下機器人"潛龍二號",在西南印度洋成功下潛至1600米指定位置並在複雜的海底環境下,開展自主航行作業,獲得各項勘探作業指標的通過。

第五個"深海勇士"。2017年11月,「深海勇士」號通過了中國船級社建造入級檢驗的相關要求,即將交付使用。"深海勇士"是一艘能深潛4,500米的載人潛水器。該潛水器除了能自動駕駛、緊急制動、防止漏水和自帶導航等項功能之外,還擁有世界目前的最先進的控制系統,並可以實現「大海撈針」,這絕對是深海中的神器。

第六個"海鬥一號"。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主持研製的作業型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海鬥一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它在中國國內首次採用全海深高精度聲學定位技術和機載多傳感器信息融合技術,搭載的具有完全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七功能全海深電動機械手,具有以下作業功能:1、能完成深淵海底樣品抓取、沉積物取樣;2、能進行標誌物布放、水樣採集等科考作業;3、可獲取了不同作業點的深淵海底地質環境和深淵底棲生物運動、海溝典型地質環境變化等影像資料。

2020年4月23日"海鬥一號"搭乘「探索一號」科考船,奔赴馬裡亞納海溝進行首次科考實驗,並成功的下潛到10907米,刷新中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同時填補了中國萬米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

參考資料:1、央視網2020年06月08日 消息;2、百度百科《海鬥一號》、《探索一號》。時間:2020年6月10日。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及時刪除。

相關焦點

  • 中國萬米作業型無人潛水器——海鬥一號
    2020年7月,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製的「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載譽歸來,在馬裡亞納海溝實現4次萬米下潛,最大下潛深度10907米,刷新中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海鬥一號在中國國內首次採用全海深高精度聲學定位技術和機載多傳感器信息融合技術,搭載的具有完全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七功能全海深電動機械手,能完成深淵海底樣品抓取、沉積物取樣、標誌物布放、水樣採集等科考作業。該潛水器同時搭載高清攝像系統,可獲取了不同作業點的深淵海底地質環境、深淵底棲生物運動、海溝典型地質環境變化等影像資料。
  • 在海底一萬米,我們發現了……
    「海鬥一號」此次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完成首次萬米海試與試驗性應用任務,填補了我國萬米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據科考隊員介紹,「海鬥一號」的萬米「首秀」完美軟著陸在深度為10884米的海底,之後的三次下潛深度分別為10907米、10802米、10863米,不僅順利完成了海試與科考應用,還在下潛深度、作業難度上取得突破。
  • 「探索二號」科考船結束馬裡亞納海溝科考 開始返航
    在經歷了50天的海上航行和在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的科學考察作業後,我國「探索二號」科考船日前結束了本航次的全部科考任務,開始返航。▌「探索二號」科考船結束馬裡亞納海溝科考 開始返航在這個航次中,「探索二號」科考船在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與「
  •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萬米的海底,妙...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閱讀提示&nbsp&nbsp&nbsp&nbsp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
  • 重大突破-「奮鬥者」號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
    北京時間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中國自主研製,具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萬米載人深潛器「奮鬥者」號順利在馬裡亞納海溝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 中科院2nm晶片研究突破瓶頸獲得成功,"無芯"之痛將為期不遠。
    據統計,每年中國用於購買晶片的資金大約為為3000億左右,特別是2018年中國的晶片市場已經超過了4000億美元。然而,在這種繁華的背後卻難以掩飾國人的無"芯"之痛。既然是「無芯之痛」,痛在哪?痛就痛在在中國核心集成電路國產晶片佔有率上,多項為零。作者這麼說,也許會有人不同意:"華為就是我們自主產權的呀"!是啊,華為的的確確是我們自己的品牌。
  • 馬裡亞納海溝有多深 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為多少米
    潛水員曾在千米深的海水中見到過人們熟知的蝦、烏賊、章魚、槍烏賊,還有抹香鯨等大型海獸類;在2000~3000米的水深處發現成群的大嘴琵琶魚:在8000米以下的水層,發現僅18釐米大小的新魚種。在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則很少能看到動物了。
  • 獨領風騷,中國"人造月亮"光明喜人。面對自然規律,是利是弊?
    中國"人造月亮"在2020年完成並進入空中軌道飛行。這個計劃是我國在重慶舉辦的「創新創業」活動中提出來的。這個項目一經披露,立即在國內引外起極大的轟動並引起關注。造一個"人造月亮"掛在天空上,這個想法絕非是中國科學家首次提出來的。其實,這個想法和做法世界上個別國家的科學家早有之。赫爾曼、奧伯特。據查百度資料得知,最早提出"人造月亮"想法的是赫爾曼、奧伯特。他的提出的構想是,在地球上空掛一圈的鏡子,通過反射陽光,讓巴黎的大街小巷再無黑夜的煩惱。
  • 覆核洋底科考作業功能,「奮鬥者」號再探萬米洋底_騰訊網
    (中國船舶集團 供圖) 在逐夢深藍的路上,中國人又「潛」進了一大步。 11月19日10時09分,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國重器」——「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這是繼11月10日、13日、16日三次萬米級海試後,「奮鬥者」號再探萬米洋底。
  • 勇往直「潛」!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下潛深度達到10909米!
    此前的10月27日,中國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在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成功下潛突破1萬米,達到10058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
  • 中國「小鯊魚」將挑戰萬米深淵 全球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有了新挑戰者
    海底萬米深淵可謂是科研的無人區,包括馬裡亞納海溝在內的9條最深的海溝分布在西太平洋,它們中的5條深度均超過萬米。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又稱萬米載人潛水器。2020年,中國萬米載人潛水器即將探訪馬裡亞納海溝的最深處「挑戰者深淵」,一場大戲即將在深海舞臺上演。從陸地走向水池再到海洋從外形看,萬米載人潛水器的外形像是一條鯊魚,有著滾圓和流線型的身體。
  • 海底1萬米,你好!——「奮鬥者」號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28日8時30分許,一陣汽笛聲響,創造了10909米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完成第二階段海試,勝利返航。1個多月時間,累計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10909米的紀錄,讓人類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有了新坐標。海底1萬米的世界,有多大魅力?中國的深潛勇士們,經歷了怎樣的艱險?載人深潛精神又將如何助力中國勇攀深海科技高峰?
  • 【新華網】海底1萬米,你好!——「奮鬥者」號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28日8時30分許,一陣汽笛聲響,創造了10909米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完成第二階段海試,勝利返航。  1個多月時間,累計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10909米的紀錄,讓人類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有了新坐標。
  • 獨家|深海超級戰隊,向萬米海底出徵……|海洋|馬裡亞納海溝|潛水器...
    此刻,深海超級戰隊正向海底萬米出徵,中國之聲獨家帶來他們的聲音,聽……「奮鬥者」號總設計師、萬米海試總指揮葉聰他是「蛟龍」號載人作業潛水器首席潛航員、「深海勇士」號載人作業潛水器副總設計師、全海深載人作業潛水器總設計師,始終奮戰在深潛領域第一線,屢創我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
  •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下潛突破萬米 曾抵達三亞與「深海勇士號...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10日消息(記者 譚琦)11月10日8時12分,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據了解,「奮鬥者」號於今年6月28日與「探索二號」船保障母船共同抵達三亞,匯同「深海勇士號」與船舶進行適配工作。
  • 海底1萬米,中國來了!
    全球深度大於6000米的海溝共有37條,這些海溝所在的區域被稱作海鬥深淵,簡稱深淵。
  • 這就是今天的中國
    其中8次突破萬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標誌著我國在大深度在西太平洋海域,「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離開「向陽紅09」科學考察船準備進入水中,進行中國大洋38航次最後一潛(2017年6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2012年6月「蛟龍」號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完成了它的終極挑戰最終將紀錄保持在了7062米
  • 海底1萬米,你好!——「奮鬥者」號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新華社三亞11月28日電 題:海底1萬米,你好!——「奮鬥者」號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新華社記者張泉、董瑞豐、趙穎全、陳凱姿海南三亞,南山港。28日8時30分許,一陣汽笛聲響,創造了10909米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完成第二階段海試,勝利返航。1個多月時間,累計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
  • 「奮鬥者」號坐底10909米 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奮鬥者」號坐底10909米,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逐夢深藍在逐夢深藍的路上,中國人又「潛」進了一大步。11月19日10時09分,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國重器」——「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這是繼11月10日、13日、16日三次萬米級海試後,「奮鬥者」號再探萬米洋底。
  • 10909米是大洋最深處嗎?為何一定要載人去深海?專家這樣說
    為何其他國家測得深度有10911米?在萬米深淵,「奮鬥者」號又是如何採樣作業的?參與「奮鬥者」號研製與海試的專家向記者解釋了其中緣由。深潛測深更精準1995年,日本「海溝」號潛水器測出馬裡亞納海溝深度為10911米;2009年,美國「海神」號測得深度為10903米;2012年,「深海挑戰者」號測出10908米……為何大家測得的「大洋最深處」數值會不同?中科院深海所研究員包更生解釋,這是由於探測方式不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