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使化學總複習進行的有條不紊,抓住重點知識,讓學生考入理想的高中是值得教師總結與反思的問題。複習備考應當明確分為三個關鍵階段,每一階段都有特定的使命。
1.第一輪複習——「轟炸」式複習
第一輪複習採用常規方案,對九年級上、下兩冊化學課本進行全方位的「轟炸」式複習,主要以瑣碎的知識點和概念為主,教師在上課時應分「羅列、強調、練習、講解、總結」五步走,根據最近幾年的中考化學試題及時對上課進度做出調整。
化學被喻為理科中的文科,無論是碳酸鈉、硫酸鈉等易混淆化學物質的書寫,還是鑑別氫氣、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的實驗方法,再或是工業製備金屬的一系列化學反應方程式,都需要學生熟練地記憶下來。在一輪複習時期,學生的主要任務便是記憶,教師在課堂上主要是起引領的作用,圍繞教學大綱進行系統總結,不讓學生的複習方向發生偏離,杜絕學生「費力不討好」的情況出現。與此同時,家長也應當關注孩子的複習進度,對課堂中老師所講的知識進行加強記憶,做到「爛熟於心」,為下一階段的二輪複習打下牢固的基礎。
此處值得注意的是,一輪複習的進行時間不應當太晚,在其他科目沒有正式進入總複習階段時,化學的大量識記就已經開展起來,不僅為學生今後的學習減輕了負擔,同時也將學生的化學複習率先放在超越中考的起跑線上。
2.第二輪複習——「瞄準」式複習
第二輪的複習內容與前些年的複習情況有所區別,教師在中考樣題發布後應迅速對二輪複習的模塊內容做出整改,嚴格按照考試大綱中各試題的分值與所佔比例幫助學生「攻堅克難」。為了大幅度提升複習效率,讓學生的成績得到質的飛躍,我們將難度較大的實驗專題放到最後,由專人負責該學習項目,針對學生在考試中反映出來的問題,著重進行總結與講解。這種方式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做到在考試中「心中有數」,更能一擊「瞄準」學生薄弱的教學板塊,徹底擊潰它。
二輪複習時期,為進一步節省時間,化學組教師應當分工合作,一人負責某一項或某幾項內容,獨立組題、編題,把最優質的、最精華的部分留給學生,這樣做往往會事半功倍。舉個例子,在上一次月考中,教師若發現化學實驗探究題失分嚴重的現象普遍存在,得分率慘不忍睹,尤其是最後幾個小問題中對實驗方案的改良、設計,對實驗原理的遷移,對實驗過程的分析等內容,都必須要成為二輪專項複習的重中之重。具體的解決措施為:化學組負責實驗板塊的教師對九年級全部的化學實驗進行整理、編輯,以大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在課堂上集中訓練,幫助學生掌握從「原理正確、操作方便、節省藥品、環保無害」等幾個方面考慮實驗題的思維,探尋每個實驗中「換湯不換藥」的規律,往往會產生出其不意的好效果。
3.第三輪複習——綜合性複習
提升學生綜合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刻不容緩,在二輪複習結束後教師應當正確使用樣題,課堂檢測,或者是家庭作業,在最「權威」的樣題中查缺補漏,提升綜合能力。這一階段與前兩個階段有所不同,此時學生的個體差異逐漸拉大,有問題的知識點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師對班級內化學水平各不相同的學生絕不能「一概而論」,而是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及時做出調整,因材施教。
正式進入三輪複習,這一時期我們本著課堂效率最大的原則,讓每一位在課堂中學有所得。因為 是綜合性階段,此時期的化學教師應當做大量的試題,找準近幾年中考化學的熱點問題,比如環境問題、能源問題、安全問題、健康問題等,這類看起來虛無縹緲的東西不過是「紙老虎」,看起來無法解答,但其實只要抓住關鍵信息,聯繫所學知識便可以解答。再比如在某一次的月考中,教師發現學生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上依然存有問題,此時應當立即花費兩課時做出鞏固,進一步整理化學方程式中的易錯問題:配平問題、氣體和沉澱的符號、高爐煉鐵等,這樣做可給學生吃下一劑「定心丸」。
除此之外,歷屆畢業生的成功經驗表明,在複習中根據自己的弱點和盲點有針對性地回歸課本,是總複習中最重要的一環,此時,教師應再次發揮引導作用,帶領學生將課本中邊邊角角的知識點徹底吃透,讓學生再明確各物質之間的內在聯繫後以自己的角度構建出完整的初中化學理論知識體系,這樣方可在考試中做到得心應手,進而取得優異的成績。
結束語
總的來說,從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入手是至關重要的,初中化學與其他理科不同,它對邏輯思維的要求沒有數學、物理那麼高,學生只要按部就班地跟著老師三輪複習的計劃走,便一定能取得滿意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