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過流星嗎?
一道亮光划過夜空。有的疾馳而過,瞬間了無蹤跡;有的稍顯緩慢而飄忽,但也是稍縱即逝。
實際上,無論何時,當你注視晴朗而沒有太多燈光汙染的夜空時,你都有可能看到流星。
當你與它們不期而遇時,只顧驚詫於它們的亮麗和迅速,根本來不及許下心願,等回過神來,忍不住興奮地問身邊同伴:看到流星了嗎?
地球好像是一艘宇宙飛船,每時每刻都載著我們繞太陽公轉。
在地球行駛的廣袤空間中,漂浮著許多大小不同的顆粒,被稱為流星體。當地球經過它們,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它們落向地球。
先做個小實驗。
兩手掌合在一起,先慢慢搓動,然後,速度加快,最後,以最快的速度搓動。
可以明顯地感到,速度越快,產生的熱量越多。
實際上,我們搓動手掌的速度最快也不過每秒鐘1、2米。
想像一下,如果把速度提高到每秒鐘幾十甚至上百千米,那麼手掌就會燃燒起來,整個人以及坐的椅子都會燃燒起來。
流星體進入大氣層的速度一般為每秒鐘70-100千米,它們與大氣摩擦燃燒起來,從而發光,成為流星。
所以,流星只是流星體進入地球大氣層時的發光現象。流星並不是天上原來閃亮著的星星真的隕落下來。
任何時候,在任何地方,只要星空晴朗而黑暗,都能看到5-10顆流星。這樣的流星被稱為偶發流星。
流星雨
每年在固定的時間裡,一個晚上會看到很多流星。
把這些流星的軌跡反向延長,大致相交於一點,這樣的流星稱為流星雨。
流星軌跡延長後相交的那一點,稱為輻射點。
輻射點,處於哪個星座,就稱這個流星雨為哪個星座流星雨。
實際上,流星雨跟那個星座沒有關係,更不是那個星座裡的星星落了下來。
只是看上去,流星好像來自於那個星座。
絕大多數流星雨都與彗星有關。
彗星由冰塊和巖石組成,圍繞太陽運行。當彗星距離太陽很近時,太陽的熱量使彗星融化,釋放出氣體和塵埃,在太陽風的作用下,產生出彗尾。
彗星在經過的軌道上會撒下許許多多顆粒和碎片,這些物質會保留成千上萬年。當地球每年經過這些地帶時,我們就會看到美麗的流星雨。
現在,天文學家還不能像預報日月食那樣準確地預報流星雨,具體什麼時間能看到,能看到多少顆,只有真正看過後才知道。
2018年值得守候的流星雨
名稱
極大時間
月亮情況
天琴座流星雨
4月23日2:00
22日午夜後,落下
英仙座流星雨
8月13日4:00-16:00
沒有月光幹擾。
獅子座流星雨
11月18日6:30
午夜後落下
雙子座流星雨
12月14日20:30
接近上弦,午夜落下。
怎樣守候流星雨
首先找到沒有燈光幹擾、開闊、但很安全的地方。
越黑暗的地方,看到的流星越多。
帶個舒服的躺椅,躺下來,讓整個星空都能出現在視野範圍內。
因為流星可以出現星空的任何位置,只是它們軌跡的延長線會交於輻射點,位於某個星座中。
帶上足夠厚的衣服、毯子、水、食物,紅光手電等,耐心地等待流星的出現。
如果只想欣賞流星雨,那麼不用帶任何設備,只用肉眼就可以。
4月23日凌晨天琴座流星雨
每年4月16至25日,地球上的人們會欣賞到天琴座流星雨。是觀測歷史最長的流星雨之一。
全世界最早的觀測記錄在我國《春秋》一書中:「魯莊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恆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魯莊公七年就是公元前687年。
天琴座流星雨的母體彗星是佘契爾彗星(C/1861 G1, Thatcher),大約415年繞太陽運行一周。
今年天琴座流星雨極大期預計發生在4月23日2:00,預計平均每小時可見流星數為18顆,就是平均3分多鐘有一顆流星。
流星雨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