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會造價,ID:XHZJ12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1鋼筋工程
(1)現澆構件鋼筋、預製構件鋼筋、鋼筋網片、鋼筋籠
現澆構件鋼筋、預製構件鋼筋工程量應區分鋼筋種類、規格按設計圖示鋼筋(網)長度(面積)乘單位理論質量計算。
(2)先張法預應力鋼筋
先張法預應力鋼筋工程量按設計圖示鋼筋長度乘單位理論質量計算。
(3)後張法預應力鋼筋、預應力鋼絲、預應力鋼絞線
工程量按設計圖示鋼筋(絲束、絞線)長度乘單位理論質量計算。
(4)低合金鋼筋採用後張混凝土自錨時,鋼筋長度按孔道長度增加 0.35m計算。
(5)支撐鋼筋(鐵馬)
工程量按鋼筋長度乘單位理論質量計算。如果設計未明確,其工程數量可為暫估量,結算時按現場籤證數量計算。
(6)鋼筋工程量計算的基本方法 鋼筋工程量計算首先計算其圖示長度,然後乘以單位長度質量確定。即:
鋼筋工程量=圖示鋼筋長度×單位理論質量
①混凝土保護層厚度。
混凝土保護層是結構構件中鋼筋外邊緣至構件表面範圍用於保護鋼筋的混凝土。
設計使用年限為 50年的混凝土結構,最外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表 2-23的規定;設計使用年限為 100年的混凝土結構,最外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表 2-23中數值的 1.4倍。
②彎起鋼筋增加長度。
彎起鋼筋的彎曲度數有 30°、45°、60°,如圖所示。彎起鋼筋增加的長度為 S-L,不同彎起角度的 S-L值見表
③鋼筋彎鉤增加長度。
鋼筋的彎鉤主要有半圓彎鉤(180°)、直彎鉤(90°)和斜彎鉤(135°)。對於 HPB300級光圓鋼筋受拉時,鋼筋末端作 180°彎鉤時,鋼筋彎折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 d 的 2.5 倍,彎鉤的彎折後平直段長度不應小於鋼筋直徑 d的 3倍。按彎弧內徑為鋼筋直徑 d的 2.5倍,平直段長度為鋼筋直徑 d的 3倍確定彎鉤的增加長度為:半圓彎鉤增加長度為 6.25d;直彎鉤增加長度為 3.5d;斜彎鉤增加長度為 4.9d,如圖所示。
④鋼筋的錨固長度。
⑤縱向受拉鋼筋的搭接長度。
縱向受拉鋼筋綁紮搭接接頭的搭接長度,應根據位於同一連接區段內的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由鋼筋錨固長度乘以搭接長度修正係數確定,且不應小於 300mm。構件中的縱向受壓鋼筋當採用搭接連接時,其受壓搭接長度不應小於縱向受拉鋼筋搭接長度的 70%,且不應小於 200mm。
2)箍筋長度的計算。
以雙肢箍筋為例說明箍筋長度的計算。如圖所示雙肢箍筋單根長度可按式計算,拉筋單根長度可按式計算。
箍筋單根長度=構件截面周長-8x保護層厚-4x箍筋直徑+2x彎鉤增加長度
拉筋單根長度=構件寬度-2x保護層厚+2x彎鉤增加長度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範》GB 50666-2011對箍筋、拉筋末端彎鉤的要求:對一般結構構件,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不應小於 90°,彎折後平直段長度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 5倍;對有抗震設防要求或設計有專門要求的結構構件,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不應小於 135°,彎折平直段長度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 10倍和 75mm兩者之中的較大值
箍筋根數的計算,應按下式計算:
樓層框架梁中的主要鋼筋長度可參考以下公式計算。
1)上部貫通鋼筋長度計算:
上部貫通鋼筋長度=通跨淨長+兩端支座錨固長度+搭接長度
鋼筋錨固長度彎錨可按圖確定。
2)端支座負筋長度計算:
端支座負筋長度=錨固長度+伸出支座的長度 錨固長度同上部貫通鋼筋;伸出支座的長度,第一排為淨跨的 1/3,第二排為淨跨的 1/4。
3)中間支座負筋長度計算: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中間支座寬度+左右兩邊伸出支座的長度 伸出支座的長度,第一排為淨跨的 1/3,第二排為淨跨的 1/4。當支座兩端淨跨不相等時,取左右跨中較大的跨度值。
4)架立筋長度計算:
架立筋長度=每跨淨長-左右兩邊伸出支座的負筋長度+2x搭接長度 架立筋與支座負筋搭接長度按 150mm計算。
5)下部鋼筋長度計算:
下部鋼筋一般為分跨布置,當布置有貫通鋼筋時與上部鋼筋計算相同。當分跨布置時,下部鋼筋長度按式計算。
下部鋼筋長度(分跨布置)=淨跨長度+左側錨固長度+右側錨固長度
當下部鋼筋不深入支座時,按式計算。
下部鋼筋長度(不深入支座)=淨跨長度-2xO.1lni(lni為各跨淨跨長度)
6)側面鋼筋長度計算:
側面鋼筋包括側面構造鋼筋和受扭鋼筋。其計算方法如式。
側面縱向鋼筋長度=通跨淨長+錨固長度+搭接長度
7)吊筋長度計算,吊筋構造見圖
吊筋長度=2x錨固長度+2x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x50
當梁高度>800mm,α=60°;當梁高度≤800mm,α=45°。
2實例計算
下圖為某鋼筋混凝土連續梁配筋圖,試計算該梁鋼筋用量。
在這裡分享和大家一個冷知識
箍筋彎鉤倍數[WG2]= 常規 11.9 或下料 13.4 是如何推導計算來的?
(1)常規算法:
箍筋直徑:d = 6mm ~ 14mm ==> 取值 d=10mm;
主筋直徑:D=12mm ~ 25mm ==> 取值 D=18mm;
尺寸 a 的計算半徑 r:(18+10)/2=14mm;
彎鉤延伸值=(a-b)/a=(14*2*3.1415927*135/360-14)/10=1.9
彎鉤延伸倍數=10d+1.9d=11.9d
(2)下料算法:取值參照 16G101-1 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製圖規則和構造詳圖
箍筋直徑:d = 6mm ~ 14mm ==> 取值 d=10mm;
主筋直徑:D=4*D ==> 取值 D=40mm;
尺寸 a 的計算半徑 r:(40+10)/2=25mm;
彎鉤延伸值=(a-b)/a=(25*2*3.1415927*135/360-25)/10=3.4
彎鉤延伸倍數=10d+3.4d=13.4d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