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我國將發射「神舟7號」飛船,把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這次太空飛行,我們的航天員會第一次走出飛船,進行艙外活動,同時還將開展空間材料科學實驗並釋放一顆伴飛小衛星。航天員們要在飛船上生活好多天,茫茫太空,他們怎麼吃飯呢?吃些什麼呢?這篇文章將給大家揭開太空食品的神秘面紗。
太空食品的發展和變化
大家都知道,在太空會有失重現象,飛船裡的人和食物都會在空中飄來飄去。在太空裡吃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早期的航天食品
有的人吃的時候食物飄到了眼睛上,即使好不容易將食物塞進嘴裡了,吃的時候也要記得閉嘴咀嚼。一些液體的湯汁甚至會飛得到處都是,你跟在後面追都來不及。說不定一不小心,就給別人追上吃掉了呢。此外,有些飄浮的食品還會給航天員帶來危險。在失重的情況下,飄浮的麵包屑一旦飛進航天員的鼻腔或嘴裡,有可能造成他們窒息或呼吸危害。因此太空食品都必須在地球上進行加工,使用特殊的包裝和儲藏方式,然後再運到太空飛船上,供航天員食用。
最早的太空食品有3種:第一種是糊狀食品,例如牛肉漿、蘋果漿、菜泥和肉菜混合泥等,吃的時候就像擠牙膏似的將它們擠壓到口中;第二種是「一口吃」食品,就是將食物壓成一小塊,一口可以吃一塊;第三種是脫水食品,這是一些冷凍乾燥的食品,加水軟化就可以吃,類似方便麵裡的蔬菜包。
不過這些食品口味實在不怎麼樣,它們只能保證航天員的基本生存需要,因此科學家們為航天員研製了更加「人性化」的食物:食品包裝採用了易拉罐式包裝,安裝了保溫裝置,可以對食物進行加溫,並且可以使用勺子進餐。現在,隨著對太空食品的不斷改進,航天員們的太空食品幾乎可以和地球上一樣豐富了,他們可以按照菜單進餐,或根據自己的愛好點菜,甚至每天還有點心和零食可以享用。
中國的太空食品
中國航天食品
雖然我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才剛剛起步,但我們的航天食品卻越來越豐富,有浮水食品、浮水飲料、自然形態的食品、衝水食品等等;食用方式也多種多樣。我們的航天食品還有著非常濃烈的中國特色,如魚香肉絲、宮保雞丁等,飯後還可以來上一杯香茗提神醒腦。不過,這些飲料與橙汁等常規飲料不一樣的是,它們不是液體的,而是像小磚頭似的固體飲料,想喝的時候,自然免不了要加上水,衝泡開來。
「神舟6號」上的航天食品
如果航天員想吃水果怎麼辦呢?科研人員有辦法:他們把草莓、蘋果、香蕉、水蜜桃等水果在低溫下冷凍,去掉水分,再經過幾個程序的加工,橡皮般大小的凍幹水果便做成了。雖然這些「水」果變成了「幹」果,但口感、色澤都變化不大,味道也相當好。
未來在太空做飯和種菜
隨著航天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將在不久的未來「訪問」火星,甚至更遠的星球。未來航天員可能需要在太空中旅行數年,那麼就需要航天員自己動手在這漫長的時間裡進行食物的製作和加工。於是,美國航天局計劃在太空船裡增加一個「空間農場」,在太空中培育可以食用的水果和蔬菜。到那時航天員就可以自給自足了,說不定將來還可以在太空舉行宴會呢。
太空是人類未來的家園,要在太空中長期生活,只依靠地球的供給是不行的,必須把太空變成一片綠洲,建立起太空農場,才能確保太空旅行走得更遠。小小的食物,將有可能成為制約人類探索腳步的最大阻力,但是,我們對太空食品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不久的將來,人類在太空中會擁有充足的水和食物,走向宇宙深處將不再是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