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裡聲源發出的聲音,通過六個途徑傳到聆聽者的耳朵:音箱發出的直達聲(direct sound),地板的反射聲,天花板的反射聲,音箱後牆的反射聲,兩側牆的反射聲,聆聽者背後牆壁的反射聲。
只要改變聲波的任一反射條件,就會使聲音發生變化。
由此可知,聲波如同光波對鏡子會反射光線一樣,房屋的牆壁、地板、天花板,都會對聲音產生反射,可惜的是聲波並不能被看到,這種現象就往往被忽視了。
從房屋內某一處發出的聲音,都會以波的形式傳播,並且從無數條途逕到達聽音位置。
由於反射現象的存在,在聽音位置,我們實際聽到的並不是純粹由喇叭發出的聲音。
而是喇叭的直達聲,和各次反射聲迭加後的效果。
那麼,這種迭加後的效果究竟是怎樣的呢?「混響時間」這個概念是比較常用和重要的,它是指在直達聲之後,聲波在不斷反射中,能量逐漸減小的時間過程。
這裡「混」字的應用非常形象,因為在室內某處聽到的聲音,總不是單一的,而是從各個方向來的、混亂不堪的。通常就把反射聲統稱作混響聲。
其實混響(rever beration,也稱交混迴響)是指房間內從牆壁、天花板、地板、家具和人身,反覆反射所形成的聲音持續存在、逐漸衰減的現象。
它和回聲(echo)不同,回聲不是一種平滑的衰減,而是聲音的突然返回。對於室內聲學的最重要指標,首先是混響時間,它是聲能衰減下跌到原有強度的百萬分之一(60db)所需的時間,對於一個已確定的房間,混響時間主要取決於吸聲處理。
對於Hi-Fi聽音房間的混響時間,可取0.4~0.5秒。
混響時間適度可使樂音豐滿,語音飽滿,混響時間較長,聲音較活潑豐潤,但太長時聲音容易含混不清,語音清晰度下降,樂音缺乏力度和節奏感,混響時間太短,則聲音較幹硬,缺少生氣,沒有混響的聲音(如室外)常有呆板感,所以一個音響室擁有適當的混響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