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一體化電源的組成及應用要點

2020-11-23 電子產品世界

1. 概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77015.htm

傳統意義上的通信電源系統在行業內已經按照幾個部分劃分,主要由交流配電、直流配電、整流單元、監控單元、電池等,而往往交流配電、直流配電、整流單元、監控單元幾個部分同處於一個機櫃系統中,電池另外安裝在電池架中與機櫃系統同處於一個機房裡面,但隨著通信行業的不斷發展,各個方面的制約因素影響著通信電源的結構組成,其中之一就是機房的佔地面積要求越來越高,用戶希望電源系統(包括電池)佔地面積越來越小,主要是機房租金很高,用戶需要承受很高的費用,整個運營成本非常高,因此要求減少通信設備的佔地面積,特別是動力設備的佔地面積,通常動力設備體積比較大,減少體積和系統容量往往存在一定的矛盾,通常用戶要求系統在200A以下的需要一體化系統,就是說交流配電、直流配電、整流單元、監控單元、電池等需要處於一個機櫃中,而且機櫃中大部分空間用於放置12V多節電池,一般要求1到4組48V電池,每組4節,每節12V,每一組的容量在150AH以下,這就是通常所說的一體化電源。一體化電源要求的配電相對比較簡單,只要滿足一定的需求即可。

國內市場這方面的需求還不是很強烈,只是少數用戶有這種要求,將來也許會提出,目前為止主要有山西電力用戶、上海聯通用戶,用戶要求內置電池一般是一組,容量在150AH以下,國際上這方面的需求比較多,當前主要是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土耳其等歐洲國家、奈及利亞、南非等非洲國家,要求內置一般都是3-4組,每組容量為150AH,這種需求在國際上很普遍,今後幾年會有更大的需求。

2. 傳統通信電源系統組成

通信基礎電源是通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完整的通信電源系統由5個部分組成:交流配電單元、整流模塊、直流配電單元、蓄電池組、監控系統。經過多年的發展,通信電源已經形成一套固定的體系結構,方案比較成熟,只是局部在不斷的發展而已,對通信電源系統的要求是:防雷措施要求完善,設備允許的交流輸入電壓波動範圍大,通信電源總的發展趨勢可歸納為:高效率、高頻化、模塊化、智能化和標準化。

通信電源系統主要由配電、整流單元、工藝結構、監控單元等幾個部分組成,中興電源產品各個組成部分:

配電的技術相對比較成熟,經過10多年的發展,基本形成相對成熟的方案,結合工程使用情況,在防雷保護方面,在系統上進行保護改進試驗,系統級進行C、D兩級交流防雷設計,C、D級防雷之間設計了合理退耦並在現有產品上實施; 同時在直流側防雷方面也做了不少試驗並獲得應用;交流配電、直流配電在配置方面更具有靈活性。

工藝結構方面,系統中部分單元已經實現模塊化,模塊在系統中可以容易上下移動,靈活移動位置;系統機櫃設計成通用部件,不同系統之間相互借用,系統外觀基本相同,主要區別在於標牌識別不同。

整流器整體體積和第三代產品相比已經縮小很多,功率密度很高,而且ZXD1500(V4)和ZXD2400(V4)的結構尺寸完全一樣,可以同時處於一個系統之中,同一個系統在結構件不用變動的情況下,通過更換整流器即可以升級成另外一種電源系統,兼容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改進。

監控單元完全以AVR單片機為主CPU進行設計,其它CPU逐步退出,其它硬體方面的技術基本上一直採用最成熟的技術,採用多年來積累下來的標準電路和標準模塊,一切從實用的角度出發,在新電路的嘗試方面還比較少。軟體方面的技術升級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可以保存歷史告警、操作記錄;軟體可以在線、遠程下載;告警可以設置重要告警、次要告警等。

傳統通信電源系統各個組成部分在系統中的邏輯布局參見圖一所示:

圖一 傳統通信電源系統

3.一體化電源的系統組成

一體化電源的各個組成單元和傳統通信電源系統是一樣的,只是各個單元在系統中邏輯布局有些不一樣,一體化電源的應用主要解決機房空間有限的局限性,為用戶節約佔地面積,為用戶節約運營成本,在這種需求要求下,往往交流配電、直流配電的要求比較簡單,負載要求路數比較少,而電池的容量要求很大,一般容量在300-600AH左右, 最大要求配置4組電池,負載路數一般在10路以下,單元的邏輯布局參見圖二。

圖二 一體化電源系統

4.一體化電源應用主要關注點

一體化電源主要應用於機房沒有足夠的空間的情況下,如果用戶機房有足夠的空間或者用戶沒有特殊要求時,可以不採用一體化電源系統的解決方案,主要由於一體化電源在應用中有些需要特別關注,需要工程人員具備比較高的素質,因為通信電源的機櫃本身的尺寸就比較有限,電池單元內置在系統機櫃中,電池的操作空間比較小,接線要求非常規範,要求工程人員具備良好的素質,嚴格按照工程規範執行,要不然容易出現差錯,不能體現出一體化電源系統在應用中的優勢。

5.中興一體化電源的市場應用、發展趨勢

中興一體化電源已經在市場上獲得規模的應用,應用前景良好,獲得用戶高度的評價,隨著通信機房管理的逐步發展及用戶對運營成本的高度關注,未來的一體化電源系統的發展趨勢會朝著混合型系統發展,目前的2米機櫃電源系統主要包括交流配電、直流配電、整流模塊、監控單元等幾個部分,系統的輸入一般情況下都是交流電,系統輸出基本都是直流-48V、+24V,交流配電單元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交流電能的輸入、防雷保護以及分配,並為監控單元提供接口信號;直流配電單元主要功能是完成直流電能的分配,提供蓄電池的接入、保護等功能,並為監控單元提供接口信號。監控單元是組合電源系統的管理核心,根據系統的不同,或者採用全分散控制方式,或者採用集中控制方式,監控單元的各組成部分之間相互聯繫,共同協調並完成對組合電源系統的管理。

整流部分主要完成交流到直流的轉換,直流部分主要就是-48V、+24V。而通信設備的供電電壓有各種不同的要求,比如有直流、交流,直流中又有不同的電壓等級,而一般的通信機房特別是基站面積有限,用戶一般不願意留出太多地方放置其它電源設備,往往要求多種不同的設備同處於一個電源機櫃系統中,主要是DC/DC模塊、小型UPS、逆變器,這些內置的設備同時要求組合電源系統中監控單元進行監測,一般情況下都是通過幹接點的方式進行監測,目前沒有對這些設備控制的要求,隨著市場的需求不斷發展,今後不排除一個監控單元管理多個設備的可能。


相關焦點

  • 一建通廣考點解析之通信電源系統的供電方式、組成及功能
    A.分散供電方式B.混合供電方式C.集中供電方式D.一體化供電方式2、目前通信局站採用的供電方式主要有( )A.集中供電B.混合供電C.交流集中供電,直流分散供電D.直流集中供電,交流分散供電E.一體化供電考點42、通信電源系統的組成及功能
  • 通信電源的管理和維護
    1 通信電源系統的組成 電源是通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完整的通信電源系統由5個部分組成:交流配電單元、整流模塊、直流配電單元、蓄電池組、監控系統。
  • 剖析通信電源產業鏈發展現狀與趨勢
    2 通信電源產業鏈組成分析  產業鏈是一個包含價值鏈、企業鏈、供需鏈和空間鏈四個維度的概念。產業鏈中大量存在著上下遊關係和相互價值的交換,上遊環節向下遊環節輸送產品或服務,下遊環節向上遊環節反饋信息。  通信電源產業鏈從價值鏈上下遊角度來看主要分為:原材料、設備製造、代理、工程諮詢設計、施工、監理、工程投資。
  • 通信電源中開環電流傳感器的應用
    通信電源雖作為整個通信網絡的關鍵基礎設施,但是通信電源在整個通信行業中佔的比例並不大。電信運營商在電源產品上的採購主要是每年的設備維護和系統設,其中電源設備的維護通常佔採購量的比重更高。
  • 從北鬥三說起,什麼是通信導航一體化?
    將信號覆蓋範圍大,用戶數量多,信號強度受程度幹擾小的通信信號作為衛星導航的補充成為勢在必行的趨勢。在此背景下,隨著通信和定位技術的快速發展,通信和導航的耦合程度不斷加深,產生了通信導航一體化技術,並成為了國內外研究熱點。通信系統中毫米波、多入多出(MIMO)、波束成形、OFDM/FBMC等技術為通導一體化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 plc基本特點/應用領域/組成/工作原理
    PLC由於有機電一體化控制,儲存邏輯替代外部接線,數據運算能力強,加之通信技術的增強被廣泛應用較廣泛,如鋼鐵、石油、化工、電力、建材、機械製造、汽車、交通、文化娛樂等行業,可實現如下控制。  6、通信及聯網  PLC通信含PLC間的通信及PLC與其它智能設備間的通信。隨著計算機控制的發展,工廠自動化網絡發展得很快,各PLC廠商都十分重視PLC的通信功能,紛紛推出各自的網絡系統。新近生產的PLC都具有通信接口,通信非常方便。
  • 汽車AFS的電機驅動方案及應用設計要點
    本文分析AFS的特性,介紹安森美半導體的AFS方案,以及應用設計要點,幫助客戶應用汽車AFS方案。  另一種方法是機電一體化,典型產品如AMIS-30623。在這種方法中,步進電機驅動IC能夠直接安裝在步進電機結構內,僅需共享地線與LIN總線信號連接。這種方法極為有益,因為MCU與機電一體化模塊的接口連接只需要低電磁兼容性的總線。機電一體化方法採用模塊化設計,前照燈組件的維修保養方便,好處明顯。這兩種方法的結構示意圖如圖4所示。
  • 央視:我國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原標題:我國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 中國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央廣網北京1月8日消息(記者劉軍 安徽臺記者方田 蔡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 微站一體化電源全面性能測試,助力ICT新基建飛速發展
    5G基站是5G網絡的核心設備,提供無線覆蓋,實現有線通信網絡與無線終端之間的無線信號傳輸。基站的架構、形態直接影響5G網絡如何部署。
  • UPS不間斷電源就選存能電氣鋰電池UPS解決方案
    存能電氣全系列不間斷電源鋰電池UPS產品,滿足各種場景的供電需求,模塊化的設計使UPS能夠輕鬆跟隨業務增長靈活擴容。廣泛應用在政府機關、軍隊、通信、電力、交通、廣電、金融、稅務、醫療、教育、科研、企業、石化、工礦等場景。
  • 可抵禦所有已知黑客攻擊 中國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1月7日,來自中國科技大學的消息,潘建偉院士等人組成的團隊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彭承志等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及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合作,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An integrated space-to-ground quantum communication network over 4,600 kilometres
  • 開關電源電感器設計要點
    開關電源電感器是開關電源設備的重要元器件,它是利用電磁感應的原理進行工作的。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78160.htm本文將闡明為非隔離式開關電源(SMPS)選用電感器的基本要點。所舉實例適合超薄型表面貼裝設計的應用,像電壓調節模塊(VRM)和負載點(POL)型電源,但不包括基於更大底板的系統。
  • 中國構建世界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科技日報合肥1月7日電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合作,構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並進行了長達兩年多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測試、標準化研究以及政務金融電力等不同領域的應用示範。
  • 光耦在開關電源中的應用
    在不同的開關電源設計過程中,光耦的作用也是有所不同,與TL431結合使用,是開關電源業界減少控制成本最好的方法。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6/293411.htm  一、光耦的基本參數  圖 1中的光耦內部結構由基本的三部分組成:發光二級管、透光絕緣層、光電三極體。通過發光二極體發光,穿透絕緣層到光電轉換三極體,實現電流的傳輸、隔離特性。
  • 氣象環境監測傳感器的特點、組成和功能應用
    打開APP 氣象環境監測傳感器的特點、組成和功能應用 佚名 發表於 2020-12-03 16:46:15 空氣的流動也就形成了風,生活中的風通常根據不同的風速可以分為許多種,超過8級風力通常就是比較危險的,所以人們一直以來就比較重視風速測量工作,隨著傳感器技術、無線通信技術、計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各種傳感器網絡將遍布我們生活環境,從而真正實現「無處不在的計算」。
  • 我國成功構建世界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科技日報合肥1月7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合作,構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並進行了長達兩年多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測試、標準化研究以及政務金融電力等不同領域的應用示範。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國際期刊《自然》以「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為題發表了成果論文。
  • 通信電源在通信機房中的重要性
    通信電源在整體通信機房中佔據重要作用。面對電信拆分、人員重組等新的發展形勢,對電源維護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地要求。  近十年的電信大發展及產品技術的更新,使得當前通信設備呈現網絡規模大、智能化程度高、品牌系列繁雜、無人值守、集中監控化程度高的新特點,而電信的拆分、人員的重組、職業生涯的晉升,使得維護上的人力資源和技術力量的發展,明顯滯後於通信設備的發展,維護人員對廠商的依賴性增強,設備故障帶來的損失風險增大。
  • 【科技日報】我國成功構建世界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並進行了長達兩年多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測試、標準化研究以及政務金融電力等不同領域的應用示範。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國際期刊《自然》以「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為題發表了成果論文。  量子密鑰分發主要有光纖和自由空間兩種實現方式。
  • 智能建築通信系統的組成及要求
    導讀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智能建築通信系統的組成也不斷發生變化,且要求也隨之而高。那,如今的智能建築通信系統的組成及要求是什麼樣的呢?我們往下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