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遠香 發表於 2019-07-10 14:14:55
光敏電阻的工作原理是基於內光電效應。在半導體光敏材料兩端裝上電極引線,將其封裝在帶有透明窗的管殼裡就構成光敏電阻,為了增加靈敏度,兩電極常做成梳狀。用於製造光敏電阻的材料主要是金屬的硫化物、硒化物和碲化物等半導體。
通常採用塗敷、噴塗、燒結等方法在絕緣襯底上製作很薄的光敏電阻體及梳狀歐姆電極,接出引線,封裝在具有透光鏡的密封殼體內,以免受潮影響其靈敏度。入射光消失後,由光子激發產生的電子—空穴對將複合,光敏電阻的阻值也就恢復原值。
在光敏電阻兩端的金屬電極加上電壓,其中便有電流通過,受到一定波長的光線照射時,電流就會隨光強的增大而變大,從而實現光電轉換。光敏電阻沒有極性,純粹是一個電阻器件,使用時既可加直流電壓,也加交流電壓。半導體的導電能力取決於半導體導帶內載流子數目的多少。當光照射到光電導體上時,若光電導體為本徵半導體材料,而且光輻射能量又足夠強,光導材料價帶上的電子將激發到導帶上去,從而使導帶的電子和價帶的空穴增加,致使光導體的電導率變大。為實現能級的躍遷,入射光的能量必須大於光導體材料的禁帶寬度Eg,即式中ν和λ—入射光的頻率和波長。
在黑暗的環境下,它的阻值很高;當受到光照並且光輻射能量足夠大時,光導材料禁帶中的電子受到能量大於其禁帶寬度ΔEg 的光子激發,由價帶越過禁帶而躍遷到導帶,使其導帶的電子和價帶的空穴增加,電阻率變小。
一種光電導體,存在一個照射光的波長限λC,只有波長小於λC的光照射在光電導體上,才能產生電子在能級間的躍遷,從而使光電導體電導率增加。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