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純懿長得還算漂亮,這位曾經的市級高考狀元,現在正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讀碩士。記者在場外採訪她時,她說:「這次不想贏,想輸。因為贏了太多回了,想變化一下。」
又說:「不想過標準化人生,所以想換個賽道玩玩。」
記者問:那你覺得奇葩說是個什麼賽道呢?
她道:「奇葩說很多元化。」
入場表演,上來就開始懟人。一會兒說MCN機構女負責人物化女生,把女生當商品賣,這種價值觀和導向不正確;一下又扯出此前熱議的網絡話題「內卷」。
劈頭看見楊冪似乎不太懂的樣子,於是主動對著楊冪滔滔不絕的講解——一旁馬東提醒她:你為啥只對著楊冪說呢?
其實馬東是看出來了,這姑娘有炫耀智商和學識的成分在,所以巧妙的提醒她。然而她沒領悟到,後面又說了一堆讓氣氛格外尷尬的話,徹底讓她的綜合印象在嘉賓、評委、觀眾面前全線垮塌。
結果,一票沒拿到,被0票淘汰。北大學霸轉換賽道的奇葩說之旅,就此戛然而止。在此按下這個零票姑娘不提,咱們先來說說什麼叫江湖派奇葩說,什麼叫學院派思維作派。
「奇葩說」是什麼呢?
喜歡的人贊它為人間尤物,將其奉為娛樂圭臬,經常被節目逗得樂不可支,遂自傳播頌揚它。不喜歡的人看它一如另一個娛樂圈染缸:啥色兒都有,人在其中的利器,不過是從外貌身材服裝頭銜比拼,轉變成了貌似與智商相關的(更多的時候像是腦筋急轉彎)語言表演, 類似於「辯論賽」。
本質上來講,屬於舶來品「脫口秀」的語言表達方式。這種語言表演,有一定的思維以及演出套路,一般人多準備兩回,大概率也能說那麼一兩句逗趣。但在鏡頭前實戰表演,以及臺下觀眾是不是喜歡,就全憑個人緣分了,完全強求不來。
學院派意如其字。有紅牆綠蔭高閣樓,將大馬路邊上,跟校園不相干的內容做派悉數擋在門外,瑩白純度高,所謂象牙塔即是如此。
而學院裡的人們,往往推崇嚴格而系統的知識性、結構性思維,且只推崇一種價值觀,那就是:與知識為伍,以先哲達人為友。那可是往來無白丁,談笑皆鴻儒的。
簡單來說,就是早先被頻頻提及,而今泯然隱身的那個「知識分子」圈層。
顯然,北大碩士在讀的前高考狀元劉純懿,出場就是學院派狀態與思維。原本,她在自己的學院派環境裡,就算不是獨樹一幟,也堪稱是佼佼者。
突然有一天,這位美女突發奇想的去參加奇葩說,目的與動機可能是出名,也可能是她自己所說的「玩一票,為了來體驗一把輸」,反正無論是哪一種,初心可能都沒毛病。
也許在學院派作風的劉純懿理解中,這不就是當眾說話、辯論的「兒戲」嗎?跟考研試題難度能比嗎?堂堂中國第一文科學府新聞與傳播碩士在讀生,難道會輸給一群娛樂圈油膩老臉 + 文憑智商都沒自己高的其他社會草根?
於是,基於這種天然優越心理,帶著這份驕傲,劉純懿上場就選擇火力全開,懟天懟地,一副我見過世面有知識我怕誰的蜜汁自信。
所以,在場上別人提出的問題她一概不正面回答,而是要麼反問,要麼懟人。比如導師們表示,希望劉純懿別說「內卷」了,能不能說點自己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她反駁道:「我覺得跟別人不一樣是個偽命題。」
聽聽,「偽命題」這詞兒,你讓其他人怎麼接?接了的話,估計劉小姐會開始講邏輯思維。這節目徹底變成課堂講解,完全違背80、90後普通大眾的娛樂宗旨。
所以,馬東無奈地說:「我發現劉純懿你就是個槓精。」
言下之意,就是不好好說話。
一個在導師篩選環節,都不能好好溝通交流,滿口書本詞彙的辯手,真上了辯論場,去跟其他人對話論辯的場景不太樂觀。
從導師們的角度看,一方面,小劉童鞋無法保證收視率,會破壞節目娛人娛己的效果。另一方面,她的確在學校裡待久了,沒經歷過社會真正的毒打,所以聰明中透著不省人事的愚蠢、清高。
她的優越感心態,則會破壞節目一直營建的中庸、平和卻自帶圓滑與智慧的氛圍。
她被淘汰的理所當然。但是,評委們很快對比出了另一位學霸,而且因其溫良恭儉讓的風格,被導師們一致通過了。
同樣是學霸,一個獲得通關晉級,另一個卻因為無端傲慢蔑視他人,而遭全網嘲笑。
都說真正優秀智慧的人,往往會忽略掉自己身上的光環。因為見識過天外有天,言行舉止就會更為謙遜平和。並且在公眾場合會說話的人,總是會格外照顧所有人的感受。
這樣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有身份的人。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lso, R., cognitive psychology [M].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