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英國登山探險家馬洛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被問及「為什麼要攀登珠穆朗瑪峰?」,他說「因為山就在那裡」!之後越來越多的探險家,因為他這一句話的影響,走上了攀登之路。於他們而言,他們想要突破極限,想要獲得登上頂峰的滿足感,想要站在世界之巔俯瞰整個山河。
但珠穆朗瑪峰終究不是一般的雪山,它陡峭,它危險,隨時隨地還要面臨雪崩,暴風雪等情況的發生。雖然有很多人前赴後繼的前往這裡,也有很多的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殞命峰頂。
在珠穆朗瑪峰有三個出名的路標,他們分別是"綠靴子"、"睡美人"、"休息者",說是路標不如將是三具屍體。他們生前都曾經攀登愛好者,將珠峰作為畢生的目標,誰曾想登上珠峰之後,他們再也沒有下去過。
勇敢無畏,勇攀高山
「志堅者,功名之柱也。登山不以艱險而止,則必臻乎峻岭。」對於登山者來說,攀登一座座高山,是他們畢生的追求,是他們的信念和嚮往。
對於弗朗西斯與希爾蓋來說亦是如此。作為攀登愛好者,他們今生的追求,便是能夠攀登上珠穆朗瑪峰,但登山之路並不像他們想像的那般簡單。
1998年一個深夜,弗朗西斯接到了兒子的電話。電話之中,孩子告訴父母他夢見了兩位登山者被困在白茫茫的雪山之中,無法移動,直至天空之中如瀑布一般的暴雪將兩人的身軀淹沒。或許,孩子打這通電話是希望父母能夠中斷此次的計劃,能夠回到他的身邊。
但對於已經在珠穆朗瑪峰底下的弗朗西斯夫婦來說,登山珠穆朗瑪是他們的畢生的追求,如今距離她們登山只有一步之遙,怎麼可能會放棄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回到孩子的身邊呢?所以,掛斷電話之後,他們無視了孩子的噩夢與提醒,為第二天的登山工作做著準備。
可很多時候,夢境是現實的寫照。夢境當中的場景,往往反映在現實之中。第二天,夫婦二人跟著登山小隊一起踏上了登山之路。
剛開始的時候,一切都是很順利的,登山小隊的人都攀登上了珠穆朗瑪的最高峰。並且弗朗西斯也實現了自己的目標成為了第一個無氧登上頂峰的女性。
但人生處處充滿了意外,老天經常在你最得意的時候給你致命一擊。當大家懷抱著喜悅的心情,踏上返程路時,一場意外的發生應驗了弗朗西斯兒子的預言,她被永久的封印在了珠穆朗瑪峰上,成為了大家所說了「睡美人」。
風雪侵襲,山川「睡美人」
對登山者而言,登山需要面臨的不僅僅是突發情況,還要面臨身體的極限。很多登山者之所以會帶著氧氣罩登山,是因為身體無法負荷高原反應。當時,弗朗西斯所在的登山小隊在返程的過程中,突遇暴風雪,所有的隊員艱難前行。
而弗朗西斯因為沒有攜帶氧氣罩的原因,體力不支到倒在了血泊之中。惡劣的環境加上缺氧的原因,導致她的身體機能極速下降,當時她一度陷入了絕望邊緣。甚至是看到了死亡之神降臨在她的身邊。但弗朗西斯求生欲是很強的。
她想要活下來,想要再見見她的孩子。所以她的嘴裡不斷的呼救著,說著不要丟下她。但當時整個團隊所承載的氧氣和食物十分的匱乏。
如果將這些氧氣給了弗朗西斯則代表著剩下的人,會跟弗朗西斯一樣被困於大雪之中。因此,隊員們只得丟下了他,艱難的前行著,這其中就包括了弗朗西斯的丈夫。
所在團隊的隊員離開之後,弗朗西斯艱難的生存著。她渴望能夠有一個好心人,能夠救她於絕望之中,帶著她一起下山。
正當她渴望之時,一對南非的情侶出現了。當他們發現,弗朗西斯的時候她已經奄奄一息了,不過她的嘴裡面卻堅持著喊著不要丟下我。
或許是她的求生欲望打動了這對南非的情侶,也或許這對情侶心地善良。在物資匱乏的時候,他們對弗朗西斯伸出了救援之手。
當時他們想著,只要兩人合力,便能夠將眼前這個奄奄一息的人帶回山下。但很顯然,他們的設想與現實差距太大了。
因為暴風雪的侵襲,山路越發難走。即便是沒有帶人的情況下,他們都很難前行,更別說還拖著一個拖油瓶了。當他們嘗試了一切的辦法之後,哪怕是放棄了登頂的希望,無法將弗朗西斯挪動一步。並且如果三個人一會僵持在這裡,他們會跟弗朗西斯一樣被困在雪山之中。
在生命與道德做抉擇的時候,他們還是選擇了自己的生命。在告別之前,這對情侶在弗朗西斯的身上蓋上了國旗,並做了簡單的禱告。或許對於南非的情侶來說,他們能做的也只能這麼多了。
雙雙遇險,葬身雪山
或許很多人會說,弗朗西斯的丈夫也太無情了!妻子陷入困境,他居然丟下妻子獨自離開了。難道真像古人說的「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嗎?其實並非如此,弗朗西斯的丈夫之所以會離開,他原本是想要找尋氧氣和藥物,去挽救自己的妻子。
在返回的過程中,他偶遇了一支登山隊,本以為向他們求助,會獲得相應的幫助。但是登山隊所剩的物資並不多,不足以給他們相應的幫助,所以拒絕了弗朗西斯丈夫的求救。
無奈之下,他只能回到營地,拿去相應的氧氣和食物登上山頂去解救矗立於雪中的妻子。
或許那個時候,他的內心是明白的,知道即便返回了妻子也不會有好的結果。但他想著哪怕是不能救妻子也要帶著妻子的屍體回到故鄉。
但是,意外是自己沒有預料的,當他帶著食物和氧氣再次返回到珠峰的時候,因為著急和體力不支不幸跌落在珠峰道路旁的裂縫之中。或許在他閉上眼睛的那一刻都在想著自己為何不能及時來到妻子的身邊,為什麼不能與她共患難吧!
但相較於一直等待救援的弗朗西斯來說,她在生命垂危之際,看到的卻是丈夫棄她而去。但她萬萬想不到的是,丈夫為了救她與她一起葬身於雪山之中。1998年,在他們雙雙離開的一年之後,弗朗西斯丈夫的屍體在珠峰裂縫中被人發現了。
結語:
或許,對很多人來說登山,不僅僅是為了攀登高山,更多的是翻越自己內心的高山,是人與自然的抗衡。但是,登山者卻忘記了一點。那就是她們不僅僅只是登山者,還有子女、配偶、父母等等身份。
就好像弗朗西斯一樣。她與丈夫的離開,最可憐的卻是他的孩子。一個僅僅十歲,剛上小學的孩子。此後,他便成為了孤苦無依的孤兒。
因此,在這裡還是要勸告那些勇往無前,將登山作為信念的攀登者。在登山之時,要考慮到登山的危險性。不要一味的追求刺激,追求自己的目標。要往後看看,多考慮考慮自己的家人,考慮自己身上的擔子。生活不局限於攀登現實的高山,而是很多無形的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