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LogicLines@bigfun社區
## 序
上周看到了問推薦小說的帖子,於是心血來潮,打算把我最喜歡的小說《奧術神座》拿出來安利一下。想了想,怎麼讓一本網絡爽文從一群網絡爽文中脫穎而出呢?還是要抓住特點,所以就有了本文的副標題——從玄幻小說到科學史。本文將介紹一下小說的開篇情節,而對後面的部分則以介紹小說人物的方式梳理近代物理學史。最後,還是要提醒各位fun友們一點,《奧術神座》僅僅是一本網絡小說,切勿以科普或科學史的角度來評判它。
第一次在bigfun投稿,有些排版上的問題請多多擔待!
**以下內容含劇透!但我依舊推薦沒看過《奧術神座》的朋友看看第一個標題下的內容**
## 從一個俗套的穿越開始
主人公夏風穿越了,穿越成了路西恩·伊文斯,穿越到了一個孤兒身上,穿越到了一個魔法世界,這個開篇過於俗套以至於我覺得用一個排比句可能有些浪費,你看,前兩句說的明明是一件事情嘛。
路西恩整理了一下思路,發現自己生活在教會統治的城市中,他親眼見到了牧師們在廣場上燒死女巫,很巧,他是女巫的鄰居,緊接著,他就被神父送進了女巫的地下室...
同所有的穿越者一樣,路西恩打通了一個新手副本,並得到了關鍵任務物品——《元素與星相之書》,這本書是傳奇魔法師馬斯基林所著,是古代魔法中最偉大的著作之一,記載了傳奇職業「預言者」!!!嗯...聽上去是挺厲害的,這位馬斯基林後面也會登場,也算是小說中的關鍵人物,可惜,我們的路西恩·伊文斯先生,他不識字啊...
好了,後面的事情順理成章,想學魔法?先認字。想認字?先賺錢。路西恩從賺錢開始的異界生活拉開了序幕,從撿垃圾賣錢,到同好友約翰一起與黑幫「持械鬥毆」,再到接受約翰一家的饋贈,路西恩成功走出了阿爾託貧民窟,第一次與女主有了交集,開啟了他的音樂之旅。什麼?音樂?是的沒錯,不過請允許我在這裡賣個關子,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讀一讀《奧術神座》,這本小說後面的情節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奧術神座》
## 魔法議會的科研天團
《奧術神座》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魔法議會的大奧術師們了,在路西恩來到霍爾姆王國之後,他見到了一個自由的魔法世界,一座懸浮空中的「阿林厄」,一群嚮往「科學」的魔法師。下面我們就來細數一下這些小說人物的原型。
1. 道格拉斯——魔法選民——牛頓
「我們雖然苟活於黑暗之中,但絕不能忘記追逐光明!」
魔法議會的議長道格拉斯,當他寫出那本《魔法哲學的數學原理》時,他的原型也就呼之欲出了,就是那位壓不住棺材板的牛頓爵士,而這本書,在我們的世界中叫做《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牛頓的時代是現代科學剛剛起步的時代,看看書名就是知道,那個時候科學還被叫做「自然哲學」,直到法拉第的時代,人們才逐漸用起「science」這個詞。如果把牛頓一生對科學的貢獻寫成論文,不換行的話足可以繞地球一周(我沒求證過,字數不夠我概不負責),在百度百科的詞條上給了牛頓這樣一個評價——「百科全書式的「全才」」,足以體現他的豐功偉績。
艾薩克·牛頓(圖源百度百科)
不過牛頓先生的人品實在是讓後人不敢恭維,他和胡克的競爭、和萊布尼茲的競爭、和惠更斯的競爭都是物理學史上著名的「花邊新聞」,我沒想好怎麼形容這種學術爭端,就引用曹天元先生的《上帝擲骰子嗎?》一書中的兩段描述,各位來感受一下氛圍:
牛頓後來雖然打死也不肯承認胡克對其有所幫助,但多數科學史家都認為胡克在這裡提供給了牛頓關鍵性的啟發:沒有胡克的糾正,牛頓一直錯誤地以為行星運動是在兩個平衡力——向心力和離心力同時作用下進行的。
《原理》發表後,胡克要求牛頓承認他對於平方反比定律發現的優先權,在前言裡提及一下。牛頓再次狂怒:他暴跳如雷,從《原理》裡面刪掉了絕大多數有關胡克的引用,剩下不多的,用詞也從「非常尊敬的胡克先生」變成了簡單的「胡克」兩個字。他是如此怒氣衝天,甚至拒絕出版《原理》第三卷。在牛頓眼中,胡克完全是個江湖騙子,靠猜想和碰運氣來沽名釣譽。
牛頓的力學三定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這裡我就不再贅述了,我們來聊一聊牛頓在光學上的貢獻,這也是小說中一個重要情節的來源。牛頓的光學理論大部分都寫在他的另一本巨著《光學》中,牛頓在《光學》中詳細描述了色散實驗,他認為白光是由不同顏色的粒子組成的,而惠更斯等人則認為光是一種波,這也是第一次波粒戰爭的起源了。第一次波粒戰爭中,牛頓以其極高的威望、在各個領域中的頂尖成就、極富「戰鬥力」的文章輕鬆地拿下了勝利,然而這一切都只是一個開始,粒子論的支持者們不知道一位手持「神器」的勇士正向他們走來,他的名字叫託馬斯·楊,那件「神器」叫雙縫幹涉實驗。
託馬斯·楊(圖源百度百科)
2. 費爾南多——風暴主宰——紐蘭茲、威廉·維恩、費米(埃德溫)
費爾南多是主人公路西恩的老師,小說中的費爾南多在很多領域都有著突出的成就,也是獲得魔法議會最多種獎項的大奧術師,雖然被路西恩輕鬆地超越了吧...但做角色不能和主角比是不?由於費爾南多大部分的戲份都和路西恩綁定,所以在下面的介紹中也會介紹一些路西恩的原型人物(其實是因為費爾南多沒什麼好說的了)。
在路西恩第一次遇見費爾南多是在魔法議會的圖書館,那時路西恩眼中的費爾南多還是一個「猥瑣的老頭」,路西恩從圖書館借走的書中有一本《元素的八音律表》,小說中是費爾南多所著,而在我們的世界中,八音律由紐蘭茲提出。實話實說,這個名字我也是百度出來的,門捷列夫的光芒蓋住了所有在他之前研究元素周期性的人,他和他的元素周期律成為了我們對這些研究唯一的記憶。
德米特裡·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圖源百度百科)
路西恩第二次見到費爾南多就被他收為學生了,費爾南多給路西恩的第一個任務是配合他完成黑體實驗。如果你熟悉高中物理的話,想必可以猜到接下來的劇情了——費爾南多提出了威廉·維恩的維恩近似,而路西恩則完成了普朗克的工作。
對於普朗克這位物理學家中的超級大帥哥,我決定給他放兩張照片:
學物理前的普朗克(圖源百度百科)
學物理後的普朗克(圖源百度百科)
在這裡我要澄清一個普遍的誤解,大家可以參看一下百度百科的普朗克黑體輻射公式的詞條普朗克黑體輻射定律,普朗克為了解決紫外災難而提出量子化只是我們的一個「美好願望」,事實上,普朗克提出量子化可能會有很複雜的意圖,也可能是偶然的靈感或直覺,今天的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知道的是,普朗克在博士期間就在研究熱力學,並且從1896年到1900年間,一直在研究黑體輻射問題,這段時間發生了什麼?大概就是普朗克從第一張照片的樣子變成了第二張照片的樣子——他把自己的青春都獻給了物理學。
費爾南多的最後一個原型是費米,因為他完成了魔法世界中第一個可控核反應堆,也是因為他和費米一樣,有著用於承認錯誤直面真理的品質。費米曾因為發現「93號元素」而被授予諾貝爾獎,但就在得獎後的12天,結論被推翻了。對此我只能把一個大大的「尷尬」寫在這裡作為評價,不過費米聽到之後,先是重複實驗驗證了自己的錯誤,而後大方的承認了,這件事也因此被後人傳為美談。
費米被譽為「原子能之父」,他完成了第一臺可控核反應堆,也曾參與曼哈頓計劃。如果對天文學和外星人感興趣的朋友可能聽到的更多是「費米悖論」——一個關於外星人是否存在的科學論題。另外,還有另一件事情我們應該了解,費米有一個學生,名叫李政道。
恩利克·費米(圖源百度百科)
最後說一句,費爾南多真正的原型應該是龍騰世紀裡的埃德溫,紅袍法師,不過我沒玩過這個遊戲,攤手.jpg
3. 海瑟薇——元素支配者——道爾頓、居裡夫人
「我沒有贊同的決定,對我來說,就是一張廢紙。」
海瑟薇是《奧術神座》中僅有的兩位女性大奧術師,她因文筆不好而聞名於魔法議會,和我們的主角路西恩有著「嶽母」和「女婿」般的關係。海瑟薇有兩個原型,道爾頓和居裡夫人,相比之下道爾頓略顯牽強,但為了對得起海瑟薇的霍爾姆皇冠獎指環「基石」,我還是將道爾頓寫在了這裡,她和費爾南多在路西恩之前所做的工作與道爾頓的貢獻相符。
居裡夫人一生兩次獲得諾貝爾獎,她經歷了丈夫皮埃爾·居裡去世的坎坷,但她依舊以強大的意志堅持工作,為科學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小說中的海瑟薇也經歷了丈夫去世,但相比於居裡夫人她是幸運的,她生活在魔法的世界中,生活在作者創造的世界中,這個世界還有著無限的可能。
瑪麗·居裡(圖源百度百科)
居裡夫人一生中的主要貢獻在於她發現了元素釙和鐳,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分離方法。如果你看過居裡夫人的紀錄片,居裡夫人和皮埃爾·居裡的工作非常有「特點」——提煉瀝青,我們甚至很難把這件事和科學研究聯繫在一起。然而很多時候,科學研究就是需要這樣重複枯燥的工作,甚至是重複枯燥還錯誤的工作。不停地重複不停地試錯,真理永遠在下一次的嘗試中,畢竟像愛因斯坦這樣的天才只是少數。
提到愛因斯坦,居裡夫人還是愛因斯坦的好友,對此我只能說,能理解天才的,只能是另一個天才了。
居裡夫人的部分我寫的不多,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電影居裡夫人 (豆瓣)。不過可能是人類八卦的本質讓我們更關心居裡夫人的私生活問題,網絡上搜居裡夫人大部分都是關於這個的...
## 尾
寫到這裡感覺內容已經不少了,就分個上下篇吧(意思是下篇可能就咕了),且先放一放後面的布魯克、海倫和奧利弗,嗯...應該還得有列夫斯基和貝格納。文中圖片大部分來自百度百科,如果你對這方面的內容感興趣,我強烈推薦曹天元先生的《上帝擲骰子嗎?》一書。這不是一篇嚴謹的科普,難免有錯誤,如果你發現了,請告訴我,謝謝!最後,放上一張物理學全明星照,據說考物理之前拜一拜有奇效。
第四次索爾維會議(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