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與我國的領土面積其實相差沒有多少,但是從未有過一統之時,最為接近的也就是羅馬時期。當年作為橫跨歐亞非、雄踞地中海的羅馬帝國可謂是風光無二,不過其背後也有很多讓人無語的政策規定。
大部分國家都講究一個母憑子貴,不過古羅馬有些不一樣,他們更注重血統的純正。就因為這點而產生一條非常沒有人性的規定,讓女奴隸們苦不堪言,埃及豔后也因此竹籃打水一場空,也讓階級愈加固化。
那就是女奴隸即便與男貴族發生關係生育孩子,即便貴族再喜愛那個女奴或者孩子都沒辦法改變其身份,奴隸生出來的只能是奴隸,不管他父親是誰。
要知道在古羅馬,奴隸是毫無人權的,整天工作沒有報酬,被打被罵都是常事,就算被殺奴隸主也不用擔負過多的責任。
如此一來,女奴隸自己苦了一輩子不說,還要影響自己的孩子,那種絕望不言而喻。
不單單是女奴,就連埃及豔后克利奧帕特拉七世也為這個規定而煩惱不已,埃及豔后富有智慧位高權重,成功地贏得了凱撒大帝的喜愛並為其生下一子,名為菲羅帕託·菲羅墨託·愷撒。
在埃及豔后想來,自己是最受寵的女人,自己的孩子是凱撒大帝的血脈,那這個孩子就是真正的羅馬人,畢竟極有可能將來繼承大統。
然而羅馬人並不這樣覺得,只認為這個孩子還留有埃及人的血,並非純正的羅馬血統,那他就不是真正的羅馬人。
埃及豔后犧牲了色相苦心經營一場,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
從這個例子就能看得出來,即便名聲再響,再喜歡一個女人,都沒辦法改變此事,羅馬的排外性可見一斑。
對於奴隸,羅馬可以說就沒有當成人看,建立了專門的角鬥場,由這些奴隸充當角鬥士在裡面殺來殺去供權貴們觀賞喝彩,這種角色本來是老虎、獅子等猛獸充當的。
羅馬的奴隸幾乎都是通過戰爭途徑獲得,其中很多人本身出於知識分子,他們的心裡怎麼會情願。
因為這個規定,羅馬人與外部其他民族無法融合,內部又讓奴隸與奴隸主之間的階級固化,從內到外都激化了矛盾。
也因此羅馬史上奴隸不斷抗爭,最為出名的就是載入教科書的斯巴達克起義,連年的內亂一直在消耗著羅馬的國力,可以說最終羅馬的覆滅跟這條規定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