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融詐騙的一般模式,從布局到獵殺
要深入剖析比特幣的真相,我們需要對金融詐騙,有一個深入的認識。要識破形形色色打著金融創新名義的詐騙創新,我們可以來總結所有詐騙創新(金融創新)的一般模式和手法。
第一個階段,是布網階段。在這個階段,主要是講故事,講題材,講概念,做好全盤設計和布局。
第二個階段,是誘騙階段。在這個階段,準備割韭菜,開始誘之以利,請君入甕,把詐騙對象,也就是韭菜們,騙到事先布置好的獵殺場中。怎麼才能完成這個階段的操作呢?通常是做局者,也就是騙子們,通過自買自賣的自交易來完成,有人也把這個手法稱之為坐莊。
比特幣,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美股,被操縱的股票,都是典型的自交易被操縱市場。比如房地產,政府拍賣地王,這是賣方的報價,競拍的買方地產商,實際上也是政府控制的人。通常,房地產商把某個城市的地價和房價炒上去,政府會給他一定比例資金返還。這顯然是自買自賣的自交易行為。更有甚者,一塊地王反反覆覆的賣很多次,就是不蓋房子。這相當於做莊中的控制籌碼然後連續的無量拉漲停。
在一個不設定約束條件,監管失靈的市場,控盤者可以通過和關聯帳戶之間的自買自賣,做出來任意高的價格,也能做出來任意高的市值。不僅市值可以操縱,而且利潤也可以人為操縱。
第三個階段,是狂熱階段。令人瘋狂的財富效應,引發了無數的人前赴後繼的參與進來,無數的人開始追漲。幾千人通宵排隊搖號買房,連不識字的老太太都開戶炒股。比特幣八年時間,漲了一千萬倍。這顯然都是自交易加韭菜追漲所呈現出來的交易特徵。
第四個階段,是獵殺階段。見越來越多的人被騙進來,騙子開始收網,價格崩盤,一瀉千裡。這個階段也被人形象的稱之為割韭菜。被操縱的股票,莊家開始出貨;匹凸匹(13.39,-4.97%)們開始捐款潛逃。地方融資平臺開始違約,等等。這些都是金融詐騙進入獵殺階段的收網信號。同樣,隨著監管開始收緊,比特幣也會緊隨著監管的步伐,提前獵殺獵物。因為在監管到來之後,就會失去獵殺的機會。
一場完整的騙局裡面,誰是受益者呢?騙子及其同夥,第二第三個階段全身而退的韭菜,他們是獵殺收網後的受益者。但是一旦一個人到了第三個階段,是非常難以全身而退的。誰是受害者呢?凡是在獵殺之前,沒有把自己賺到的紙上帳面收益提現的參與者,都淪為了獵物。
有人認為房價永遠也不會跌。同樣也有人認為,比特幣具有內在價值。這些都是一廂情願的純粹的信念而已。這種信念,不是建立在任何的現實之上,而是一種毫無意義的情緒。為什麼說比特幣毫無內在價值呢?我們接著分析。
二、比特幣並非比特化的黃金,它毫無內在價值
堅信比特幣具有內在價值的韭菜,認為比特幣是數位化的黃金,具有稀缺性和不可複製性;認為它解決了支付問題,認為它創造了信用。更有甚者,認為它是未來的全球貨幣,可以取代美元體系,為人類重建一套全新的貨幣體系。這些想法,都非常好笑。因為比特幣根本不是數字黃金,它也根本沒解決信用問題。
為什麼說比特幣不是數字版的黃金呢,因為自然界的黃金,是天然稀缺的,不可複製也不可仿造。所以黃金天然的具備貨幣屬性。而比特幣並不稀缺,也絕非不可複製和仿造。
比特幣所謂的稀缺,是指比特幣總數量的設定是有限的和稀缺的,這個設定並非天然的稀缺性,而只是人為的設定罷了。這種人為設定的稀缺性,其背後的技術支撐是一些密碼學技術。諸如大數分解,求解求解橢圓曲線離散對數。利用計算上的不對稱性,來進行加密。
這根本不是什麼高深莫測的技術,而是密碼學應用中的普通技術。比如我們的通信安全,網際網路安全,銀行系統的金融安全,都依賴這樣的技術。這只是一種爛大街的技術。可見,這種技術本身並不稀奇。任何掌握這種技術的人,都可以仿造出來類比特幣。
要求解這些數學計算結果,需要仰仗電腦的計算能力,這就是幣奴們所謂的挖礦。計算機的計算能力,靠的是晶片,晶片靠的是矽,地球上的矽稀缺嗎?顯然不稀缺。要運行這些挖礦機,需要消耗大量的電力,地球上的電力像黃金那樣稀缺嗎?顯然不稀缺。
可見,從各個方面來看,比特幣所謂的稀缺性,都是不成立的,它根本就不可能稀缺。這就從最基本的層面,否定了比特幣具備貨幣屬性。任何有能力的機構,都可以生產這樣的數字貨幣。而掌握這種能力,根本不具備技術壁壘和技術門檻。更可怕的是,等未來量子計算機問世,要解出來像比特幣這麼弱智的加密算法,只是分分鐘的事。也就是說,用一臺量子計算機,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把所有的比特幣都挖出來。不僅把比特幣全挖出來,而且還能把所有的類比特幣的數字貨幣,那個幣那個幣的,全部都挖出來。
如此脆弱,怎麼可能承擔得起來,充當人類未來貨幣的大任呢。人類什麼時候研究出來量子計算機,可能並不會等太久。快的話,二三十年就可以實現,按照比特幣所描繪的人類藍圖,人類所建立起來的未來貨幣體系,二三十年後又得徹底崩塌。這樣的未來藍圖,不僅無聊,而且徒勞。
我們接著分析,為什麼比特幣沒有解決信用問題。目前以美元為核心的全球貨幣體系,因為其濫發貨幣,使美元本位的貨幣體系搖搖欲墜,危在旦夕。有人認為,是這種以一個主權國家貨幣為中心的貨幣體系本身有問題,如果去中心化,就可以規避貨幣危機。所以比特幣一直宣揚,自己是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貨幣。
而實際上,比特幣根本沒有實現去中心化,它所謂的去中心化,實際上只是對債務去責任化的美化說法。它所謂的去中介化,只是對繞開監管,為洗錢提供方便的美化說法。而比特幣背後操縱一切的那雙手,遠比目前的貨幣體系,更加無法無天。
美聯儲那幫人,既想繼續享受鑄幣稅的好處,又不想承擔發行貨幣的責任,維護全球信用體系。所以他們便想到了比特幣這麼個陰謀,在美元貨幣體系崩潰之後,他們繼續壟斷全球貨幣發行權,又可以逃避貨幣發行的責任,隨心所欲的掠奪全球財富,還可以逃避監管和追責。在這群強盜和騙子眼裡,比特幣是多麼完美的偉大發明啊。
所以說,比特幣並不是比美元體系更高級的貨幣體系,它根本解決不了當前信用崩潰的貨幣危機。比特幣的出現,只是華爾街那群騙子,趁著貨幣危機兵荒馬亂的時候,趁火打劫罷了。比特幣根本就不是出來解決問題的,而是出來製造更多問題和危機的。
如何搶劫別人的財富,還能繞開監管呢?那群騙子,運用了區塊鏈技術。這個技術本身,和挖礦背後的密碼學通用技術一樣,也不是什麼高深莫測的高級技術,而只是一種會計方法罷了。這個技術,也不具備很高的壁壘和門檻。任何人都可以學習和掌握,都可以加以運用。
在當前通用的複式記帳法會計方法中,一端是資產,一端是負債,資產負債表反應一家企業的基本經營狀況。複式記帳法,是目前銀行體系,創造貨幣的核心手段。我們通常認為,銀行是拿了儲戶的存款去放貸,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拿儲戶的錢去放貸,只要儲戶提現擠兌銀行,銀行就會破產。假設儲戶在銀行存了一萬塊。央行的準備金率是10%。我們通常直觀的理解是銀行把剩下的9000塊拿去放貸了。
實際上,銀行並不是這樣操作。儲戶存儲進來的錢,銀行是不動的,放在儲戶本人的帳戶中。既然不是拿儲戶的存款去放貸,那銀行發放的貸款,錢是從哪裡來的呢?無中生有而來。怎麼無中生有呢?借款人向銀行借錢時,比如借款人借了十萬塊貸款,這十萬塊是銀行的債權,記在銀行的資產端。而在這筆貸款產生的同時,借款人的帳戶裡面,會出現一筆十萬塊的資金,這筆資金自動存入銀行,銀行又多了十萬塊的存款,記在銀行的債務端。
銀行的貸款,便是這麼無中生有創造出來的。銀行一分錢都沒有,就無中生有創造出來了十萬塊貸款,躺著吃利息。對於詐騙系統而言,複式記帳法是多麼偉大而神奇的發明啊。
既然銀行不是用儲戶的存款放貸,為什麼還要支付利息拼命攬儲呢?因為金融監管部門,要求銀行繳納足額準備金。銀行會拿自己的錢去補充準備金嗎?通常不會,他們是拿儲戶的錢,交給央行作為準備金。如果一家銀行貸款業務擴張規模比較大,它就得補足準備金。這時候就得攬儲。尤其是缺乏抵押物的信用貸款,更是如此。還有一種情況,借款人借到款後,把存款轉存進了另一家銀行。這時候,銀行就需要通過同業拆借,來補充這被提走的十萬塊存款。不然,貸款多了,存款少了,就會出現準備金不足的情況。
對於銀行來說,複式記帳法,太奇妙了。所謂的區塊鏈分布式記帳法,是對複式記帳法的一種詐騙創新和詐騙升級,是打著金融革命旗號的詐騙革命。當然了,當前的全球金融體系,本身就是詐騙。在某種意義上,金融革命和詐騙革命是同義詞。金融創新和詐騙創新,也是同義詞。
在複式記帳法中,儘管是無中生有的詐騙,好歹央行還可以通過準備金來監管銀行的放貸行為,好歹資產流向了哪裡,債務流向了哪裡,都是有明確的責任人的,都是有跡可察的。一旦出了金融風險和金融事故,責任人必須得承擔責任。
而在區塊鏈的分布式記帳法中,資產如何流轉,債務如何流轉,準備金應該由誰來監管,利率應該由誰來定,都是隱匿的。一切責任都可以匿名和擦除,而只有詐騙才是公開的。不得不說,分布式記帳法,對於金融詐騙來說,它是一次超級革命,一次比複式記帳法更神奇的金融詐騙革命。說區塊鏈技術改變世界,無異於是在說詐騙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