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動物志要介紹的是來自幽暗深海的兩位深淵戰士,它們分別是最大的無脊椎動物——南極中爪魷以及有著"南極之鯊"稱號的鱗頭犬牙南極魚,它倆之間爆發的衝突堪稱動物界的異形大戰鐵血戰士。
南極中爪魷:學名Mesonychoteuthis hamiltoni,流傳較廣的中文俗名為大王酸漿魷,名氣可能要比另一種巨魷——大王魷(即大王烏賊,可關注動物志閱讀更多信息或點擊文末連結)略低一些,但在重量上,南極中爪魷是毋庸置疑的最大無脊椎動物。該種剛剛性成熟時胴體長度大於1米、體重25-30公斤,目前捕獲的最大個體胴長2.5米,全長6米+,體重達到驚人的495公斤。此外,在抹香鯨胃中發現過更大的角質喙,顯示南極中爪魷胴長能到3米長,全長可能超過8米。
南極中爪魷分布於南極和亞南極海域,幼體早期生存於水深500米以上,幼體晚期、亞成年及成年個體往往活動於水深超過2000米處。不同於大王魷,南極中爪魷的腕足和觸腕上附有鋒利的鉤爪,殺傷力更為巨大,許多學者認為,中爪魷是所在生境內的頂級捕食者。
南極中爪魷,體態極為粗壯
鱗頭犬牙南極魚:學名Dissostichus mawsoni,在市場上的俗稱南極美露鱈、銀鱈魚都不規範,分布於南大洋(環繞南極洲的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南端),棲息深度可達2200米,性成熟時超過1米,體成熟時超過1.5米,最大可達2.1米,最重140公斤,是南大洋最常見的大型魚類。
由於鯊魚這類大多數海洋生態系統中的頂級掠食者在南大洋非常罕見,考慮到鱗頭犬牙南極魚的生活史、大小以及生態作用,學者認為它足以填補鯊魚的生態角色空缺,犬牙南極魚因而有著"南極之鯊"的稱號。
鱗頭犬牙南極魚,有著碩大的頭部
那麼這兩位深海強者相遇會發生什麼呢?為了釐清它倆的關係,研究者搜集了兩艘長線捕魚船2011年12月-2012年3月及2012年12月-2014年1月在南大洋(環繞南極洲的大洋,其中捕魚船捕撈犬牙魚的海域包括羅斯海、迪爾維爾海、戴維斯海、莫森海、大英國協海以及阿蒙森海)捕魚時南極中爪魷掠奪(巨魷攻擊並進食上鉤的魚,我們稱之為掠奪行為)犬牙魚的數據。
在研究期間共採集到8031隻犬牙魚,魚的體長、體重以及胃容物皆被測定。中爪魷攻擊上鉤犬牙魚的事件,由其吸盤、鉤爪留下的劃痕以及魷魚角質喙造成的深部傷口確定,總計71條犬牙魚被襲擊過。另一方面,犬牙魚也不是好惹的,學者在57隻魚腹中發現了南極中爪魷的殘骸,包括巨魷的角質喙、腕足、觸腕以及大塊的胴體。
鱗頭犬牙南極魚頭部特寫,上面布滿了南極中爪魷吸盤留下的痕跡
南極中爪魷掠奪上鉤的犬牙魚我們用被襲擊的犬牙魚數量除以魚的總數所得的百分比即為中爪魷掠奪上鉤犬牙魚的頻率。確定傷痕來自中爪魷而非其它魷魚並不困難,因為中爪魷吸盤上附有尖銳的鉤爪,在魚體上所留的吸盤印跡往往伴隨穿刺的傷口,而南極地區的其它巨魷,吸盤環是平滑的。從中爪魷角質喙造成的較深傷口來看,巨魷進食犬牙魚身體的不同部位,其中柔軟的魚腹部是它們的最愛。
中爪魷在南大洋不同海域對犬牙魚的掠奪頻率大相逕庭,從0.15%-2.27%不等,頻率高的有戴維斯海(1.95%)、大英國協海(1.33%)、迪爾維爾海(1.43%)以及阿蒙森海(2.27%),掠奪事件在羅斯海很少發生(羅斯海北部0.15%,東南部0)。
南極中爪魷用角質喙在魚體上啃過的開放式傷口
鱗頭犬牙南極魚腹中的驚人發現犬牙魚腹中的中爪魷殘骸,最常見的是大個體魷魚的角質喙、腕足和觸腕,胴體和鰭的碎塊偶爾也被發現。測量5個角質喙後估算巨魷的胴體長度為120-220釐米,根據13個觸腕穗的大小估計這些中爪魷胴長178-239釐米(據學者的數據統計,觸腕穗長度為胴長的14%),要知道世界上精確測量的中爪魷最大胴長為250釐米,可見被吃的中爪魷非常巨大。
鱗頭犬牙南極魚腹中的中爪魷腕足
犬牙魚胃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發現之一,是一條體長185釐米體重70公斤的魚吃了中爪魷的一條觸腕外加連著的兩條腕足。觸腕長度達到了242釐米,觸腕穗長29釐米(可得胴長207釐米),兩條腕足分別為127、114釐米,總的肉重7公斤。
胃中發現中爪魷的犬牙魚長度125-195釐米(平均153釐米),被中爪魷掠奪的犬牙魚95-170釐米(平均142釐米)。
目前世界上捕獲的南極中爪魷,尚沒有完整或未消化的胃容物進行食譜分析,但氮穩定同位素比值顯示它是南大洋頂級掠食者之一。成年南極中爪魷(胴長120-240釐米,體重50-400公斤)遠比它的對手鱗頭犬牙南極魚(體重往往50-80公斤)要大,因此,前者是有能力吃掉甚至把後者當做一種常規獵物的。
但我們也不能過高估計南極中爪魷的捕獵能力,有研究指出,中爪魷的代謝極低,一隻500公斤的中爪魷每日僅需0.03公斤食物,很可能並非能夠持續高速運動、頻繁捕獵的掠食者,原地守候並伏擊接近中的獵物才是其絕活。而延繩釣捕獲的固定、虛弱的犬牙魚正好成為中爪魷的免費食物。當然中爪魷掠奪上鉤犬牙魚的頻率不是很高,平均約為1%,某些區域上升到2-3%,和澳大利亞一些海域的抹香鯨、虎鯨掠奪率差不多。
上文所說的一條觸腕外加兩條腕足,取自犬牙魚腹中,實在很驚人
反過來,中爪魷是犬牙魚重要的獵物,在莫森海它們佔據犬牙魚胃容物重量的20%,戴維斯海是14%,拉扎列夫海則是11-19%,羅斯海的比例則明顯低於前三者。
犬牙魚何以能進食比自身大的中爪魷,有學者提出一個解釋為——它們進食已死的魷魚或者攻擊垂死的個體。他們甚至提出,犬牙魚針狀的牙齒不可能撕裂中爪魷的身體,只是在清理其它掠食者留下的殘羹剩飯。而成年中爪魷最主要的兩種天敵——南極睡鯊和抹香鯨,在考察的區域比較罕見,再加上同類相殘在頭足類中並不少見,因此學者認為犬牙魚可能撿拾了被同類殺死的中爪魷。
動物志認為這裡值得商榷,前文指出過,中爪魷不是傳統認識中精力充沛的活躍掠食者,其行動是較為緩慢的,而鱗頭犬牙南極魚則能夠保持較高速度一段時間,曾有觀察記錄顯示,一隻成年犬牙魚在被威德爾海豹(犬牙魚的主要天敵)追捕時,以3.4米每秒的速度維持了24秒,接著降速至2.5-3米每秒並保持了超過2分鐘。
此外,鱗頭犬牙南極魚的頭部巨大,嘴巴也較寬闊,牙齒不突出但也並非針狀那麼誇張,配合巨大的頭部、吻寬以及強健的體魄,從健康成年中爪魷身上扯下腕足或觸腕是有可能的,要知道雖然中爪魷的鉤爪和角質喙不可小覷,但魷魚腕足和軀幹連接處的結構實在稱不上結實。
鱗頭犬牙南極魚的頭骨,看看它們的牙齒,絕非一些人認為的不堪大用
當然,即便犬牙魚具備一定的攻擊能力,同時比中爪魷快得多,但小得多的體型決定了一旦它們太熱衷與巨魷的近身纏鬥,就很容易被巨魷腕足和觸腕纏住,很可能就此一命嗚呼。因此,動物志認為犬牙魚極少招惹比自己大的健康中爪魷。
最後,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南極水域的兩個頂級掠食者——南極中爪魷和鱗頭犬牙南極魚的成年個體互相捕食,但掠食不會常常發生在健康的、自由遊動的個體之間。犬牙南極魚進食死亡或者攻擊垂死的中爪魷。而中爪魷則進食延繩釣捕獲的虛弱、垂死的犬牙南極魚。
此外,兩者攻擊對方健康成年個體的可能也不能排除,犬牙南極魚是更快更活躍的掠食者,雖然最大體重比對方小的多,但雙方有一定體重交集,大個體犬牙魚有機會捕食比自己小的那部分中爪魷,超大個體的中爪魷則理論上有能力捕殺任何犬牙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