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暨2020海洋學術(國際)會議在青島舉行。會議由中國科協和山東省政府主辦,中國海洋學會、山東省科協、青島市政府等共同承辦,中國海洋學會、青島市科學技術協會共同執行。本屆論壇以「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包括開幕式、主題報告會、8個分論壇和海洋成果轉化暨「雙招雙引」對接會,旨在加強國際海洋科技領域交流,提升對外開放水平,聚集全球海洋人才、學術、產業資源,打造海洋學術交流高端平臺,搭建「雙招雙引」平臺和「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的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平臺。
開幕式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執行秘書兼助理總幹事弗拉基米爾·拉貝寧代表海委會向論壇發來視頻賀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山東省委副書記楊東奇,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張佔海,中國海洋學會理事長陳連增分别致辭。
論壇根據向海洋科研院所徵集的線索,經過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世界海洋科技論壇學術委員會評議,評選出2020年十大海洋科學前沿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
1. 新一代海洋三維高分遙感技術;
2. 柔性潛器如何帶來深遠海探索科技的革新;
3. 如何實現海洋天然氣水合物長期開採儲層自動監測與地質災害智能預警;
4. 近海汙染物作用下金屬材料的腐蝕機制;
5. 如何開展深淵協同觀測;
6. 全球海洋甲烷循環;
7. 深海海洋能開發系列關鍵技術;
8. 如何突破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工程關鍵技術;
9. 典型海洋生態系統智能在線觀測網;
10. 幹涉合成孔徑雷達海面二維矢量表面流觀測技術。
在此次論壇上,中國海洋學會、中國太平洋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為獲得2019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的項目頒獎。其中,「中國海-西太平洋地質地球物理特徵綜合研究與系列圖編制」項目獲特等獎,「大黃魚脂類營養研究」等11個項目獲一等獎,「卵形鯧鰺種質資源遺傳評價與種質創新及養殖關鍵技術」等21個項目獲二等獎;《南海深水地質災害》等16種圖書獲2019年度海洋優秀科技圖書。
主論壇上6位來自國內外的院士、專家學者就海洋信息化、可再生能源、海洋油氣、海工裝備、海洋環境等專題作了主旨報告;分論壇涉及健康海洋、生物醫藥、海洋牧場、海洋遙感、深水油氣資源與水合物開發、海洋觀測、濱海溼地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航海科技等專業領域。
記者: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