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觀賞魚,玩自然水景,懂生活的人都關注了水族圈!
有很多龜友對於龜的種類還不是很了解,剛剛加入養龜行列的新進龜友們就更加不知道如何挑選自己喜歡的種類,為此小編通過挑選找到了一些相關照片並編 輯成龜類圖鑑(業餘)供大家參照。並且注釋了一些簡單的解釋和飼養方法,希望能對新老龜友有所幫助。
中文名稱:阿根廷蛇頸龜
中文俗稱:釘頸龜、南美蛇頸龜
英文名稱:Argentine ake-necked turtle
地理分布:阿根廷北部,烏拉圭,巴拉圭,以及巴西南部。
體形特徵:30釐米左右
食性特徵:喜歡吃魚、蝦,偶爾接受非常少量的人工飼料。阿根廷蛇頸龜追捕食物時,與枯葉龜十分相似,看到食物,會突然向前衝,把食物和水一併吞下。
生活特徵:阿根廷蛇頸龜生活在水流緩慢的溪流、沼澤及河湖中,喜潛伏於靜止或流速極緩慢的水域底部,遊動少。喜溫暖的環境,水溫10℃以下進入冬眠,水溫18℃左右少量攝食,水溫22℃左右正常進食。不需常曬太陽。
中 文 名: 安南龜
俗名別名: 越南龜
英 文 名: Annam leaf turtle
地理分布: 越南中
體形特徵: 安南龜從外形上看與黃喉擬水龜極相似,它們不 同之處:安南龜頭頂呈深橄欖色,前部邊緣有淡色條紋,一直伸至眼後,側部有黃色縱條紋,頸部具有桔紅色或深黃縱條紋,背甲黑褐色,腹甲黃色且每塊盾片上均有大黑斑紋,四肢灰褐色,指、趾間具蹼
食 性: 飼養溫度為18-32℃,飼料為菜葉、水果、魚肉、蝦肉、雞肉、動物肝。
習 性: 喜生活於淺水小溪、潭及沼澤地中,人工飼養下喜群居,有爬背習性,自下而上,由小到大排列。
中 文 名: 巴達庫爾龜
俗名別名: 潮龜、紅樹林龜
英 文 名: River Terrapin
地理分布: 分布於東南亞各國
繁殖方式: 卵生。每年1~3月繁殖
體形特徵: 是亞洲體型最大的淡水龜類之一。巴達庫爾龜腦袋小,嘴上翻,腳有蹼,具4個爪,身體和殼呈棕黑色,腹部顏色稍淺,幼體背甲中部具龍骨;皮膚光滑,頭後部有鱗片;腹甲黃色;前肢僅四爪,指(趾)間具蹼,尾極短
特 性: 雜食。文獻記載會攝食植物,可它們對投餵的蔬菜不予理睬,對人工飼料卻來者不拒。生長代謝很快,排瀉量大,人工餵養應選用較大的飼養容器,加大水量以儘量稀釋汙染物,應設置20W的上部過濾。
中文名稱:齒緣攝龜
中文俗稱:齒緣龜、版納攝龜
英文名稱:Asian leaf turtle
地理分布:分布於雲南南部與廣西,國外分布於印度東北經緬甸、泰國、越南、寮國、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地
體形特徵:成體背甲長20-24cm。背甲略扁,幼體長寬約相等,成體長大於寬;背中央脊稜幼體極明顯,隨年齡增長而不顯;背甲後緣鋸齒狀,幼體尤為顯著。腹甲較窄,前端平切或圓出,後端有3缺凹:胸盾溝最長,肱盾溝或喉盾溝最短;甲橋短而明顯;成年個體在腹甲舌板與下板之間有韌帶發育。顏色變異甚大,典型的是背腹甲均為棕褐色,腹甲每一盾片上都有黑色放射狀線紋,背甲盾片的放射紋往往不清晰。
食性特徵:兼吃動物與植物性食物.人工飼養下尤喜食蝦肉、瘦豬肉
習 性:溫度25℃為最佳溫度,17℃進入冬眠。齒緣攝龜雖是半水棲的龜類(攝龜都這樣),但可以說是最偏向陸地生活的半水龜了,很多朋友按照一般的半水棲的環境布置,把它們泡在淺水裡很容易導致腐甲,其實它們更喜歡在潮溼的泥土裡生活,而不是泡在水裡。
中 文 名: 粗頸龜
英 文 名: Black Marsh Turtl
地理分布: 分布跨過緬甸南部,南至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半島、新加坡,此外還有蘇門答臘島、爪哇和婆羅洲。
繁殖方式: 雄性求愛時會擺動它們的頭部,已讓異性明白。每年3至4窩,每窩僅產1至2枚卵,細長形的卵測量平均值為45x19mm。稚龜背甲的測量長度大約為52mm。
體形特徵: 是一種中等大小的黑色淡水龜,粗頸龜可通過幼體背甲上的3條脊稜(雖然成體只有1條脊稜)同婆羅洲的其他龜類相區別。背甲的後部還有鋸齒狀邊緣,成體的椎盾區域是扁平的。成年雄性可通過相對更長更粗的尾部來辨別,且腹甲稍顯凹陷。除此之外,成年雌性保留有淺色的頭部斑點,而雄性的這些斑點會隨著生長逐漸褪去。
食 性: 粗頸龜棲息在流動緩慢或靜止的水體中,例如沼澤、池塘、溪流和湖泊。它多數時間躲藏在水底的泥裡,它肉食的食譜包括水生動物,例如蠕蟲、蝸牛、小蝦還有青蛙,它也是食腐動物。雖然在水中進食,但在夜間也會上岸吃草。
習 性:一般飼養的最好溫度是;25度左右,12--15度也吃但吃的不是很多,這種龜不耐寒冷,冬天需要加溫,不能冬眠
中 文 名: 大東方龜
俗名別名: 亞洲巨龜、亞巨
英 文 名: Giant Asian pond turtle
地理分布: 廣泛見於東南亞各國
稚龜培育:稚龜孵出後,要用70%酒精消毒其臍帶,3-5天開始進食。開始餵以豬肝糜,半個月後餵以魚肉、麵包蟲和香蕉等,投餵量單餵動物性食物約為3%,魚肉和香蕉混餵約為8-10%,以食完不剩為原則,每天一次,餵前先換水,餵後2小時後換水,換水時注意水溫相差不超過3度。
體形特徵: 亞洲巨龜是硬殼、半水棲性的亞洲水龜中體型最大之一種。最大背甲長度近五十釐米。背甲褐色,中央有明顯的黃色脊陵;背甲後緣具鋸齒,腹甲棕黃,有褐色放射紋;頭暗灰,上有棕色斑點,中央有明顯突起的脊稜。
食 性: 生活於湖泊、小河和沼澤地,屬兩棲類龜,喜歡在陸地上生活。以植物為主。大部分觀念認為,亞巨在自然界中以素食為主。但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很大一部分龜對肉類非常熱衷,且在較為高效的餌料配比中,魚蝦肉類佔了不小的比例。在育肥季節,甚至可以將葷食的比例提高到六成以上。
中 文 名: 真鱷龜
俗名別名: 大鱷龜、鱷魚咬龜、鱷甲龜
英 文 名: the Alligator Snapping Turtle
地理分布: 大鱷龜主要分布在美國的路易斯安那州,阿肯色州,田納西州的周邊,肯塔基,密蘇裡,堪薩斯,奧克拉荷馬,德克薩斯。在密西西比大部分地區,阿拉巴馬州的南方,喬治亞和佛羅裡達的沼澤地區都能看到大鱷龜。
雌雄鑑別:雄性體形較大,長尾,長度是腹甲長度的86%,且洩殖孔位於背甲邊緣之外;雌性反之,短尾,長度小於腹甲長度的86%,且洩殖孔位於背甲邊緣之內。
繁殖方式: 卵生。大鱷龜11-13年後成年,雄龜要比雌龜大(和其它龜類相反),雌龜產卵在4-6月,每窩卵為16-50枚。卵殼堅硬,孵化出的幼龜約1。7英寸,其尾巴長於身體。
體形特徵: 大鱷龜體型巨大,成年龜甲長0.4-0.7米,體重45-75公斤,最大的可達200公斤,身長在0.75-0.9米。
食 性: 大鱷龜的舌頭上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粉紅色的結構,活像一條蠕蟲。它們會靜靜地躺在水底,長大嘴巴,抖動起「魚餌」來吸引獵物。它們還會吃下包括其他龜在內的任何能都捕捉到併吞得下去的東西。大鱷龜也吞食如魚肉,牛肉,雞等任何肉食以及商用龜飼料。應為大鱷龜提供清澈溫暖的水。
中 文 名: 擬鱷龜
俗名別名: 小鱷龜、平背鱷龜
英 文 名: Common snapping turtle
地理分布: 北美洲東與中部,中美洲,南美洲西北部。
雌雄鑑別:雌性的背甲呈方形,尾基部較細,生殖孔距背甲後緣較近,雄性的背甲呈長方形,尾基部粗而長,生殖孔距背甲後緣較遠。除上述特徵外,生殖孔位於尾部第一硬棘之內或與尾部第一硬棘平齊的為雌性,而生殖孔位於尾部第一硬棘之外的為雄性。 雄性體形較大,長尾,長度是腹甲長度的86%,且洩殖孔位於背甲邊緣之外;雌性反之,短尾,長度小於腹甲長度的86%,且洩殖孔位於背甲邊緣之內。
繁殖方式: 小鱷龜的交配期在美國為4~11月,卵性,在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產卵期5~8月(高溫地區可提前和延長產卵時間),一般每次產卵15~40枚,實際情況根據親龜的大小和發育程度而變化。每年4-9月交配,5-11月產卵期,6月是旺季。每窩卵有11-83枚,通常有20-30枚,卵呈白色,圓球形,外表略粗糙,直徑23-33毫米,重7-15克。經55-125天的孵化稚龜出殼,孵化的境不同,孵出天數也不同。當孵化溫度在30℃以上時,20℃以下時稚龜為雌性,當孵化溫度在22℃-28℃時,稚龜為雄性。稚龜重9.5-12克,背甲長24-30毫米,背甲呈圓形,黑色,每塊盾片上有突起物。
體形特徵: 最大背甲長49.4公分。背甲就像半球形的屋頂,有些微小的鋸齒狀,顏色自暗橄欖綠到棕色都有。頭與四肢很有力,尾巴相當長,而腹甲相對而言則較小。
食 性:鱷龜的食性雜,偏肉食性,主食魚、蝦、蛙、蠑螈、小蛇、鴨、水鳥,間食水生植物,掉下的水果。喜夜間活動、攝食。
習 性:小鱷龜和大鱷龜基本習性相似。平時在水中不好鬥,而在陸上卻能猛衝猛咬。大鱷龜能扭頭突然襲擊其它動物,小鱷龜能連同身體扭頭轉向尋找攻擊目標,甚至追咬。指、趾具蹼,水棲性,息棲在深河、湖泊、泥潭,偶爾接觸鹹水區域。在人工養殖條件下,鱷龜對淺水和深水都有較好的適應性,但在稚龜階段因遊泳能力不強,應給予淺水環境。
中 文 名: 地龜
俗名別名: 楓葉龜,黑胸葉龜,金龜,泥龜,十二稜龜
英 文 名: Black-breatsed Leaf Turtle
地理分布: 分布於廣西、廣東、湖南等地。國外分布於越南、蘇門答臘、羅婆州、日本。
體形特徵: 地龜體型較小,成體背甲長僅120毫米,寬78毫米。其頭部淺棕色,頭較小,背部平滑,上喙鉤曲,眼大且外突,自吻突側沿眼至頸側有淺黃色縱紋。背甲金黃色或桔黃色,中央具三條嵴稜,前後緣均具齒狀,共十二枚,故稱「十二稜龜」。腹甲棕黑色,兩側有淺黃色斑紋,甲橋明顯,背腹甲間借骨縫相連。後肢淺棕色,散布有紅色或黑色斑紋,指、趾間蹼,尾細短。
食 性: 人工飼養條件下,每隻地龜的食性不同。剛買回來的地龜很可能不吃東西,你可以捉一些它喜歡吃的蟋蟀或者蚯蚓來試試。再試試瘦豬肉、黃瓜、西紅柿等。當溫度低於20°C時不要餵食,以免引起龜龜腸胃不適。
習 性:正常的地龜,在春、夏季每2天投餵1次,秋季每天投喂,並增加投餵量,同時注意環境溫度的變化,當環境溫度在22-25°C時,龜能正常吃食;當環境溫度在20°C以下時,不要餵食,雖然個別龜仍有食慾,但吃食後易引起腸胃不適。冬季飼養健康的地龜可自然冬眠,將地龜放人沙土上,龜自己鑽人沙土深處,在沙的表面覆蓋棉被或稻草等保暖物,每周檢查1次。
中文名稱:冠背龜
中文俗稱:花冠龜
英文名稱:crowned river turtle
地理分布: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尼泊爾
體形特徵:頭部較尖,頭頂邊緣有一條粗細不勻的條紋,呈桔紅色,頭頂中央有一呈「個」字型的淡黃紅色圖案,鼻孔兩側有桔紅色不規則圖紋;背甲黑色,邊緣有白色細條紋,背甲中央嵴稜明顯;腹甲為淡黃色,每塊盾片上有大塊斑點,四肢邊緣兩側有兩條白色條紋,四肢灰黑色,指、趾間具豐富蹼。雄性背甲較長且窄,尾較粗,雌性背甲較寬,尾細且短
食性特徵:食物為雜食性,人工飼養下以食植物為主,如浮萍、水花生、蘇丹草等。少數食肉類
習 性:日常飼養下,在水中放些浮萍和其他水草,以食植物為主,可少量投餵魚、蝦、螺、蚌肉等。春、夏季勤換水,尤其是夏季應常換,並做好消毒工作,養殖中應不搬動,避免龜冠背龜因環境變換而停食影響生長。冬季,溫度在14℃左右時,龜即進入冬眠。所以,氣溫18℃左右時,須少量餵食。冬眠期間,可將龜放到潮溼沙中,溫度保持5℃以上。澤龜的排洩物汙染性高,高效率的過濾及給氧系統十分重要。可以減低水生菌類孳生降低疾病的發生
中 文 名:巴西紅耳龜
俗名別名: 紅耳龜 巴西彩龜 秀麗錦龜 麻將龜 七彩龜
英 文 名:Red-ear turtle
拉丁學名:Trachemys scripta
地理分布:北美
習 性:關於「巴神」,我其實完全可以不用做介紹的,不認識巴西龜那也還是先從頭去補習龜類知識吧。紅耳龜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水中,且喜歡在清澈的水體中。因此水質的好壞非常重要。此龜有兩個特點:一是烏龜不烏,色彩斑斕,頭部有紅色及縱向淡綠色條紋,背部呈深綠色帶規則幾何圖案,圓周裙邊似花蝴蝶翅膀,腹板處有黃、白、黑相間的甲文字式花紋,且每隻龜不盡相同。二是運動活潑,比一般龜好動而且速度快。體形特徵:最大甲長27公分
食 性:紅耳龜雖為雜食性,但偏食動物性餌料,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以家禽、豬等動物內臟及蠅蛆、麵包蟲為主。適當搭配瓜果、蔬菜及混合飼料,以增強其體內營養物質。在春、秋季添加維生素E粉、抗生素,以提高龜的懷卵量和增強龜的體質。日常餵食中應做到定時、定點、定質。它的生長水溫25~35℃,攝食溫度20~35℃,但在29~32℃的水溫下食慾最強盛。36℃停食,38℃蟄伏,耐受高溫40℃。當溫度降至16℃以下處於冬眠狀態,1℃以下有僵死的危險。
巴西紅耳龜可能是世界上飼養最廣的一種爬行動物,因大量掠奪同類生存資源被列為世界最危險入侵物種之一
中文名稱:黃腹滑龜
中文俗稱:巴西黃耳龜,黃耳龜
英文名稱:Trachemys scripta scripta
地理分布:美國東南部
體形特徵:肋盾上有黃色條紋;眼後具明顯黃色斑塊;雌性和幼體背甲下緣及腹甲為黃色,每個緣盾的後部有暗灰色環形斑;雄性多為灰黑,眼後黃色斑也較小;前腿具黃色細紋
食性特徵:雖為雜食性,但偏食動物性餌料,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以家禽、豬等動物內臟及蠅蛆、麵包蟲為主。適當搭配瓜果、蔬菜及混合飼料,以增強其體內營養物質。在春、秋季添加維生素E粉、抗生素,以提高龜的懷卵量和增強龜的體質。日常餵食中應做到定時、定點、定質。它的生長水溫25~35℃,攝食溫度20~35℃,但在29~32℃的水溫下食慾最強盛。36℃停食,38℃蟄伏,耐受高溫40℃。當溫度降至16℃以下處於冬眠狀態,1℃以下有僵死的危險。
繁殖特徵:同巴西龜
中 文 名: 紅腹短頸龜
俗名別名: 圓澳龜、紅紋曲頸龜、紅紋短頸龜
英 文 名: Red-bellied short-necked turtle
地理分布: 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澳大利亞,紐西蘭及附近南太平洋諸島
體形特徵: 背甲為中灰色到炭灰色,沒有花紋。腹甲,甲橋和甲緣的腹側有著顯著的亮灰色和珊瑚粉紅色的圖案,這些圖案在龜成年以後也不會褪卻。頭部是暗灰色的,眼睛後方長有黃色條紋,下頜的底部則有明亮的珊瑚紅色的圖案。雄龜比雌龜小,有一條較長的尾巴。成龜的大小通常不會超過8-9英寸,在圈養中很容易繁殖後代。
食 性: 幾乎任何食物都吃:蠕蟲,瘦牛肉,雞肝,雞心,魚,Trout Chow,偶然也吃一些香蕉片(香蕉很快就會把水弄髒),綠色蔬菜像萵苣,菊萵苣和南瓜條。用重樓泥加水摻和再乾燥後製成的鈣塊,也應常放在水裡。
習 性:圓澳龜喜暖怕寒,23~30度是適合溫度。15度以下冬眠,5度時深度冬眠。圓澳龜屬於高度水棲龜,除了曬太陽和築巢很少離開水域。它們非常迷戀日光浴,會整小時地呆在日光或是加溫燈下。在野外,圓澳龜是清晨第一個出來曬太陽到黃昏最後一個回到水中去的。在室內,它們在75瓦的聚光燈的光照下,進行日光浴。但自然的日光(未經過玻璃的)對它們更好。如果沒有自然光照,就應使用可懸掛於水箱上方的紫外燈管(用以提供廣譜光照)和白熾燈泡。並應提供軟木樹皮,塑膠植物或其他形式的斜坡,以便龜能夠爬出水面,或作為夜間睡眠時的支撐。圓澳龜性情溫順,活潑好動,能與其它溫和的水棲龜混養。
中 文 名: 黃喉擬水龜
俗名別名: 石龜、石金錢龜,水龜,黃板龜,黃龜,香龜
英 文 名: Mauremys mutica
地理分布: 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安徽、福建、臺灣、江蘇、廣西、廣東、雲南、海南、香港等地;在國外,主要分布於越南等國。
體形特徵: 黃喉擬水龜甲長大約15~20cm,頭小,頭頂平滑,橄欖綠色,上喙正中凹陷,鼓膜清晰,頭側有兩條黃色線紋穿過眼部,喉部淡黃色。背甲扁平,棕黃綠色或棕黑色,具三條脊稜,中央的一條較明顯,後緣略呈鋸齒狀。腹甲黃色,每一塊盾片外側有大墨漬斑。四肢較扁,外側棕灰色,內側黃色,前肢五指,後肢四趾,指趾間有蹼,尾細短。黃喉有南北之分,北喉有大小青之分,小青能長2斤多則為罕見,而大青則平常的多
食 性: 黃喉擬水龜餵雜食性,取食範圍廣,動物類可投餵家禽內臟、豬肉及內臟、混合飼料,植物類可投餵瓜果蔬菜。黃喉擬水龜喜在水中覓食,攝食時,先爬近食物,雙目凝視,然後伸長頸脖,咬住食物並吞下。若食物過大,則藉助兩前爪將食物撕碎後再吞食。
習性:黃喉擬水龜每年的4月底至9月底活動量大,最適環境溫度為20℃~30℃,15℃左右是龜由活動狀態轉入冬眠狀態的過渡階段。10℃左右龜進入冬眠。3月底,溫度15℃左右時龜雖甦醒,但只爬動,不吃食,到4月份,溫度升至20℃左右才吃食,冬眠後的龜,體重大約減輕50~100克左右。在池中飼養,水位可超過龜殼高度的2倍或更高些。但池中須設一個小島,以供龜休息或曬太陽。
中文名稱:黃頭側頸龜
中文俗稱:黃斑側頸龜 黃紋側頸龜 忍者龜
英文名稱:Yellow-Spotted Side-necked turtle
地理分布: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蓋亞那、巴西、玻利維亞。
體形特徵:幼體頭部的黃色斑點十分鮮豔,四五年後漸趨暗淡,但仍可見。具有單枚或雙枚下頜須。成體可長至40釐米以上,最大甲長達68釐米。幼時甲色棕色,長大後,隨著褪皮換甲,背甲會轉為灰黑色;腹甲為灰黃色並略帶鉛灰色,部分個體有黑斑。最有趣的是在腋部的緣盾與腹甲接和處,每側都有二至三個小瘤,雄性明顯。
食性特徵:黃頭側頸龜是以植食為主的物種。在人工飼養下,它們會進食許多水生植物,水果,以及多種深綠色的菜蔬(請勿餵菠菜和卷心萵苣)。長葉萵苣,菊苣,羽衣甘藍,西葫蘆,蘋果,葡萄之類的,它們都頗樂於接受。鱒魚和鯰魚飼料也可適當投喂。高動物蛋白的餌料將會損害這種龜的長期健康,這就像業經證明過剩的動物蛋白也會損害其他食草類爬行動物的健康一樣。
習 性:畏寒。水溫18℃左右食量減少,黃頭側頸龜屬於熱帶龜,不能冬眠。長期處於低溫環境中易病,適宜水溫為2 黃頭側頸龜(80張)5~32℃。家中飼養最好保持30℃左右水溫且不能讓它冬眠。幼體黃頭南美側頸龜性情溫和,成體龜受驚嚇時,有伸頭襲擊抵抗的舉動。黃頭側頸是一種非常溫順的水龜,很少見它們之間爭鬥和嘶咬,身體適應能力強,飼養相對容易,如果把水溫和光照把握好,都可以養的很好,隨著個體的不斷長大,別忘了給它們更充足的活動空間。
中文名稱:黃頭廟龜
中文俗稱:黃頭龜、廟龜
英文名稱:Yellow-headed temple turtle
地理分布:分布於東南亞,馬來西亞,越南,泰國等均有
體形特徵:廟龜頭部為黑色,側面及眼眶處有不規則的黃色橫向條紋。背甲為黑色,龜龜整體呈橢圓形,幼體後緣略呈鋸齒狀,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鈍圓化。腹甲前緣平切,後緣缺刻。四肢為灰褐色,指(趾)間具蹼,有較強的遊泳能力。尾部為肉灰色,長短適中。頭較小,頂部呈黑色,體形尺寸可達50多釐米長,最大體重可以超過二十公斤,頭部散布著黃色的小雜斑點,,眼眶黑色有黃色碎斑點,上頜中央呈「W」型,且具有細小的鋸齒。頭側部無明顯縱條紋。背甲隆起較高呈黑色,腹甲黑色到黃黑交雜,個別為淡黃色,四肢灰褐色,指趾間具蹼,尾適中
食性特徵:廟龜與大多數的水龜相同屬於雜食性,而與其他水龜不同的是其更偏好植物性食物,因此平時投餵以青色的葉菜類為主食,配合水果類的輔助類食物就可以了。幼龜在快速生長期間,為補充營養,可以投餵魚蝦類食物及配合飼料。
習 性:春、夏、秋三季,氣溫較高且穩定,溫度在23℃以上可正常進食、消化、排便。初春、深秋之季,由於溫度不穩定,飼養中掌握不好,極易出現病症,一般18℃以下,不餵食,20℃左右餵食後,環境溫度需保持在23℃以上,不能長時間低於20℃,若無條件加溫,則可停食。無須擔心龜會餓死,只需保持一定的潮溼。過冬溫度為10℃以上為佳,不能長時間低於五度。成體廟龜過冬水深至頸盾以下即可,幼體可提升至背甲。過冬時,儘量少驚動龜,溫度也不要提高到17℃以上,否則,龜將甦醒爬動,從而消耗體力,對龜有害。翌年開春,氣溫回升到20℃以上後,應開始投餌。
- The End -
水族愛好者第一本移動知識寶典
5000+品種資料持續更新中(點擊查看)↓
感謝每一天有魚、有景、有您的陪伴!
與50萬水族愛好者共同分享!
一切靜好,而我們一直在!
轉載請獲取授權!
● ● ● ● ●
讚賞是對水族圈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