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製造」一臺《時光機》 | 專訪剪輯師李博

2020-12-04 澎湃新聞

紀錄片《時光機》結束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展映之後,又獲得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長片」競賽單元提名,並於今日在西寧與觀眾見面。

該片記錄了攝影師、藝術家馬良與父親馬科共同完成舞臺劇《爸爸的時光機》的故事,而父子倆合作的緣起,是86歲高齡的父親馬科被確診患有阿茲海默症,這促使馬良迅速完成劇本的初稿,並邀請曾在上海京劇院執導過10餘個劇種、80多臺戲的國家一級導演的父親馬科擔任顧問。

《爸爸的時光機》的故事靈感大多源自馬良與父親的相處經歷,馬良希望藉此幫助父親找回那些忘卻的回憶。

凹凸鏡DOC特地邀請紀錄片新人導演秦瀟越專訪《時光機》剪輯師李博,試圖從創作者之間的對話剖析一個作品的完成過程。

圖/《時光機》海報

李博:剪輯師,剪輯作品有《時光機》《塑 料 王國》《錘子鐮刀都休息》。

秦瀟越:紀錄片導演,作品有《世界與我》《巢》。

本文作者:秦瀟越

*以下內容含輕微劇透。

凹凸鏡DOC:怎麼參與到《時光機》這個項目中的?

李博:聯合導演梁塽是我的好朋友,參與這個項目之前,就知道她在拍這個項目。後來又認識了孫揚和江松長兩位導演,他們需要剪輯師,就參與進來了。

凹凸鏡DOC:他們找到你的時候,項目進行到什麼程度了?

李博:我是從素材整理開始做的。剪輯做了2年多,是做的最長的項目。

凹凸鏡DOC:素材給到你的時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會有興奮感嘛?是什麼打動了你接手這個項目?

李博:當然是有這個興奮感的。首先,它的情感內核是Universal的。另外,馬良做的這個事情非常浪漫。他做的這個劇《爸爸的時光機》視覺上很吸引人。所以這個片子已經有了一個好故事的先天因素。

圖/《時光機》劇照

凹凸鏡DOC:前面提到馬良做的事情,包括他這個人其實都是有些浪漫主義的。這個紀錄片的創作特別是後期剪輯方面,是否也有受到他的這種浪漫主義的影響?

李博:是的,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這樣的。他做這個裝置木偶舞臺劇,整個故事就是這麼的童真、浪漫、天馬行空。紀錄片如果跟這個人物的氣質不搭的話,會看起來很奇怪的。

圖/《時光機》劇照

凹凸鏡DOC:這部紀錄片採用了第一人做旁白,一些詩意化的鏡頭,這些設計是一開始就想好的嗎?

李博:不是。這是剪輯的時候,和大家一起碰出來的。

凹凸鏡DOC:這個片子是什麼時候剪完的?

李博: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的時候。

凹凸鏡DOC:現在《時光機》已經做了不少放映了,你有收到觀眾或者發行方面的反饋嗎?

李博:我沒有特意去看,但是現場放映的時候,會發現有觀眾在哭,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的放映。當然,不是說,要有人哭才是好片子,但有觀眾能產生共鳴,能打動他,這點還是挺開心的。

凹凸鏡DOC:作為剪輯師,對成片會有遺憾嗎?會覺得:哎呀,這部分如果導演多拍點就好了嗎?

李博:沒有。做了幾個片子之後,會發現,片子能完成,大家就會很開心。說不上遺憾。我們這個片子後期做了這麼久。在剪輯上,我們能夠嘗試的,都已經做了。給自己打90分。大家都盡了100%的努力。都會有遺憾的。但是紀錄片不就是這樣嗎?在後期剪輯上,大家已經嘗試了各種可能,沒有遺憾了。

凹凸鏡DOC:兩年的剪輯期間,導演同時有拍攝嗎?

李博:有的。現在的結尾,其實是很晚才拍到的。他女兒現在一歲了。片中他女兒的百日宴是去年夏天才拍到的。在這之前的一年多裡,我們都沒有一個很滿意的結尾。

凹凸鏡DOC:這個影片的結尾特別暖心。很多紀錄片的結尾讓人看了會很失落。但是這個片子最後的落點特別好。因為阿爾茲海默症,父親每次忘記什麼,重複的提醒都帶給觀眾一種傷痛。而最後,父親不知道這個小孩兒是誰,馬良提醒「這是你孫女」,「這是你孫女」……,這是一種幸福的重複。這個轉換像一劑藥膏貼在觀眾的心上。

李博:孫揚導演拍到馬良這段訪談,我們看了後都特別開心。能拍到這個是很多運氣在裡面。原先沒有拍到,我們也做了其他版本的結尾。

圖/《時光機》劇照

凹凸鏡DOC:講到剪輯上的問題,這個故事線是怎麼確立的?很明顯,馬良要做《爸爸的時光機》這個舞臺劇肯定是很主要的一條線,會不會還有一條隱藏的線是馬良想要通過做這個劇去彌補青少年時期父愛的缺失?為什麼過去的那段經歷沒有太多的去描述?

李博:你說的這條線,其實沒有那麼戲劇化,不夠去構成一條線索。

凹凸鏡DOC:父親年輕的時候肯定是非常嚴厲的人,但現在患病,年紀也大了。馬良抱著父親的時候,畫面上是一個非常強壯的身軀護著父親。見面的時候,馬良還會親吻父親的頭。這些都是非常有愛的感覺。可是總感覺,年輕的時候,他們之間是有很大矛盾的。片子裡面,馬良有問父親,為什麼你沒有教我唱京劇?好像在14歲之前,父親都沒有跟他怎麼交流過。忽然有一天,父親開始跟他打開心扉。你在剪輯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要去展現他們過去的那段情感故事?這個舞臺劇,雖然馬良說是想要完成對父親的承諾,一起合作一個作品。但是,是不是其實馬良是通過做這個劇去彌補自己年少時期父愛的缺失?

李博:我覺得人做一個東西,想法很複雜。但是出發點肯定是因為父親得了這個病,所以他想要做《爸爸的時光機》,但是深層次的怎麼想很難說。我們之前也考慮過你說的這個線,但是在實際看素材的時候,其實並沒有那麼明顯。它不像劇情片,比如20多年不說話,忽然就怎麼樣了,他們的父子關係其實就是像片子裡面呈現的。相比較一個人如何面對自己至親生命的老去的話題,並不那麼重要。或者說,我們有的素材,其實不夠支撐去呈現這方面的東西。

凹凸鏡DOC:雖然馬良說這個劇就是在完成曾經對父親的一個承諾。但是從馬良的內心來看,這個舞臺劇對他的意義要大於對父親的意義。

李博:這個是當然的。作品其實都是做給自己。

圖/馬良

凹凸鏡DOC:父親過去的一段經歷,其實對父子關係也是很重要的影響,影片中有涉及但不是太多。特殊歷史背景下,文藝工作者下鄉勞動。這個對父親的打擊很大的,那段時間父親的生活是不開心的,應該也是造成了年輕時期馬良和父親關係不好的原因。我分析的對嗎?

李博:是的,但是對於整體故事線來說,過去的那段生活並不是最重要的,所以佔的比例不是很大。

凹凸鏡DOC:雖然比例不是很大,但是能夠提到過去的經歷,我在看的時候也是挺吃驚的。那一代人的性格,他們的情感,多多少少會受那個時代背景的影響。然後這種影響又通過家庭關係,傳遞到下一代身上。

李博:是的。

圖/《時光機》劇照

凹凸鏡DOC: 紀錄片開始沒有多久,觀眾其實就知道馬良做這個《爸爸的時光機》的舞臺劇是主要的故事線。如何在觀眾預知故事走向的情況下,讓觀眾還能夠保持好奇心的看下去?如何通過剪輯增加紀錄片的可看性?

李博:故事是一直在進展的。雖然觀眾知道馬良要做這個舞臺劇,但是也不知道具體做出來會是個什麼東西,而且這也不是最吸引人的,這只是故事的起點,更多的還是這個人的經歷。在這個過程中,馬良和父親要經歷什麼是觀眾不知道的。我們在敘事的時候,就是把這個故事本身講精彩了就好了。並不會因為已經知道要做這個劇了,就失去敘事的動力了。講故事的技巧肯定是要保持流暢性,觀眾不會走神、出戲,一直跟著劇情走,那這個就是我作為剪輯師的工作了。

凹凸鏡DOC:素材整理好之後,你是怎麼去做下一步的?

李博:其實紀錄片剪輯的流程都是差不多的。先是素材的整理,然後場景的粗剪,之後就試著搭一個結構,看故事的走向是怎麼樣的。這個過程也不光是剪輯的過程。也要跟導演去溝通,這個故事的核心是什麼,哪些戲是我們的高潮。圍繞這個高潮如何去推進故事。大家緊密的聊,然後在時間線上嘗試。

凹凸鏡DOC:什麼樣的情況下,會不按照時間順序來剪輯?

李博:他做這個舞臺劇的時間順序我們是沒有辦法打亂的,剩下的就是敘事的藝術,也是有趣的地方。但調整順序也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就是很自然而然的,需要去這麼表達。比如這個戲在另外一個地方出現,會讓一個故事更成立。

凹凸鏡DOC:配樂是怎麼合作的?

李博:一開始是用臨時音樂。等到精剪階段的時候,再找的作曲去創作。因為我們幾個人在不同的地方,這次我沒有跟作曲有深入的交流,是他看到精剪後,導演和他溝通,然後創作好之後,再放到片子裡,再調整。

凹凸鏡DOC:你們是在不同地方工作?

李博:是的,我大部分時間是在北京剪輯,孫揚導演在上海,監製錢孝貞老師和江松長導演在美國。最後三個月,我們在一起集中討論。因為剪輯的時候會卡在一個地方,也需要跟不同人去聊,去碰撞出火花,再去修改。

圖/《時光機》主創團隊

凹凸鏡DOC:你覺得參與這部影片的旅程,給你帶來的收穫是什麼?

李博:我覺得可以跟有經驗的前輩一起工作很開心。江松長導演是在美國念的電影,他是導演,可以做剪輯、攝影師,非常的全面。我們一起在剪輯上做了很多嘗試,我跟他學到很多。

凹凸鏡DOC:這個片子,在故事結構上做了多少個版本?

李博:很難說有多少個版本,大概十幾二十個吧。較大的故事結構上的問題,卡了很久,會有比較大的改動。

凹凸鏡DOC:你對未來參與的項目有什麼期待?對什麼主題比較感興趣?

李博:碰到合適的就做唄。但我如果能主動的去找項目的話,我會想要去做跟記者和律師有關的片子。比較有勁。

圖片來源:《時光機》劇照、FIRST青年電影展

作者:秦瀟越

編輯:JOMO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美教授1974年闡述如何製造時光機
    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25日報導,美國教授弗蘭克 蒂普勤(Frank Tipler)就曾在1974年發表了一篇關於如何製作時光機的論文。其實早在1974年,美國教授弗蘭克 蒂普勤就曾發表論文,闡述如何製作一臺可以帶你回到過去的時光機。
  • 如果有一臺時光機,你最想回到哪一年?
    如果有一臺時光機,能帶我回到過去,回到2013年,將那句話永遠藏在心裡,至少還和她是朋友,還可以一起玩耍,還可以一起談談心……如果有一臺時光機,能帶我回到過去,回到外出打工的第一天……如果有一臺時光機,能帶我回到過去,回到2015年9月1號,好好學習。
  • 李博:破解航空工業領域關鍵難題
    「航空工業是高新技術學科與尖端工業製造相結合的國家戰略性產業,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產業,涉及工業製造的各個領域。我們的目標就是聚焦關鍵技術,解決航空工業領域關鍵難題,為祖國的航空事業貢獻科技力量!」
  • 人類很可能已經有了一臺時光機
    而據外媒報導,事實上,人類已經建造好一臺時光機,也就是歐洲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它以近乎光速的速度撞擊質子,導致其時間相對於人類觀察者而言慢了6,900 倍。由於後悔情緒所在,能修復過去的時光機一直是科幻創作愛不釋手的題材。在小說電影中,主角好似都需要倚靠某種強大裝置才能啟動時空穿梭能力,比如經典電影《回到未來》中那臺以鈽(plutonium)為動力的DeLorean 時光車。但事實上,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天文學家Paul Sutter 於《Space.com》報導中表示,你只要有一架速度夠快的火箭就行了。
  • 《哆啦A夢》:那童年的希望是一臺時光機
    我們童年的希望不就是一臺時光機嗎?大雄乘坐時光機來到自己成年之後,看到未來的場景。而這段經歷給了他無限的勇氣去面對接下來人生中的每一步,因為他知道未來是幸福美好的。他在未來所擁有的一切,都是讓他心安前進的動力。
  • 「時光機」被製造出來了?因某些原因不能現身,這是真的嗎?
    「時光機」被製造出來了?因某些原因不能現身,這是真的嗎?近些年來人們腦洞大開,創作了一部又一部有關時光穿梭的影視劇,2016年韓國著名的懸疑刑偵劇《信號》,就是講述的來自兩個不同時光的刑警,通過老式對講機將時空進行連接破案的故事。
  • 「不要再問時光機可不可以製造」,盤點物理學家們的時間機器
    看過《哆啦A夢》等科幻作品的人,肯定會對時光機感到著迷,期盼有一天能使用這種機器進行時間旅行。然而不僅是民間,在物理學界也對時光機是否能製造出來產生爭議。今天小編就來盤點科學家們認為的那些時間機器的製造方法。
  • 5G,一臺觸動人心的時光機
    在電廣傳媒獨立董事王林口中,「5G」是一臺觸動人心的時光機。    3月31日,5G高新視頻多場景應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實驗室掛牌儀式在長沙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舉行。作為實驗室專家委員會委員,王林認為,實驗室落地將推進長株潭5G試驗網建設,同時孵化高新視頻新模式,推動形成「科技+內容」雙核驅動。
  • 動漫中那些神奇的道具,如果給你一臺時光機,你想回到什麼時候?
    比如主角們使用的那些神奇道具,基本上都是不是靠技術就能做出來的,比如「時光機」、「死亡筆記」。今天社長就給大家介紹幾個動漫那些中神奇的道具,如果給你一臺時光機,你想回到什麼時候?時光機《哆啦A夢》《哆啦A夢》一定是很多小夥伴的童年,時光機就是裡面的一個重要道具,如果給你一臺時光機,你想回到什麼時候?
  • 給你一臺時光機穿越到未來,你會做什麼,你想回到哪一年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電影是《時光機器》,如果給你一臺時光機,可以隨意穿越到未來和過去,你將會做什麼呢?男主亞歷山大·狗蛋是個科研狂魔,致力於研究時光機已經好多個年頭了。雖然一直不被看好但自己也算是改改不倦,直到一天他的未婚妻艾瑪死於車禍,讓亞歷山大·狗蛋越發痴狂於研究時光機,他想穿越到過去救自己的未婚妻,可是無論狗蛋怎麼穿越回去,都不能改變未婚妻死去的事實,即使不是被撞死也可能喝水噎死。
  • 時光機什麼時候才能製造出來?有希望嗎?
    時光機的難點在於其違背因果律,雖然也有諸如自洽性原理來修正,但按照人類目前的水平來講,這些都不過是紙上談兵,項目落地的日子不知是何時,或者說目前我們還沒有看到希望。時光機這一概念並不新鮮,在很多科幻題材的電影電視劇中都有出現,甚至於我們小時候看的多啦a夢也有。既然是時光機,很顯然這是一種讓物體在時空中任意運動的機器,這裡的任意運動作何解釋呢?
  • 我們能造出時光機嗎?
    假設某人試圖在實驗室中建造一臺時光機。是否有一些自然定律可以阻止他們這麼做?理論學家就這一問題進行了長達幾十年的辯論,但是最近我提出了一種基於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觀點,我認為時光機是不可能造出來的。正在熱映的《X戰警:逆轉未來》中,為了挽救變種人,金剛狼回到過去改變了歷史廣義相對論:你可以造一臺時光機,只要你有負能量近代物理學並沒有明確指出你無法建造一臺時光機。
  • 俄科學家發明全球第一臺時光機,可讓微小粒子向過去移動1秒鐘
    實驗模擬時光機 科幻影片中的時光機 如果時光能倒流,你會想乘坐時光機穿越回到過去嗎?印象中時光機只出現在科幻電影和動畫《叮噹貓》中,近日有科學家發明了一臺相同理念的時間機器。
  • 解說2067,世界僅剩一人,小夥坐時光機拯救地球
    必須得花錢購買人造氧氣,但人造氧氣不能根本的解決問題,長期呼吸人造氧氣會給人帶來副作用,最初的徵兆就是口吐鮮血,一旦出現吐血的症狀,就意味著你的生命進入了倒計時,副作用屬於不治之症,如果找不到解決的方法,或許10年後人類就會滅絕,作為核反應堆修理工的伊森,是個妥妥的底層階級,幹活相當賣力,這是因著哥哥老求的引導,伊森早年傷父,8歲母親意外中槍被S,好心的老求收養他,一天,伊森被帶到威軟公司,這裡是全球唯一製造氧氣的公司
  • 龍珠四大未解之謎,天神殿的時光機是誰製造,貝吉塔的母親是誰
    而龍珠到現在,依然有四大未解之謎,例如天神殿中的時光機是誰製造出來。按照維斯的說法,人類是不可能製造出時光機。即便是布瑪,也是藉助了未來布瑪的筆記。這才成功製造出時光機器。但是,在天神殿中的時光機,卻是很早就存在了。可見,地球上,除了布瑪之外,還有另一個能製造出時光機的人。當初,孫悟空就是通過天神殿的時光機去到三百年前。
  • 科學家製造時光機搶救遇害未婚妻,一不小心去到80萬年後的地球
    小時候看《哆啦a夢》的時候,我就在想,要是我有時光機就好了因為有了時光機,我就可以回去看一眼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順便告訴小時候的我,長大不要去學什麼新媒體,應該把錢都拿去炒房!!今天給大家推介的是《時光機器》,也是以時光機為題材的電影大寶是一個憨憨的科學家,為了研究時光機,差點連求婚都忘記了當晚,大寶剛剛求婚成功就遭遇了劫匪,劫匪還意外把她的未婚妻給打死了沉浸在悲傷中的他,從此心無雜念的製造時光機,為的是能回到過去救回自己的未婚妻當我以為這是浪漫愛情故事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真的是太年輕了經過大寶
  • 時間旅行或成真,美科學家稱破解了時光機原理,可行性有多大?
    在很多科幻作品,特別是近年來很多影視劇和網絡小說中,「穿越」已經成為最熱門的題材之一,故事的主角大多都是機緣巧合之下實現了時空穿越,當然,也有一些是搭乘著時光機來進行時間旅行,比方說很多人都看過的《尋秦記》。
  • 時間旅行或成真,美科學家稱破解了時光機原理,可行性有多大?
    在很多科幻作品,特別是近年來很多影視劇和網絡小說中,「穿越」已經成為最熱門的題材之一,故事的主角大多都是機緣巧合之下實現了時空穿越,當然,也有一些是搭乘著時光機來進行時間旅行,比方說很多人都看過的《尋秦記》。
  • 俄羅斯製造出時光機?倒流率高達85%,科學家認為這並非好事
    但是這個無形的概念始終束縛著人們,我們的生命用時間來衡量長短,工作用時間計算效率,就連宇宙中的距離單位都要以光在一年中行走的距離來測算…… 讓時光倒流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夢想,回到過去改變一些已經發生的事情,經歷另一種人生,都成為人們希望研製出時光機的理由。為此,科學家們也在不斷努力,終於有所突破。
  • 生活如果真有時光機
    其實說說感悟吧,就像題目所提及的那樣,假如生活真有時光機,每個人能並且只能使用一次,你會用來做什麼呢?我覺得之所以能有這樣的念頭,說明對過去的曾經有遺憾、有不甘。失去的東西、錯過的人、流失的時間、未完成的心願.....一時間自己腦海裡就開始翻滾,慢慢就會發現很明顯,正是因為有這些遺憾,我們才會成長,也才會從過去走出美好的未來,從這個角度來想,我們每個人都有一臺可以重複使用的時光機,更多是關於未來。可是很多人都不會去使用,要麼沉迷過去無法自拔,要麼拋棄過去無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