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松果體(Pineal Gland)位於人腦的中心部位,松果體僅有米粒大小,其形狀就像一顆松果。科學家通過對人體大腦解剖和對現代胚胎學理論的研究發現,人類確實存在有第三隻眼,而在大腦中目前已經退化的松果腺體,就是人類神秘的第三隻眼所在之處。有大量證據表明,松果體是有感光組織結構基礎的,而且有完整的感光信號傳遞系統,充滿視網膜色素的松果體常被人稱為「第三隻眼」。科學家最近發現,沒有眼睛的墨西哥盲魚就是利用松果體來「看」外界。人的肉眼也只是像照相機的鏡頭起對焦、採集光線的作用,而松果體卻是像照相機的CCD或底片起真正感光成像的作用。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阿·羅賓·貝克教授發現:在松果體的前方有一個生物磁場,它可聚集射線,並能起到掃描圖像的作用。科學已證明人類確實存在有第三隻眼,現代西方醫學解剖發現松果體的位置正好和古代東方道家所描述的泥丸宮和天目(第三隻眼,Third Eye)的位置相吻合,人體的松果體在兒童時期比較發達,但到7歲以後開始退化。道家把松果體稱為泥丸宮、黃庭、崑崙,是人的元神(靈魂)所住之宮,是九宮之中央、腦中之腦、核心之核心,泥丸宮在人的機體生命活動中起至關重要作用,是人的生命中樞。人人都有松果體,人人都可以通過修煉來返本歸真開發自己的第三隻眼,但是不能去一味的追求開天目,道法自然,修煉到一定層次後才會開天目。
春秋時代的老子和他的學生亢桑子也具有第三隻眼的功能,據《呂氏春秋·重言篇》記載:「聖人聽於無聲,視於無形……老聃是也。」《列子·仲尼篇》云:「有亢桑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史記·扁鵲列傳》中記錄著神醫扁鵲具有「視人五臟顏色」的能力,他具有天眼,能透視人體,然後配合自己的醫學知識,幫人「看」病。
生理作用
松果體調節我們睡眠模式和晝夜節律,唯一保持孤立於血腦屏障系統,並接收比身體的任何其他地區較高百分比的血流量。
松果體分泌重要的褪黑色素,這種荷爾蒙會影響身體的甦醒和睡眠與生物周期。人和動物的生理發展也與之有關,松果體會根據所接收的光量調整褪黑激素分泌量,通常睡眠時大量分泌,因此被視為人體重要的時鐘。松果體在夜間十一時,至隔日凌晨二時分泌褪黑激素最旺盛,清晨以後分泌量急降。冬天白晝時數縮短,也會導致這種荷爾蒙分泌的時間延後或提前,因而產生季節性情緒失調症,人變得憂鬱、沒精神。年紀也會影響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的濃度,在出生後至六歲期間,達到最高峰,而後隨年齡下降。年長的人松果體可能完全停止分泌這種荷爾蒙。我們白天的身心活動,需要大量負責神經傳輸功能的血清張力素,這種化合物與褪黑激素息息相關,其分泌量與褪黑激素成反比,血清張力素在夜間的濃度低得多。松果體在代謝褪黑激素時也會製造神經化合物松香烴。近期研究指出,松烴主導引發睡眠時做夢的現象。專家認為,松果體若配合控制人體生物時鐘的下丘腦,會影響老化的過程。
退化的眼睛
許多人認為這是我們的生物學第三隻眼,「靈魂的座位」「啟蒙的中心」。
科學家發現松果體的結構與功能類似眼睛,這個腺體可能是退化了的眼睛。因為松果體具有和眼睛一樣的視網膜細胞,在一些爬行動物體內仍然包含「杆狀細胞」和「筒狀細胞」。它能直接感知光線並作出反應,影響身體的醒睡模式與季節周期。例如人們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會感到心情舒暢、精力充沛、睡眠減少。反之,遇到細雨連綿的陰霾天氣則會情緒低沉、鬱鬱寡歡、常思睡眠。這一現象正是松果體在「作祟」。
靈魂的寶座
十七世紀偉大的法國哲學家笛卡兒,稱松果體是(靈魂的寶座)他寫於一六四九年的著作《論靈魂之情》周延地探討這種腺體,他在這本名著中表明他相信身體有靈魂。我們要知道靈魂是與全身相連,不能說它只在身體某個部位,而跟其他毫無關聯。不過他特別提到,體內的松果體,是唯一的例外,我們體內有個部位的功能有別於身體其他組織,靈魂不是在心臟,或整個腦部,直接發揮功能,而是從腦部深處有個極小的腺體,懸於腦部中央一處,供腦部前後方的心神,互相聯繫的通道上,這個腺體有一個細微的變動,心神狀態會大為改變,而心神有一絲改變也會反過來改變這個腺體的運作。
世界各大宗教、文化與傳統信仰,都有文獻探討松果體。縱觀人類歷史記錄,松果體曾經被作為人類精神啟蒙的象徵代表,自古以來它又稱神秘的第六脈輪或第三眼,是知識與大智慧之眼,它是整個歷史的神聖象徵。
中國
松果體即道家所謂的天眼,佛家言識海,亦稱天眼證智通。
若練功有成,便能觀人氣色,透視人體,預知禍福,預測未來,照佛家所說,既色界天的眼根超越了大地的遠近,時間的過去和未來,一切現象都能明見。
印度神秘主義昆達裡尼也認為,人開悟時,靈性能量自脊椎底部往上升至第六脈輪,松果體就是第六脈輪。第六脈輪與光有關,是全視之眼,是通往高等意識的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