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災後重建重新打造,天全縣龍灣湖成為市民休閒好去處,圖為一群孩子在老師帶領下愉快玩耍。
自2013年7月20日全面啟動「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後恢復重建三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市認真踐行「中央統籌指導、地方作為主體、災區群眾廣泛參與」的恢復重建新路子,圍繞「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體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重建目標,感恩奮進、克難「趕考」,「三年基本完成」目標圓滿實現,全市呈現出安居樂業、蓬勃向上的新景象。
8月3日上午,在雅安市「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結大會上,蘆山縣、飛地園區(經開區)和受表彰的先進代表先後發言。在他們的話語中,我們回顧了三年多來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的艱苦奮鬥歷程,感受到災區群眾穿越災難、重獲新生的喜悅,看到了為促進災區發展再建和群眾致富奔康、實現「五年整體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目標的奮進力量。雅安日報擷取了部分精彩發言,以饗讀者。
蘆山縣龍門鄉白夥新村。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郝立藝 攝
蘆山縣委、縣政府
堅持重建為綱 奮力追趕跨越 建設「秀美蘆山·生態強縣」
作為震中,蘆山備受矚目,面對兩次地震疊加的艱難局面,面對前所未有的重建重任,面對13萬蘆山人民的殷切期盼,我們緊緊圍繞「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體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總體目標,堅持統攬全局,化災難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讓重建新路在蘆山得到有力踐行。截至7月20日,災後重建完工項目372個,完工率99.73%;完成投資129.44億元,投資完成率99.8%。
三年來,蘆山縣遵循國務院批准的總規和省政府批准的專規,科學規劃,統籌推進,突出重點,加快實施,努力把「站立的廢墟」建成全新的家園。
努力讓群眾住上好房子,城鄉住房實現根本性改善。圍繞群眾「住有所居」的強烈願望,將城鄉住房建設作為首要任務來抓,推行新村聚居點自建委、自管委建設,強化建材供應、土地保障、矛盾調解、金融支持,採取統規統建、統規自建等多種方式加快建設,實現了城鄉群眾「住得舒心」的安居夢,穩定了民心和大局。
努力讓群眾過上好日子,縣域經濟實現再生性發展。堅持「工業強縣」,大力推進產業集中區建設,基本形成以輕紡服裝、新能源材料、機械裝備製造為主的三大工業體系;堅持「農業富縣」,以「一園兩帶」、「兩個萬畝億元」產業基地和「五大特色產業」為抓手,成功創建全國有機農業示範縣、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縣、四川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範縣;堅持「旅遊興縣」,深入推進「農旅結合、一三互動」,成功創建漢姜古城、龍門古鎮、飛仙關3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努力打牢發展好基礎,民生事業實現突破性進展。按照「縣城提升、軸線聚集、整體推進」的思路,強力推進城鎮體系建設,城區面積比震前翻了一番;蘆山二中等57個教育災後重建項目於2015年秋季開學建成投用;縣醫院新門診大樓等16個衛生災後重建項目和社會救助福利中心等24個社會福利類項目完工投用;強力推進總投資9億元的交通重建項目,國道351連接線、蘆太路、蘆靈路等骨幹路網建成通車;大力解決群眾飲水難、看電視難等民生問題。
努力樹立震中新形象,重建水平實現整體性提升。按照「出成品、建精品、展作品」的要求,突出「一線、兩園、三鎮、八村」,精耕細琢,持續優化,綜合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城鎮與美麗鄉村,城鄉面貌和設施水平實現歷史性飛躍。
蘆天寶飛地產業園區。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郝立藝 攝
飛地園區(經開區)管委會
凝心聚力抓重建 破難攻堅謀發展 努力建設市域經濟新支撐
根據國家災後重建總規和四川省重建專規要求,市委、市政府依託雅安經濟開發區設立了蘆天寶飛地產業園區,異地支持災區經濟發展和群眾致富奔康。通過三年重建,園區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01.2億元。
加快園區建設,增強產業承載能力。按照市委、市政府「美麗雅安·生態強市」的戰略定位,園區突出工業強市、生態發展理念,先後完成了四川雅安經濟開發區發展與戰略規劃、四川雅安經濟開發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雅安市物流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雅安市汽車產業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等4個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園區始終堅守「六位一體」工作底線,嚴格按照災後恢復重建的時間節點目標任務,實行盯項目現場、盯質量安全進度、盯時間節點和問責的工作機制,確保了項目按時間節點保質保量加快推進。
加快產業發展,提升園區綜合實力。三年來,園區累計參加西博會、知名企業四川行等大型招商活動20餘次,外出開展招商80餘次,共承接和引進中恆天汽車、新築通工新能源汽車、建安工業、川西機器、王老吉涼茶等產業項目27個,計劃總投資137億元,全部達產後可實現營業收入420億元以上;累計幫助園區企業爭取產業扶持資金8507萬元,鼓勵引導園區內的企業加快資源整合和市場開拓,支持中恆天、建安、新築、名齒、吉地等汽車生產關聯企業合作發展;中恆天已實現汽車整車的小批量試生產,建安公司300萬套車橋技改擴能項目於2016年2月實現建成投產,新築通工新能源公交和物流配送汽車項目開工不到一年已實現下線並小批量投放市場,格納斯、百圖、遠創等二期擴能項目已完成技改擴能正式投產。
狠抓要素保障,增添園區發展動力。三年來,園區共完成土地報批28575畝,全面完成園區範圍災後重建報地工作,保障了園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產業項目建設用地需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和市級相關部門的幫助下,多渠道為中恆天、建安、川西、新築、王老吉等園區重點企業籌集產業重建及扶持資金共21.58億元。
下一步,園區將認真貫徹落實本次會議精神,繼續「打硬仗、補欠帳」,加快園區建設發展,爭當全市工業強市排頭兵,爭創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努力建設成為我市「十三五」發展重要的增長點,成為促增長、調結構、轉方式的主戰場,為促進災區發展再建和群眾致富奔康、實現「五年整體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目標作出應有的貢獻。
靈關新城。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郝立藝 攝
寶興縣靈關鎮黨委書記 舒波
大力弘揚重建精神 在迎接新挑戰中推動靈關持續發展
災後恢復重建全面啟動以來,我們認真踐行「中央統籌指導,地方作為主體,災區群眾廣泛參與」的新路子,大力發揚「挑戰極限、不勝不休」的寶興精神,團結帶領廣大幹部群眾負重前行、奮力拼搏,實現了靈關鎮浴火涅槃、蝶變新生。
將群眾「安居」作為首要任務,始終堅持民生優先、以人為本。在重建過程中,始終把「安居」放在重建首位重點突破,2014年底全面完成農房重建、2015年底全部完成城鎮住房重建;完成了交通、供水、供電、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重建,並成功打造了毓秀新區、磨刀社區、青衣古街、新場石街、靈關新城文化活動中心、「三縱十六橫」道路體系等一批民生重建項目。老百姓「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正在變為現實。
將群眾「樂業」作為第一目標,始終堅持產業先導、持續發展。按照「綠色、生態、特色、精品」有機農業發展理念,加快推進有機茶等產業發展;圍繞中國西部漢白玉石材交易中心建設,著力打造省級特色產業園區和特色產品出口基地;將招商引資作為旅遊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引進了「熊貓家園」民俗文化開發投資有限公司,開發打造空石林景區;依託空石林·財富中心,大力發展居住辦公、生態旅遊度假、現代商務為主的現代服務業,持續推進群眾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靈關新城作為寶興縣「經濟和商貿中心」的定位正在從藍圖變為現實。
將群眾滿意作為價值取向,始終堅持苦幹實幹、為民服務。始終堅持把群眾滿意作為價值取向,充分尊重受災群眾意願,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著力提升城市經濟繁榮度、環境優美度、生活舒適度、社會文明度、公共安全度。
站在新的起點,我們將認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大力弘揚重建精神,以「五大發展理念」推動持續發展,以昂揚向上的鬥志迎接新挑戰,以求真務實的作風真抓實幹,為如期實現「五年整體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目標而努力奮鬥!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康君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