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類的航天科技飛速發展,前不久的我國的火星探測器航行裡程達到一億公裡,充分的證明了我國的航天水平即使是在全球範圍內也處於十分靠前。而人類最早登上的星球是月球,畢竟月球作為距離我們人類最近的一個行星,很多國家對於月球的探索從未停止過。
據央視新聞10月15日消息,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近公布了其「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的最新安排:即2024年將太空人送上月球,分三步走,整個任務將耗資280億美元。美國總統川普已將這一登月計劃列為優先發展事項。美國航天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表示:「如果國會在聖誕節前批准第一筆32億美元的撥款,我們仍有望在2024年實現登月。」
當地時間13日,美國航天局與澳大利亞、加拿大、義大利、日本、盧森堡、阿聯和英國7個國家的航天機構籤署了《阿爾忒彌斯協議》(Artemis Accords),這些國家將參與美國的新登月計劃「阿爾忒彌斯」計劃。 據報導,該協議概述了未來探索月球及其他領域的行為。
距離人類最後一次登月,已經過去了半個世紀之久,期間人類也開始慢慢的航空中的目標轉換到不同的星球上,而月球貌似已經漸漸的脫離了我們的視線。為什麼沉澱這麼久,突然又啟動了登月計劃?人類至今,有過幾次太空人登月記錄?
人類先後登月6次:
1、1969年7月20日。奧zhi爾德林手控登月艙在月面「靜dao海」的一角平穩降落,登月獲得成功。第一次近距離拍攝了月球的照片,對科學研究有重大意義。
2、1969年11月19日。「阿波羅12號」任務總共帶回來超過70磅(約合32公斤)的月球巖石樣本,科學家利用這些月球巖石去研究月球的歷史和構成。
3、1971年1月31日。進行了兩次太空行走,時間為9小時24分鐘,第三級降落在月球上,採集了42公斤的物質,首次使用手推車來運輸巖石。
4、1971年7月26日。太空人駕駛的歷史上第一輛月球車使他們在月球上穿越的距離比前幾次任務遙遠了很多。他們一共收集了約77千克的月球巖石標本。使用科學儀器模塊(Scientific Instrument Module,SIM)中的全景相機、伽馬射線光分計、繪圖相機、雷射高度計、質譜儀以及任務後發射的子衛星等等設備對月球表面環境進行了詳細的研究。
5、1972年4月16日。「阿波羅」16號濺落在太平洋上。它此行從月球上帶回200多磅重的巖石。太空人約翰-W-揚和查爾斯-M-小杜克在月球上度過了71小時,創造了世界紀錄。與此同時這個機組的第3名成員託馬斯-K-馬丁正乘坐指揮船繞軌道航行。
6、1972年12月7日。阿波羅17號登月艙於1972年12月降落在金牛座利特洛峽谷,兩名太空人在那裡工作了三天,並採集了243磅的巖石。這是阿波羅計劃中最後一次任務。
其實按照常理來說,以現在探測的水準來說,想要繼續去探測月球,是非常的簡單的,但是事實就是在半個世紀前人類最後一次登上月球之後,再也沒有進行過登月活動,其中也有很多因素限制著。
想要進行一次登月活動,是要耗費巨大的資金的,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進行的登月活動,就花費了2000億美元之多!
其次就是現如今人類的科技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程度,月球上有了探測器、攝像機,登月似乎沒有實質上的意義。
再就是除了月球,要去探索的還有很多,並不能夠一直將目標放在月球之上,黑洞的秘密、太陽的變化都是我們以後要研究的重點,所以有了這三個原因,不再去探測月球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
這次登月會在四年後實現,具體怎麼樣,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