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體裡一定住著牛頓的靈魂

2021-02-20 混沌大學

即使那些對牛頓定律一無所知的人,內心深處也滲透著牛頓的觀點。研究牛頓就是研究我們自己的根。


1776年是個非常特別的年份,同時發生了三件大事:瓦特發明蒸汽機,亞當·斯密寫出《國富論》,美國有了《獨立宣言》。

除了改變世界之外,如果說這三件事之間還有什麼共同之處,就是它們的背後都站著牛頓的影子。

理解這一切還需要再往前推9年,牛頓寫下人類科學史上最重要的一本書——《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1687年也成為近代科學史上最重要的一年。

了解一個400年前的科學家與你有關嗎?有,能回答這些問題:


你如何看待這個世界?你和公司的關係是什麼?你如何看待你的老闆、管理你的員工?

 

鬆手,筆就會掉下來,為什麼?

亞里斯多德說,所有物體是由土元素組成的,如果不攔著它,它會向宇宙中心運動,而地球是宇宙中心,所以鬆手筆就會掉下去。

現在聽起來很荒謬,但在西方長達2000年的時間中,人們一直活在他所構建起的這個世界觀裡,因為它能有效地解釋自然。

亞里斯多德是西方第一個世界觀的創立者,一直到牛頓在1687年寫出《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牛頓的全部力學,可以被建構到兩個邏輯基點之上:

1. 萬有引力。物體運動不是因為內在就要這麼幹,而是因為受到外在的引力的原因。我鬆手的時候,筆之所以落下來是因為地球對它有引力,就像行星之所以繞著太陽轉是因為太陽對行星有引力一樣。

2. 慣性。物體將一直處於勻速直線運動狀態,讓它停下來才需要力。沒有任何一個人看到一個物體永遠保持勻速直線運動。因此,這是一個極端反直觀的原理,也是思想上的巨大進步。  

你一定會同意的三個觀點

 

在牛頓的經典力學裡邊,對宇宙有一個經典的隱喻:

這個世界像鐘錶一樣去轉,上帝創造了鐘錶,也創造了鐘錶運轉的規則,然後鐘錶就會不停的轉下去。

這個隱喻被稱為機械論世界觀,重要的有三點,你大概都會同意:

1. 二元論。主體是有能動性的,客體離開主體將無所作為。

培根曾經有句名言叫「Moneyzon is pavo」,說有了科學之後,人類可以徵服整個自然,是一樣的道理。

2. 還原論。一切事物都可以通過拆解的方式,被了解本質。


如果有一個事過於複雜,你該怎麼辦?把它拆分成一些足夠的問題,然後逐步解決每一個小問題,整個問題就解決掉了。用笛卡爾的話說:

「世界就像一臺機器,一臺極其精密的機器,這臺機器可以通過被拆散而理解,研究完這些部件以後,再將它們拼在一起,可以更好的看到一個完整的全景。」

3. 決定論


古希臘有一個詞叫邏各斯(Loges),這個詞幾乎等同於老子說的「道」,道是決定著世界來運作的那個基本機制。這也就是柏拉圖所說的「理念」。

但是,柏拉圖還相信這個理念可以用一個方程來表達出來。牛頓在找這個方程,愛因斯坦也在找這個方程,如今的弦理論也在找這個方程。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這本書,就是說研究世界如何運轉的道理,然後用數學的方式表達出來。

「從此,任何人想要了解炮彈或行星是如何運動的,又會落向何方,只要測量一下物體的質量、方向、加速度和作用力,把這些數據填入牛頓方程式,答案就像魔術一樣躍於眼前。」《人類簡史》這樣形容。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可以用數學來預測未來,牛頓也因此成為時代的神。

不是牛頓錯了,是天王星轉錯了

當時,人們發現了天王星,把它的軌道按照牛頓的公式去測算以後發現,有一點差距。

如果事實和理論有差距,人們一般會認為是理論錯了。但在那個時代,人們對牛頓崇拜到什麼程度呢?人們不但沒有說牛頓錯了,而是說天王星轉錯了。

科學家們繼續猜,如果天王星轉錯了,一定有另外一個巨大質量的星星,影響了天王星的軌跡。

接下來幾十年,歐洲的頂級數學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就在做這件事情。他們推算出一個可能的軌跡之後,找天文學家去觀測。

英國天文學館拒絕了,他們說,我們天天用望遠鏡看都沒看見行星,你算就能算出來?

但是,另一個天文學館重新去觀測,果然看到了一顆新的行星。這個行星後來被命名為海王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顆用思想而非眼睛看到的行星。


法國有一個天體力學之父拉普拉斯,也是拿破崙的老師。他用牛頓的力學重新去算,寫了一套書,也送給了拿破崙。拿破崙說,您的書裡面沒有上帝的位置。

拉普拉斯回復了一句名言——我不需要這個假設,我有牛頓就夠了。甚至拉普拉斯又做了一個假設說,只要能測量此時此刻整個宇宙所有粒子的基本狀態,根據牛頓定律,就能精確預測未來任意時刻所有粒子的運動狀態。

這句話裡存在極大的自信,也是一種全新世界觀的轉變,我們可以稱它為科學決定論。

今天的人類為什麼不封建迷信,而是相信科學?都在這裡。科學幾乎成為新的宗教,每一所大學其實都成為新的廟宇了,去大學裡學習那些基本原理,人們認為只要掌握了基本原理,對現代的事物進行了測量,未來就全在掌握之中。

不了解牛頓,就無法了解管理

不要以為牛頓只是一個科學家,整個工業時代、甚至工商管理都是建立在牛頓世界觀之上的。

歷史總有巧合。1776年那一年同時發生了三件大事,瓦特改良蒸汽機,亞當斯密寫了《國富論》,還有美國的獨立宣言,背後都有牛頓的影子。

1. 影響工業革命。瓦特是工程師而非科學家,但居然讀懂了牛頓的力學,據此改良了蒸汽機,啟動了工業革命。

2. 影響政治。獨立宣言的作者是傑斐遜,他從原子論裡獲得巨大啟發,假設社會上每一個人都是原子,推導出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美國開國元勳們在獨立宣言中宣稱,自然法則是自然之神賦予人類政治自治權。

3. 影響經濟學。亞當斯密熟讀牛頓的書,你可以在他的書裡完全看到影子:

供給和需求的平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

看不見的手——看不見的萬有引力……

4. 影響管理學。管理學的開山鼻祖是泰勒,1911年出版了《科學管理》這本書。那麼請問,1911年所謂的科學管理的「科學」,指什麼科學?那時候相對論沒成熟,量子力學沒成熟,也沒有複雜科學……所以泰勒說的科學就是指牛頓科學。

所以,我們幾乎可以說,工業時代就等於牛頓時代。不了解牛頓機械論,就無法真正理解現代管理。


我只是想僱傭你的手和腳,

沒想到你把腦子還帶來了

機械論對宇宙的引喻是機械,科學管理裡面對公司的引喻是什麼?是機器。

在金字塔式管理裡,對公司的隱喻就是機器,一層一層的結構,來自於牛頓的機械論世界觀。

《重塑組織》裡說,管理中,人是資源。人被視為管理機器上的齒輪,被匹配到組織機構圖上。仔細想一想,人力資源部,我們把人視為什麼?資源,就是這個道理。

1. 二元論融入在管理中。


當你說管理的時候,是不是有主語和賓語?主語是誰?公司或者是老闆。管理誰?員工。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二元對立,公司和員工無形之中是主客體分離的關係。公司是主,員工是客,公司是「一」,員工是實現目標的資源。你需要從員工身份抽離出來,再把員工作為對象去管理。

2. 還原論對公司管理的影響就更深了。


當你對這個公司的戰略無從著手的時候,一般會用麥肯錫的這個7S結構圖。上面有4個S,戰略、結構、制度、價值觀;下面有3個S,技能、人員、風格。麥肯錫作諮詢時,7個組分別研究這7個方向 ,然後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諮詢報告——這是100%的還原論味道。

在泰勒的思想裡面,員工是不需要用腦子的,只要把身體作為工具過來做就可以了。這影響了福特,福特有一句名言,其實我只是想僱傭你的手和腳,沒想到你把腦子還帶來了。


3. 決定論說,只要有數學原理,加上測量,萬事萬物都盡在掌握。


如果管理成為一門科學,就有兩件事情:有基礎理論,能被測量。你要想想看,在泰勒之前,沒有人認為管理是個學科,但泰勒拆解人的動作,提取數據,然後拈出基本原理,這本身就是巨大的進步。

 

「藍血十傑」

如果統計學上不能贏,就不去打

我們來舉一個案例。2014年,華為做了藍血十傑表彰會,要學習西方的科學管理。

為什麼是藍血十傑?十傑是十個人,二戰的時候美國軍隊裡面有一個地方叫統計管制處,他們得出來一個理念,對於二戰美軍獲勝意義重大:每一場戰役如果統計學上不能贏,就不要去打

這十個人都是數學背景出身的天才,用統計學、運籌學來演算戰爭的結果,然後拿出數據來指揮戰爭。退役之後,他們一起加入了福特公司,進到計劃、財務、質量等關鍵部門,在福特掀起了一場管理變革:

第一,基於數據和事實的理性分析和科學管理。

第二,建立在計劃和流程基礎上的規範的管控程序。

第三,客戶導向和力求簡單的產品開發策略。

這幾條是不是今天聽起來稀鬆平常?其實,哪怕今天管理最好的公司,也在向幾十年前的他們學習,他們第一次提出這個理念,非常有重量。

在那之前,人們都在根據經驗混亂管理,他們建立了階層制,用數據科學管理,要求從經銷商的銷售能力到廣告效果,每一件事情都要有數據作為答案。

例如,品質就是一個必須用數字度量的事實。為此,藍血十傑專門設計出一套品管系統來統計新車的瑕疵情形,並據此確立了一項標準:一部車如果瑕疵點超過35個,就不應該出廠送到經銷商手上,缺一個零組件等於20點。

他們的一個傑出成果,就是獵鷹牌小轎車。

當時,德國大眾的「甲殼蟲」轎車銷售持續增,人們十分好奇:到底都是什麼人在買甲殼蟲轎車?

市場調查的結果使那些持底特律固有成見的高管們大吃一驚。買甲殼蟲的不是所謂的缺乏品位的低收入群體,而主要是律師、醫生、大學教授。這意味著汽車產業中存在一個尚未開發的新市場。

在隨後的4年中,藍血十傑又主導了14次市場調研,訪問了成千上萬的美國民眾,向他們詢問氣缸數目、車身長度、乘客人數到耗油量的意見。從而,不是憑直覺而是根據所得到的事實,作出了新車的關鍵參數決策。

獵鷹推出後一炮而紅,成為當年最暢銷的車款,這件事也成為科學管理裡的經典案例被推行。

 

再回顧一遍《思維簡史》裡的話,哪怕你沒上過一節物理課,靈魂裡都有牛頓的精神碎片。(完)

*本文根據混沌大學創新學院的課程整理而成,內容僅為完整課程的1/4,轉載請聯繫授權。部分圖片源自pexels.com、unsplash.com。撰稿:無藥。版式:JY.Yang

喜歡本文,點個[在看],分享給朋

相關焦點

  • 你身體裡,住著多少「別人的靈魂」?
    「假設鏡子裡的『你』是20年前的『自己』,你最想對鏡子裡的『自己』說一句什麼話?」在工作中進行鏡像練習的時候,我讓來訪者面對鏡子裡的「自己」做聯想。——「20年前,我在上高中,那張白皙的臉龐,令我怦然心動。我發誓,一定要向她表白……」——「嘿,小子。
  • 《大三兒》:在你小小的身體裡,住著像螞蟻一樣的靈魂嗎?
    《大三兒》,不是傳統的大三學生艱苦生活的寫照,而是一位叫葉雲的70後,來自內蒙古赤峰市,外號「大三兒」,家中只有父親和他相依為命,瘦小的身軀中有一個強大的靈魂,年輕時候他一直嚮往外面的世界,多多少少還是去過一些地方,但是穩定後一直在家鄉的一家工廠當保潔,看到朋友去西藏,一直存在於內心的嚮往,激發他繼續出發
  • 總感覺身體裡住著另一個人?|心理學解析:多重人格
    一個好端端的人突然變成了一個行為不受控制的兇殘之徒,事後還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一無所知,這種事情你肯信嗎?在現代心理諮詢案例中,個別人曾經悄悄坦白:我總感覺身體裡住著另一個自己,不定時會有新的靈魂來接管身體,而且每一個接管者對之前的一切都毫無察覺。心理學家表示,遇到這種情況,你可能正在經歷「多重人格」。
  • 高中生與黑老大互換靈魂,掀起開掛人生《我身體裡的那個傢伙》
    哈嘍大家好,我是傑克,跟著傑克侃電影,好電影不迷路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高中生與黑幫老大互換靈魂和自己女兒談戀愛的搞笑韓國高分電影《我身體裡的那個傢伙》7分鐘帶你看完整部電影,想看的朋友請在主頁視頻欄目裡觀看!麼麼噠!畫面出現滿背紋身的就是人見人怕,鬼見鬼怵 花見花枯的黑幫老大,秀兒,對!你沒聽錯!就是叫秀兒,全名張判秀兒!。
  • 黑色四葉草93集:一個身體兩個靈魂,金色團長變裡希特單挑魔法帝
    當然,這樣的說法或許不完全正確,因為真實的威廉姆是一個身體裡面住著兩個靈魂。其中一個就是威廉姆,這就是金色騎士團長金閃閃。而另一個靈魂就是白夜的魔眼老大裡希特。對於這樣的設定,還真是讓粉絲大吃一驚。要知道,最初的時候,夜見就已經感知打了金閃閃就是裡希特,但是摘下面具之後,看起來一切都那麼合理。而真相往往讓人意外!
  • 身體裡住著個神醫(圖)
    你必須結識的神醫  我們身體裡龐大的自愈系統是與循環系統、應激系統、免疫系統、骨髓造血幹細胞機能等等相關聯的,這便是身體裡的"神醫"。當身體出現病症時,或者處於亞健康狀態時,神醫就施展醫術,自行診斷,開方配藥。那麼我們要跟這位神醫打好交道,做好配合,一起捍衛身體健康。  有多少疾病可以自愈?
  • 這隻猴子長得極似人臉 網友:身體裡住著人類的靈魂
    @夏娜:這個猴子的外表下一定轉了個人類的靈魂  @佔卜師南希:猩猩做錯什麼了!!為什麼懲罰他長了一張懵逼的人臉  @楊沐晨mm: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這到底是不是特效?  @Skm槑槑槑槑槑:猩猩:????這裡是哪???為什麼一堆人看著我???
  • 人物|冷豔王鷗心裡住著一個「老靈魂」
    《偽裝者》中,她是殘忍的情報特工汪曼春;《琅琊榜》裡,她是貌美心狠的滑族皇室秦班若;《芝麻胡同》中,她搖身一變成為颯爽大氣的胡同大妞牧春花;《精英律師》裡,她又是驕傲獨立的律政佳人藍紅。眼下北京衛視熱播的經偵題材劇《獵狐》中,王鷗再度出演了一個氣質清冷、堅定果斷的女性,卻又通過個人努力,解鎖著角色「同類不同質」的多元側面。
  • 【科普知識】你知道遊樂場裡有哪些牛頓定律的應用嗎?
    【科普知識】你知道遊樂場裡有哪些牛頓定律的應用嗎?但你知道嗎,我們經常玩的遊樂項目中還暗藏著牛頓定律。今天,就讓我們在遊樂項目中重溫一下牛頓定律吧。牛頓第一定律表明:物體具有保持原有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我們把這個性質叫作慣性。在遊樂場中我們最熟悉的碰碰車,就涉及到了牛頓第一定律。
  • 是什麼造就了人類,身體還是靈魂?
    我們生活在這世上,那麼你的存在,是你身體還是靈魂?這是本質主義和存在主義之間的根本哲學分歧。本質主義者認為,本質先於存在。我們出生在這些身體裡,沒有任何計劃或模版的我們應該是什麼。我們的目標,我們的欲望,我們的生活計劃是社會賦予我們的,我們最終可以自由地接受或拒絕這些本質,選擇其他的。我們的存在是完整的,不管構成我們存在的本質是什麼。而我們的身體。它確實是一種神奇的機制,尤其是身體的一部分,叫做大腦。
  • 【大師的見解】當靈魂突然離開身體的時候
    因此,它們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意識到他們已經不在身體裡了。因為當靈魂突然離開身體的時候,整個系統都大為震驚。這有點兒像——拿著一管東西,你慢慢地擠它,比如說是一管顏料,顏料可以慢慢被擠出來,不是嗎?這是一個正常的過程。但是,當你把它放在——怎麼說呢——汽車輪胎下面,讓汽車從上面壓過去,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它會噴出來,一點兒也不剩,不是嗎?所以,整個過程是一樣的。
  • 《49日》:愛上你的時候,我已是一個靈魂
    最近,好像特別流行靈魂出體或穿越的劇情。之前大熱的臺劇《想見你》和正在熱播的韓劇《你好再見,媽媽》都是這種類型。但其實,關於這樣靈魂到處亂跑的梗早就不新鮮了。今天,沫沫要介紹一部9年前的韓劇《49日》,講的是女主突遭車禍,靈魂從身體裡脫離,被迫開啟49天靈魂之旅的故事。其實有關靈魂在人間遊蕩49天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
  • 湯唯在《黃金時代》中扮演的蕭紅,是 一個文字裡住著魂魄的女子
    讀她的文字,你會覺得世界荒涼,但你總能在一片掛霜的玻璃上,看到一抹暖陽正緩慢地爬過。她在寒冷的大地上走啊走啊,很孤苦,可眼窩裡藏著一滴溫熱的淚,來柔軟自己。看透了世間冷暖,力透紙背,字如白描,絲絲縷縷,纖毫畢露。卻並不冷酷,而總是帶著悲憫。當你快要被她筆下的苦難壓抑得不能呼吸,她會打開一個小窗,說,透透氣吧。
  • 婚姻裡,你有牛頓那樣的一個蘋果嗎?
    蘋果和牛頓的故事是科學界一段很有趣的傳說。用到我們尋常人的戀愛婚姻裡,沒有誰不渴望做那個自然脫落的熟蘋果,以求遇見懂得挖掘其奧秘的牛頓。可是前面提到蘋果的墜落有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方式的結果也會多有不同。那麼你將以怎樣的一種方式出現在「牛頓」面前呢?也有遺憾的是出現在你面前的是不是你想要的「牛頓」呢?
  • 韓影《我身體裡的那個傢伙》,學生與黑幫大佬靈魂互換,喜當爹!
    說到靈魂互換的影視劇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呢?相信很多人都想到了火到不行的韓劇《秘密花園》吧,當時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真的非常佩服編劇的腦洞,也很佩服演員的表現力,將其完美展現,並讓觀眾深入其中,相信這也是表演的獨特魅力。
  • 牛頓談戀愛——愛情事業不一定衝突
    牛頓是英國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終身未婚。其實,這並非是他不想結婚,而是他錯過了兩次機會。有一年,在劍橋大學讀書的牛頓為了躲避瘟疫,便來到了鄉下的舅舅家住了一段時間。他的表妹美麗聰穎,特別好學,而牛頓呢,擁有淵博的學識和才華,兩個人相互吸引,很快就墜入了愛河。
  • 黑道大佬與高中生靈魂互換,韓國奇幻喜劇《我身體裡的那個傢伙》
    那麼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講的就是韓國奇幻電影《我身體裡的那個傢伙》,故事開始黑道大佬強叔就裹著浴巾露著他半期側漏的滿背紋身出現了,強叔混跡江湖二十多年,一路從小混混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集團社長,這個集團就是當初黑幫社團洗白而來的,而他能如此的順風順水,步步高升,就是靠著他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的娶到了集團老大的女兒秀兒,雖然現在的強叔已經站在了人生的巔峰,但他的心裡也有放不下的人。
  • 量子糾纏,牽起靈魂之間的緣分?
    靈魂與量子,看似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是否有微妙的聯繫?這篇文章可能會讓你「腦洞大開」——量子科學已經觸摸到了靈魂的邊界?在靈魂世界裡,靈魂與靈魂互相糾纏。比如,我產生一個想法,周圍的靈魂都能感應得到並做出相應的反應,同理,周圍靈魂的想法,也會引起我的靈魂反應,這個狀況的發生是同時同量的。當我做出一個動作的時候,可能不是我一個人的意識行為,而是受到了周圍靈魂意識糾纏的結果,我的意識行為可能是被動的。
  • 原來「量子」即是「靈魂」
    你的生命能量將會大大提升,身體健康,事事順利;你的生命能量將會大大降低,身體發病,諸事不順。你中有我。你的靈魂會同時感應到並對我做出愛的迴響。,會遵循一定的波函數。
  • 對靈魂的研究有了新的進展,就在你身體的這個地方,竟然真的存在
    一直以來人們就很好奇靈魂到底存不存在,關於這個問題在過去一兩百年,就有不少科學家在研究探討這個問題,雖然主流的科學界似乎並不相信靈魂的存在,就連所謂的靈魂21克,也不過是科學家的臆想罷了,然而近些年哈佛美女教授麗莎·藍道爾卻在核裂變實驗中驚奇的發現其中一個粒子詭異地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