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的logo不是一個對號,
那難道是個叉嗎?
關於NIKE公司,我們應該非常熟悉,那個大大的對號基本每個人總要穿過幾次,男生就不說了,青少年直男的最愛,高中時期,一個每天馳騁在操場上揮汗如雨打籃球,一身NIKE標配的男孩,好像的確容易受到更多女生的青睞……
那個大大的對號,應該是我們對NIKE品牌的全部印象了吧。
其實NIKE的這個商標,是一個美術學院中的學生設計出來的,總共支付了35美元設計費。
從設計師的角度,35美元畫個對號,似乎合情合理,但這35美元成就了美股總市值887億的NIKE,卻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划算最幸福的甲方!
這麼多年來NIKE的logo不斷發生改變,最初那個標誌性的」對號「,卻從來都沒有被換掉過。
隨手一個勾,最後成為了世界的超級符號,這麼牛逼的設計,在廣告界也算極為罕見了。
廣告學調查顯示,耐克勾是世界上最多人能認識的標籤之一。它讓耐克品牌的商業價值無處不在的體現著。
例如耐克很多的廣告,他們從來不會用廣告在技術層面上來做文章。也不會提到耐克的名字。一堆創意+耐克勾就是廣告的全部內容。
耐克公司的廣告與營銷預算,估計約高達年收入的10%,就為了將它的符號深深烙刻在消費者的腦海中,很多人在看到這個符號就知道這是耐克了。
如此大放異彩的一個logo,它被創造之初,真的只是一個對勾那麼簡單嗎?
按照所有反轉劇情的尿性,耐克的logo如果真的是一個對勾,這個故事就沒辦法說下去了。
所以耐克這個logo,不是對勾,究竟是什麼呢?
我想給大家一個提示,讓大家自己先猜測一下。
首先我們把LOGO翻轉一下,這個角度看看,能不能看到端倪?
▼
沒看出來是吧,沒關係,其實上廣告課的時候老師啟發了半小時我們還是一臉懵逼……
那麼我們可以再換個角度試試,這次應該可以窺見一斑了。
我們把它重複很多次,依次疊加著看……
這次看出來了吧,是的沒錯,這一個一個小小的對號疊加,合起來就是一半翅膀!
這個簡單的對勾,居然是個——
翅!膀?
我讀書少你們別騙我!
而且一個運動產品公司,和天使的翅膀到底有什麼關係啊!!
別急,我們來看看這到底是誰的翅膀。
耐克的這個翅膀啊,其實是希臘勝利之神的翅膀,和耐克公司名字字「NIKE」一樣,NIKE就是這個女神的名字,這麼一看,似乎也有點符合甲方的價值觀。
徵著希臘勝利翅膀的羽毛,代表著速度,同時也代表著動感和輕柔。圖案是個勾,造型簡潔有力,急如閃電,一看就讓人想到使用耐克體育用品後所產生的速度和爆發力。首次以「耐克」命名的運動鞋,鞋底有方形凸粒以增強穩定性,鞋身的兩旁有刀形的彎勾,象徵女神的翅膀。
看看這文案功力,是不是實打實上過三年廣告學選修課!!
如果事情到了這裡又沒有反轉了,那我寫這篇文章豈不是沒什麼意思?
好了,第二個反轉來了,那就是甲方爸爸他不喜歡這個logo!甚至不喜歡這個名字!
耐克的創辦人菲爾·奈特
創始人菲爾·奈特最初是打算給公司取名叫「六度空間」的,是的您沒看錯,六度空間,比我國某少女衛生巾品牌少了一度。
菲爾說這個名字好啊,聽聽,多高端大氣,甚至還有不明覺厲的科技感!
但是這個名字,卻在提出一開始,就被公司的所有其他員工否定了。
老闆被自己的員工一致否掉,這是一件多麼沒面子的事情!
所以菲爾一氣之下,就要求員工們在12小時之內想到一個更好的名字,不然,就必須以「六度空間」這個謎一樣的少女衛生巾調調為名。
哇塞這讓理智尚在的員工們一下子方了,到底怎麼樣才能阻止老闆發瘋,急!在線等!
在這群員工之中,就有一個叫傑夫·約翰的人,挖空心思,絞盡腦汁,最後終於放棄,選擇了昏昏睡去,可是沒想到,這打一個盹的功夫,還真打出來了個奇蹟。
據傑夫自己描述,在這個夢中,他見到了古希臘傳說中掌管勝利的女神NIKE,覺得是神的旨意,不如,我們公司就叫NIKE吧!
這個方案在當時的員工中迅速得到回應和擁護,儘管老闆菲爾還是耿耿於懷,但全體員工們的一致同意,只好暫時保留了這個名稱。
而當時還是大學生的耐克LOGO的設計者Carolyn Davidson,就是從勝利女神Nike翅膀的弧度得到了靈感,設計出了最後的作品。
拿到logo設計方案的菲爾這個愁啊,自己既不喜歡這個名字,也不喜歡這個logo,但奈何創業公司沒有一票否決權啊,所以順應著員工的選擇,這才不情不願的選擇了同意。
要知道,讓老闆妥協真的不容易,logo最終方案的確定是在1971年,而最後拍板成立「NIKE公司」卻是在1972年,並且在1978年才更換和確定了最終面向國際銷售的「對勾」也就是翅膀logo。
可見老闆的怨念有多大……
這位一直不喜歡nike標誌的創始人在最後敲定上市公司方案時,仍然死撐著表示對logo的不滿意,但態度卻有所緩和表示:
「我不喜歡這個設計,
但是相信總有一天會的。」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