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百慕達,一般人立即會聯想到很多在該區域發生的失蹤事件。但對於一些探險家而言,他們更關心的是:在此海域下面是否真的存在「大西國」。
其實,關於大西國的說法,主要來源於公元前5世紀的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他說:「在梭倫九千年前左右,這裡有一個很大的陸地,人們生活富裕,經濟高度發達,即『亞特蘭蒂斯』王國。當時,亞特蘭蒂斯正要與雅典展開一場大戰,但沒想到的是,亞特蘭蒂斯卻突然遭遇到地震和洪水。於是,不到一天一夜,這塊大陸就整體沉沒於大洋深處,成為了希臘人海路遠行的阻礙。」這就是讓很多人著迷的亞特蘭蒂斯大陸,位於歐洲到直布羅陀海峽附近的大西洋之島。
並且,在梵蒂岡城國保存的古代墨西哥著作抄本,即《梵蒂岡城國古抄本》和存留至今的墨西哥印第安文明的作品中,也有過類似的敘述:「地球上曾先後出現過四代人類。第一代人類是一代巨人,他們並非這裡的居民,而是來自天上,毀滅於飢餓;第二代人類毀滅於巨大的火災;第三代人類就是猿人,他們毀滅於自相殘殺;後來又出現了第四代人類,處於『太陽與水階段的人類,處於這一階段的人類文明毀滅於巨浪滔天的大洪災。」
不過,這種說法由於沒有證據來證實,一直被學術界質疑,但卻不妨礙探險家們對這片海域的探究。
1967年,一架飛機從此海域經過時,由於飛行高度較低,飛行員突然發現下方的水域中,可見一個巨大的長方形物體。其中,飛行員的助手勒皮科夫是法國潛海探險家,他們拍下照後就和耶魯大學的瓦朗丁教授聯繫,想在比米尼島及周遭附近開展水下考察工作。
事情進展得很順利,第二年8月,組建的工作組就陸續開始進行水下考古,收穫頗豐。當時,他們在這塊水域中,發現有巨大的石頭建築群。從其規模來看,是相當宏大,不僅結構很是嚴密,連形狀都是各式各樣。因此,在考察人員看來,這些海底的文明遺蹟會不會就是大西國?
因為,在這些石頭建築中,有整整長達1600米的大石牆,儼然就是一個城池。而城牆的基底是由長4.5米、寬6米和高3米的石塊砌成,重量至少在25噸以上。與此同時,發現的還有用石頭砌成的街道,並根據石頭的形狀,或方形或多邊形,排列出了各種不同的圖案。
除此,還有碼頭和港口遺蹟,以及一些大理石的雕塑像。甚至,在其它水域,也發現了水底石頭城。如:在古巴島大陸架的水域中,那裡可見石頭街道、石條門框等。而在南美洲及其它一些國家的海域沿岸,也都發現了延伸入海的石頭堤圍。
不過,在這些發現中,最讓人興奮的不是這些曾存在於陸地的城市建築,而是金字塔。在距離海面400米深處,有一座高42米的平頂金字塔,底座邊長54米。但它和10年後發現的金字塔比較起來,真的只是一個小建築。
據說,發現當天,本是晴天,突然天氣大變,然後狂風大作,海面能見度極差,還可見一道白光直直射向天空。當時,科研人員所乘坐的船隻壓根無法控制,大家只好捨棄船隻跳入海中。就這樣,他們意外地發現了這個金字塔。
在他們一行人潛入海中100米時,就看到了眼前有一個巨大的金字塔,塔身有兩個大洞,海水從洞口穿流而過,速度極快,瞬間激起洶湧海浪,海面一片水霧。不過,這個現象很快就消散了,海面也迅速歸於了平靜。
自然,這次發現吸引了更多的人前來研究。
不久前,就有一批專家帶著儀器,來研究這座金字塔。這座塔底邊的邊長為300米,高度有200米,塔尖距離海面為100米。經過測算,它的年齡比古埃及金字塔,還要早7000年。只是,它目前所處的環境實在太複雜,在水下300米,很難讓人斷定它是否和其它的水下建築有關係。而此地,還有一個在1976年發現的金字塔,它藏得更深,塔頂距離海面有700米。
其實,對於百慕達的探究一直都沒有停止過。以至於,在1989年更是有了新發現,有兩位挪威的潛水員在三角區發現了一座水底古城。通過他們拍攝的一些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在這座古城中有很多橫豎交錯的街道,在道路的兩旁,能看到有序排列的圓形房頂的建築。另外,還可以看到長方形的建築,以及競技場等。並且,這些建築保存得相當完好。
按照柏拉圖的說法,當時的亞特蘭蒂斯大陸沉沒於海洋深處之時,可是完完整整的帶著它的城市和所有居民。雖然,這些陸續的發現豐富了百慕達水域史前文明遺蹟的證據,不過,至於後來的這些發現是否是「大西國」存在的證明,各家都有自己的觀點。
對於外行人來說,這些發現更增加了此處的神秘感。對於專家來說,他們的興趣點則在於地質變化帶來的影響,沉沒於海底深處的「大陸」太多,他們更想知道以後這種地質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對於探險家而言,這裡的故事就是探險家的樂園,他們也許更期待能發現一個真正的水底世界。
不管這片海域還有哪些未知的秘密,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關於它們的謎底都會展現在世人面前。
參考資料:
【《克裡特阿斯》、《巴哈馬: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遠古探索——亞特蘭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