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薄紗裙的女童
作者:劉保學
當老秦把球打過來後,我一時疏忽,羽毛球嗖的一聲從我的左邊一閃而過,一失手未能接到。當我扭過頭來拾球時,恰巧一小女童來到了我的身後,羽毛球就落在了她的身旁。
小女孩從球的旁邊已走過了半步,當她看到地上的羽毛球時,小女孩則又扭回頭來,彎下腰將球給拾了起來。並向前一步仰起小臉來,將球高高地舉起遞給了我,我連忙笑著:「謝謝,謝謝小朋友!」
她,矮矮的個頭,小小的身姿,看那樣兒約摸也就有三兩歲。可她「本能」地迴轉頭來拾球遞球的乖樣兒,活脫脫地就是一個小大人樣子。
遞給我球後,小女孩喜洋洋地走向場的北面,即老秦那一方。老秦似乎嫌我對小女孩拾球遞球,表達的謝意不夠盡興似的。她微笑著又向著小女孩:
「你真乖,真乖!」老秦又接著:
「你叫什麼名字?」
「我叫陳雲曦!」小女孩露出兩顆小虎牙笑嘻嘻地應答著。「陳雲曦,這名字好聽,好名字!」老秦一再地誇讚著,
接著老秦:「你幾歲啦,多大啦?」小女孩舉起小手掌,伸出三個小手指:「三歲,三歲啦!」說著小女孩臉上漾溢著自信自得的神情,向著一旁的健身器材走去。
在老秦與小女孩一問一答間,我打量著這位小女孩,她胖嘟嘟的腮幫,紅蘋果的臉蛋,黑提子般的眸子,櫻桃樣的小嘴。頭上梳著小抓髻兒,抓髻上扎著一紅藍相間的蝴蝶結。一雙手腕上各帶著一個銀色的小手鐲,上身著一粉紅色的薄紗透明的小連衣裙,兩個小繡花靴子上還掛著兩個小鈴鐺作響,有小連衣裙子的相襯,小女孩走起來裙子隨著她的小身姿擺動煞是好看。最好看,應該就是小女孩那澄澈純淨的心靈,至極美麗!
小女孩本能地拾球遞球,使我想起了《孔融讓梨》的故事來。亦充分印證了《三字經》中的「人之初,性本善。」規勸告誡的箴言。
老劉和老秦兩個早年就開始了打羽毛球的健身活動。開始時在中行的停車場前,後來就到了小區裡唯一的一個羽毛球專門場地。這場地上北邊立著一籃球欄杆,只此北邊一個欄杆。西邊還有兩個電桿,上有四四方方的兩盞燈,相當年也是一個燈光球場的啦。電桿場地中間左右各有一個鋼管插在地上,算是扯羽毛球網的杆子了。漆著藍色地面上畫著羽毛球你我雙方的所有白色條格子,球場地面原畫著的陰陽魚還隱約可見。場地的東邊是一個機電房,佔了場地的整個一邊。西邊靠場地的北頭有一棵核桃樹,靠南邊還是一棵核桃樹,這句子好似魯迅先生的《秋夜》「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球場靠南的樹下有一水泥連椅子。
場地的南邊中間也還是一棵核桃樹,樹的旁邊有一個鐵皮蓋成的涼亭子,四根鋼管柱子立在四角,亭子下中間是一個圓圓的石頭桌子,四邊配著四個石頭墩子,正好四個牌友打牌或是打麻將用。四根鋼管柱子還連接著連椅樣兒的座子,座位上還放著枕頭或是靠墊樣的墊子。一些在此帶孩子的或女或男的,大多數是一些奶奶或是外婆在帶著孩子。當孩子們在玩耍時,這些大人就會坐在涼亭下天南海北地聊天。一些業主還會在四周圍扯上繩子晾曬被子衣物。
場地的西邊在核桃樹後邊還有幾個活動健身器材。一些小孩子們就在此結伴玩耍嘻戲。羽毛球場地在這一片是業主活動的中心。一些帶孩子的或是推著童車或踏板車在此玩耍。有五六個較大點的男孩子手裡提著塑料製成的手槍、衝鋒鎗或步槍,倚著牆角分成兩幫在互相嗒、嗒嗒地打仗。
每當我們來此時,一些在此玩耍的孩子們,在大人們的提醒下,或是自己就從場地上躲避開了。而我們倆也會看情況,儘量不影響或是不打擾到他們正在玩耍的興頭。如我們會在籃球欄下半場地開打,或是在東半場或是在西半場,想以此互不影響和不受到幹擾。
說是打羽毛球,對於我們年屆七十歲的老倆來說,也就是活動活動一下筋骨而已,按老秦強調的那樣,「打和平球!」意即將球儘量往上方打,儘量往對方跟前打,其目的也就是能讓對方接到球,不至於接不到球,老是彎腰拾球。倆人規則制訂的挺好,可實際打起來,並不能想像的那樣「和平」。譬如免強能夠著打,就不能保證實現每球能讓對方接到了。
在對待球場地上,都處於「和平共處」的狀態下,大家的心寬了,球場地也就隨著心情而寬敞的多了。
在我們打球期間,不免會孩子在場地中間來回地跑來跑去,為此,老秦還會向我提示著,不要碰到孩子,以免傷到孩子。因為打起球來,為了能夠接到球,就會身不由主地來回上下騰挪跳躍。所以,在與婦女兒童相會的場地上,就是要格外地謹慎小心。
有一次,我將球打給老秦,可老秦閃過身後,卻找不到球了,正在苦苦尋覓時,球場南頭在場外站著的一位老婦人:「你再往前走一點,在牆角東邊呢!」涼亭下,觀眾席上不僅僅是在觀看,還在對我們雙方暗暗地在加油著呢,或是在幫著些許的忙呢!
這樣,大家在你讓一下,我讓一步的情況下,相互有了默契。沒有了「先入為主」和「劃地為牢」的不愉快境況。大家互謙相讓,如此一來,羽毛球的場地反而有了寬寬敞敞的亮麗感覺,每當此時,我就會想起那「六尺巷」的故事來。
作者簡介:
劉保學,喜愛文學、書法。作品曾見於河南日報、大河報、焦作日報、冶金報、老人春秋以及網絡河南文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