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牌發言人證實,殼牌將從2022年7月開始在其位於新加坡Pulau Bukom生產基地的第一集團基礎油生產工廠停止運營。
發言人說:「這一決定符合殼牌公司旨在提高其潤滑油業務競爭力,基礎油供應需求平衡以及全球總體上第一類基礎油需求下降的意圖。」
「新加坡是殼牌的重要市場,也是我們潤滑油業務的戰略樞紐。我們始終致力於基礎油,加工油和蠟,並繼續通過I,II組和氣液(GTL)產品組合以及第三方供應和替代蠟流來支持客戶。」添加。
Pulau Bukom Group I基礎煉油廠的年產能為360,000噸。殼牌計劃在2022年7月停產後,將Bukom島的燃料精煉能力減少一半,至每日250,000桶(bpd),作為向低碳燃料替代方案轉變的一部分。
上個月,新加坡殼牌公司(Shell Singapore)宣布了一項十年計劃,計劃如何在人員,資產和能力上進行大量投資,以重新調整其核心業務的目標,並力爭在十年內將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約三分之一。
該公告建立在殼牌公司的總體雄心壯志的基礎之上,該雄心壯志是到2050年或更早時實現與社會和客戶同步發展的零排放能源業務。
「我們歡迎新加坡實現國家淨零排放的目標。作為在這個國家擁有悠久歷史的公司,殼牌新加坡在支持政府的雄心壯志方面可以發揮關鍵作用。如今,我們在新加坡能源領域的廣泛業務也帶來了碳足跡。我們在新加坡的業務必須發展和轉型,如果我們要實現自己的雄心壯志,希望在能源轉型中蓬勃發展,我們必須立即採取行動,」新加坡殼牌公司董事長Aw Kah Peng說。
殼牌新加坡董事長表示,該公司將通過三個支柱來加快這一轉變:
「我們正在改變我們的製造業務,使其適應新的未來,我們的Pulau Bukom製造基地將成為殼牌大約六個能源和化工園區之一。Bukom將從以原油,燃料為基礎的產品向新的低碳價值鏈發展。我們將把原油加工能力減少一半左右,並力爭大幅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重新使用Bukom不僅將涉及我們煉油廠配置的重大變化,而且還將增加對我們資產的投資,更重要的是對我們員工的投資。一個旨在改變我們運營方式的全站點數位化計劃已經在進行中,也已經開始研究對能量轉換具有彈性的產品的生產,例如生物燃料,以及更多特殊產品,例如瀝青。」
殼牌新加坡董事長列舉的其他與潤滑油相關的脫碳工作包括擴大其太陽能足跡,包括研究公用事業規模的太陽能發電。殼牌新加坡公司已經在其Tuas潤滑油廠,Pandan配送站和實裡達航空基地安裝了太陽能發電能力,峰值功率超過3兆瓦(MW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