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毓楨
8月3日,外媒報導稱,馬斯克手下的SpaceX公司的宇宙飛船以及NASA太空人成功返回地球,馬斯克在觀摩返程過程中不斷為其祈禱。
8月5日早晨8點,Starship飛船測試原型進行了首次高度150米的懸停測試,再度實現一次歷史跨越,宇宙飛船的裡程碑又前移了一大截。
點火後,代號為SN5的飛船原型上升至預定高度150米,並在保持高度前提下,橫向移動到旁邊的降落區域後降落,最終安全平穩著陸,全程耗時約一分鐘。
圖源網絡
本次試飛飛船編號SN5,屬於標準尺寸宇宙飛船的第5艘,本次飛行雖然具有重要的戰略實驗意義,但對於宇宙飛船上天計劃來說,僅僅能算是一次小小的嘗試。
按照SpaceX官方宣稱計劃,在2020年公司還將在宇宙飛船方面進行更有挑戰性的測試,核心目標是飛入飛機的極限高度,2萬米的高空。屆時將會在SN5飛船底部加裝兩臺猛禽發動機,以此增添飛船推進力。
當前的標準尺寸SN5飛船直徑達9米,高度為約30米,在後續測試中倘若加裝用於減少阻力的頭部錐狀物,那麼整體高度將達到約40米,這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飛船。而根據SpaceX的說法,在未來的宇宙飛船將裝備數十臺猛禽發動機,載貨量將達到百噸級別,能夠一次運輸近100人,而目的地可能是外太空的任何一個星球。
如果一切按照SpaceX公司設想的一樣,那麼在不久的將來,太空旅行將有可能普及大眾,讓太空旅行像搭乘飛機出行一樣簡單,是&34;馬斯克的夢想。
在夢想正式實現之前需要經歷許多次的挫折,而宇宙飛船的成功就需要經歷無數次的爆炸。
從SpaceX測試宇宙飛船測試機開始,每次的試飛幾乎都在爆炸。MK1原型機在2019年11月的測試中失敗,MK2、MK4原型機也因此直接退役。
SN1原型機在2019年2月28日的壓力測試中未能通過測試,因此也宣布失敗。
SN2原型機和SN3原型機也在低溫試驗中宣布失敗。
SN4原型機終於在2020年4月26日通過底紋測試,然而在5月29日測試中直接發生爆炸,導致整機摧毀。
SpaceX在每次的宣傳手冊中的飛船宣傳圖,都如科幻大片中的場景一般,讓各類原型機登陸在月球、火星和宇宙中的各個角落。但在真正的測試機外拍圖中,幻想中的宇宙飛船竟然是用許多塊類似鋼板材質的板子堆疊而成,這也讓外界十分懷疑SpaceX是否是在&34;。
可馬斯克卻一直對外宣稱,所有的研發測試都在有序的進行,進展也十分迅速,大家可以期待未來的消息。
圖源網絡
或許是特斯拉的成功量產,讓馬斯克對宇宙飛船的量產也充滿了希望,根據馬斯克的言論宣稱,&34;
生產率提高,說的十分輕巧,然而在SpaceX的實際研發進度中,光是建造出第一艘原型飛船MK1就耗費了整個技術團隊8個月的時間。雖然在後續的SN系列飛船的研發速度開始加快,可超高的測試失敗率,似乎SpaceX只是在拼命的打造可以試飛的飛船罷了。
SpaceX的德州工廠在馬斯克的生產率提高戰略下達後,整個工廠開始了24小時不停歇的運轉,人員和機器都在加班加點的幹。
Space給出的終極目標是實現每周建造1-2艘宇宙飛船,同時將成本控制在500萬美元左右。這個聽起來有些虛幻的計劃卻是馬斯克心中的真實未來。
特斯拉的最初就是以IT理念來製造車輛,外界也一直認為特斯拉造電動車是一個矽谷小子大戰底特律巨頭的故事。馬斯克作為當代&34;原型,一直在前沿科技領域有著自己獨到的看法,並且對未來也有著大膽的猜想。
或許正是馬斯克的性格特點,讓特斯拉如今取得了如此成就。可宇宙領域並不像汽車領域一般,有無數前人為其鋪路,面對著未知的宇宙,SpaceX如此急促的將飛行器製造出來,並試圖在短時間內完成大眾的航天夢,實在是令人難以信服。
但不可否認,在航天技術的高速發展背景下,普羅大眾能夠搭乘宇宙飛船前往太空遊玩的日子,或許真的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