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前,鳥山明無意間創作的龍珠成為了如今家喻戶曉的熱血漫畫,承載了一代人又一代人的童年與青春。是日漫裡少數將科技、魔法、外星種族、格鬥武術融合在一起的超現實動漫作品。而劇情到了龍珠Z至今,卻衍生出了兩個不同的分支——龍珠GT與龍珠超。
《龍珠GT》的故事大綱非鳥山明本人創作,但其參與了部分角色設定和相關插畫。東映動畫公司得到集英社授權,由此製作播放了《龍珠Z》世界的續集,也即第三部龍珠動畫。
《龍珠超》的故事原案由原作者鳥山明親自構思,豐太郎作畫執筆的漫畫作品;動畫則是在《龍珠改:魔人布歐篇》播放完畢後,於2015年在日本的富士電視臺等頻道播出。
所以從作者上來說,龍珠超的更為正統一些,而GT倒也不能像《龍珠超次元亂戰》一樣以簡單的同人來形容,大抵就像MCU裡的雷神託爾與邪神洛基一樣的關係,養父都是一個父親,儘管弟弟洛基並非養父奧丁所生,但是都是由在一個父親下教育成長的,GT不是鳥山明的作品,但是是有鳥山明的成分在裡面的(參與部分角色設定和相關插畫)。
龍珠GT的人設少數由鳥山明參與,但大部分的資料表明鳥山明參與的部分多為GT的前段部分,即黑星龍珠部分。GT的人設如果有人仔細看的話,其實大部分是由龍珠Z的劇場版借鑑而來的,反派的目的無一例外,不是跟賽亞人有仇,就是要毀滅地球......
黑星龍珠篇比較像日常,有消息說這部分是由老鳥參與的篇章,有許多的原創人物,但是反響平平。貝比篇與超級17號篇則非常老套,這部分劇情與《OVA賽亞人滅絕計劃》與《復活的融合!!悟空和貝吉塔》非常相似,都是講復仇的故事,諸如地獄之門打開其實與95年的劇場版裡反派復活的情節是一樣的,許多設定你都能從原著與劇場版中找到相似的靈感來源,甚至BOSS的死法都與劇場版如出一轍。另外便是人物實力的崩壞改動,神秘悟飯、悟天克斯不再出現,貝吉塔從Z裡超二的實力沒有交待的就超越了悟飯等人,戰士們除了悟空外都是炮灰和充電寶或者輔助,又是悟空拯救世界的套路。
邪惡龍篇是真正有原創價值的部分,可以說前面反派的人設都屬於拿之前出現過的角色進行二次創作,而邪惡龍的出現則比較有創意一些,是架空於之前的人設,但又有Z篇的伏筆在裡面,包括悟吉塔的出現等等都是恰到好處的致敬。
龍珠超相較GT而言,大部分人物與劇情都比較新穎一些,更像是一個新的故事,而不是拿從前的人物翻新鞭屍。但是在人物的具體形象與戰鬥力設定上有些崩壞,這是與GT的不同所在,也是落後於GT的地方。
神與神篇其實是一個比較良好的開端,由劇場版過渡而來,豐富了龍珠的世界觀,拓展到了多元宇宙的格局,加入了破壞神的人設,讓在Z裡越來越不受待見的神族在超裡挺直了腰板。
復活的F篇則是最受詬病的一個篇章了,與GT一樣吃老本(儘管大王的人氣確實很高)也就算了,戰鬥力設定的崩壞才是此時的龍珠超跌入低谷的根本原因,在此之前,沒有任何一部龍珠作品能把戰鬥力崩的像這個篇章一樣誇張,無論是龍珠超的漫畫還是動畫乃至劇場版電影,都是龍珠系列裡最差的一個篇章。
宇宙大賽篇用全王這個人物正式將多元宇宙的設定拉入正題,但該篇章的劇情還是平平無奇,未來特蘭克斯篇是龍珠超唯一一個將龍珠消失已久的危機氣氛渲染起來的篇章,不得不說黑空的出現確實讓人眼前一亮,人設有點吃老本但是劇情是十分棒的,扎馬斯真正的不死身以及貝吉特的再次出現,這波情懷確實把握的恰到好處,缺點還是戰鬥力崩壞。力之大會篇大概是龍珠中登場人物最多的一個篇章,也是龍珠Z後打鬥最多、動畫動作最精彩的一個篇章,缺點就是動畫的節奏太拖拉,包括以往的戰鬥力崩壞。
說到底,龍珠GT的缺點主要還是劇情過於單一、故事老套、人設重複以及個人主義太過嚴重。而龍珠超的缺點是主角的智商忽高忽低、戰鬥力崩壞比GT要嚴重的多、劇情缺乏緊張感甚至幾乎是沒有反派,從頭到尾下來只有一個扎馬斯。不過由於有了鳥山明親自操刀,劇情與人設都要好於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