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目前是中國歷史票房第三高的電影,與第二位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相差不到4億元,隨著本周《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的上映,兩者之間的差距將進一步縮小,甚至名次調換也說不定。
眾所周知,《流浪地球》改編自憑藉長篇科幻小說《三體》成為首位雨果獎得主的中國作家劉慈欣的同名中篇小說。儘管這部電影被奉為國產科幻大片,但其實更接近於羅蘭艾默裡奇的那種災難片。在觀看過程中,你會聯想到艾默裡奇的代表作《後天》和《2012》,以及艾默裡奇的編劇搭檔迪安·德夫林近年執導的《全球風暴》。《流浪地球》基本上大部分情節都是由大規模的災難場景構成,諸如運載車在坍塌的冰谷中疾馳,在啟動火石時木星引力造成的毀滅性破壞,電梯急墜的戲劇性意外,在空間站外出艙活動時被碎片擊中等等。
雖然導演郭帆和製作團隊確實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流浪地球》始終沒有達到像艾默裡奇電影中的災難奇觀那樣的史詩級高度。儘管有眾多特效公司參與製作,而且他們確實全力以赴,用相當直觀的視覺奇觀填充了整部影片,但是,特效場面依然明顯存在一些問題。影片的大部分場景都發生在冰雪覆蓋的荒原上,而數字特效往往呈現出不自然的人工效果,看起來就像卡通模型和遊戲畫面一樣不真實。
另外一個問題是,《流浪地球》的劇情設計模式幾乎一成不變。整部影片由一個接一個的逃生救援場景組成,但是情節安排非常刻意,讓人難以苟同。運載車衝進峽谷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讓巖石和冰塊砸到車上。救援隊從電梯井中爬上去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等電梯墜落時上演一出生離死別的煽情戲。火石必須在兩塊巨型金屬裝置碰撞在一起時才能啟動的真正原因是因為需要有人被困在點火裝置中,在千鈞一髮之刻被救出來。地球推動器能量不足以點燃木星的真正原因完全是為了讓主角合理地悲壯犧牲掉。
對於科幻迷來說,《流浪地球》中不切實際的科學幻想更令人難以恭維。姑且不說人為停止地球自轉,然後推動地球逃出太陽系的想法是否可行,畢竟這個有趣又富有想像力的創意是原著固有的故事前提,影片中最自欺欺人的腦洞莫過於最後高潮部分編劇原創的點燃木星上的氫氣,利用爆炸將地球推向軌道的終極救援計劃。
編劇假設爆炸產生的衝擊波會把地球推開。如果這一切確實實現了,那麼地球即使沒有被徹底毀滅,也會遭到巨大的破壞。要知道,爆炸不僅會產生衝擊波,還伴隨著熱浪和爆炸碎片。而衝擊波根本無法在真空中傳遞,即使木星和地球之間的引力通道被從地球上吸走的一些稀薄大氣填滿了,已經喪失大氣層的地球也不會受到衝擊波,只會遭到從天而降的巨大火球的毀滅性洗禮。考慮到木星的體積是地球的1300倍,這基本相當於暴露在核爆炸波及範圍之內,根本沒有希望存活下來。
至於《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的「11分鐘心增內容」,基本上大部分都可有可無。例如開場劉啟兄妹在借裝備之前,先去寧浩的店裡喝果汁買串兒,一路上還看到好多兔女郎,原版沒有保留這些片段不是沒有道理的。同樣的,韓子昂體驗VR美女的片段也只是視覺噱頭。
不過,救援隊徵用韓子昂的運載車後,彼此之間的互動確實補充了很多細節,完善了救援隊成員的形象與分工,Mike與周倩的情感線也更加完整。李一一被救後更多戲劇化的情節進一步暗示了潛在的敵對勢力,也充實了劉啟三人從一心回家到主動參與救援的轉變過程。
另外,王磊喪妻喪女後主動示好韓朵朵卻自討沒趣的插曲,雖然確實與最後王磊為救韓朵朵而犧牲相呼應,但在高潮部分王磊實際上死得很倉促,並沒有來得及給人帶來太大的感觸,新添的這段插曲反而只會使韓朵朵的人物形象過於複雜化。
當然,《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還穿插了許多遊戲畫質的新特效鏡頭,比如多此一舉的火石透視特效。一些臺詞也被換了,比如導演自己的臺詞。但是說到底,新版究竟是畫蛇添足還是畫龍點睛,還是得你自己到影院看了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