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娛樂專稿(文/沐子)1953年12月9日,約翰馬爾科維奇出生在煤礦業發達的美國小鎮本頓,他的家族在小鎮上被成為「小鎮上絕無僅有的一個」。馬爾科維奇的家族旗下經營著一份報紙,他的父親還是一本環境雜誌的主編。然而,約翰·馬爾科維奇卻離開的小鎮,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
70年代的時候,馬爾科維奇考入了伊利諾伊大學戲劇系。畢業後,馬爾科維奇加入了Steppenwolf劇團,從此就被戲劇的魔力深深地吸引了。
經過7年刻苦磨練,馬爾科維奇終於在1982年能夠有資格到紐約演出。
馬爾科維奇與劇團帶著新作《真實的西部》來到紐約,這一次演出改變了他的命運。因為《真實的西部》,獲得歐比戲劇獎。
隨後的1984年,這一年卻是在真正意義上改變了馬爾科維奇的演藝生涯。
1984年,馬爾科維奇在紐約與金獎影帝達斯汀霍夫曼合演了百老匯舊劇《推銷員之死》。一夜之間,大家認識了這個演技實力一流的演員——約翰·馬爾科維奇。
《推銷員之死》在一年後被拍成電視電影,馬爾科維奇也參演其中,並以該片贏得一座艾美獎。
同年1984年,馬爾科維奇和金獎影后莎莉菲爾德演出銀幕處女作《心田深處》,他在片中飾演一名雙目失明的投宿者,並因此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的提名。
又是1984年,他演出了金獎名片《殺戮戰場》。
他最為人知的作品要屬1988年的《危險關係》,他在片中飾演一個風流倜儻的帥哥瓦爾蒙,其實當時很多人覺得當時的馬爾科維奇的長相是在談不上帥,但是確是一個非常能夠通過各種技巧撩動女士的心的這樣一個情場聖手。
然而最後瓦爾蒙卻愛上了自己的獵物杜薇夫人在受到梅特伊刺激後,被虛榮心所驅使,他決絕地拋棄了杜薇夫人,機械的對她重複著那句話:「對此我愛莫能助」而從那一刻起,他突然意識到了自己的人生再沒有任何價值,最後甘願死在了達士尼劍下。
馬爾科維奇後來在法國僑居十年,能講一口流利的法語,2003年回到美國居住。他一直對《危險關係》情有獨鍾,2012年故地重遊,他還執導了法國『作坊劇場』的同名舞臺劇。
1990年,馬爾科維奇參演的《遮蔽的天空》讓他體會到了雙重生活的含義。 一方面,這部由義大利導演貝託魯奇執導的文藝片讓他有了施展才華的機會,另一方面,同樣是因為文藝片,它所吸引到的觀眾寥寥無幾。
從《遮蔽的天空》之後,馬爾科維奇就變得很低調,極少扮演主角,並再也沒有出現在任何一部美國電影中,直到加入《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劇組,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因為馬爾科維奇要在片中扮演他自己。
演員約翰•庫薩克在片中飾演戈爾,一個木偶師,善於操作舞臺上傀儡木偶。生活所迫,他進入了一間紐約一間公司從事文件管理工作。這間公司在辦公大廈的七樓半,由於它只有半層樓高,所以職員們都只能拱著腰工作。
正是由於這樣,戈爾偶然發現了公司的文件櫃後面有一扇門。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戈爾進入了這扇門。當戈爾一進入門內,馬上便被吸入了其中,並飛越時空進入了著名演員約翰.馬爾科維奇的大腦中。他發現自己能隨意控制約翰.馬爾科維奇的目光,並窺探到一切約翰.馬爾科維奇的私隱。十五分鐘後戈爾自動被彈回了現實中。
這一發現令戈爾興奮不已,他決定利用這扇門做一筆大生意。
1993年,馬爾科維奇在好萊塢大導演科沃爾夫岡·彼德森執導的《火線狙擊》中扮演一名患有精神病的政治刺客,其表演出神入化,獲得奧斯卡和金球獎雙料提名。
1994年,馬爾科維奇在電視電影《黑心》中扮演科爾茲,生動演繹了一部發生在非洲的故事。馬爾科維奇定期返回家鄉芝加哥,在片中,馬爾科維奇既當演員,也是導演。
毫無疑問,演而優則導是好萊塢一條不成文的規律。作為一名出色的演員,約翰·馬爾科維奇在數十部影片中塑造了眾多神採各異的角色。如今,這位已屆知天命之年的演員從臺前步入幕後,成為了一名導演。
《樓上的舞者》是他執導的處女作,帶著他霸氣風格的電影,處理的儘是約翰·馬爾科維奇的風格。
除了導演,馬爾科維奇似乎覺得並不能滿足他,在熒幕上處處透露著詭異·奸邪·神經質氣質的老戲骨,其實是個時裝設計師。
演員和設計師,並非水火不容的兩個身份,卻在馬爾科維奇身上維繫著某種矛盾的張力。作為演員的他,避世索居,從不接受合影或籤名的請求,私生活極少曝光。作為設計師的他,卻得忍受時裝展上摩肩接踵的擁擠,仔細斟酌每一匹布料,並且討價還價。
馬爾科維奇說:「時尚很混亂,很急功近利。但它最迷人之處在於,允許你最自由地表達自己。」。
在電影裡扮演別人,在現實中扮演自己,這是大叔約翰馬爾科維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