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談一個略微沉重的話題:海嘯。為什麼要聊聊海嘯呢?因為最近新聞中地震兩個詞頻繁出現。2004年時,本人也在與印度洋海嘯擦肩而過,非常幸運地提前回國了,因此再次看到講解當年海嘯的視頻時,十分有感觸。
打開西瓜視頻,搜索西瓜視頻創作人【科學時光機】,我們會看到這次地震帶來的毀滅: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發生了一次9.3級的大地震,這次地震本身所波及到的國家包括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緬甸、孟加拉國等等。而隨後因為地震引發的海嘯則波及了六個時區,加上印度洋並沒有建立跟太平洋一樣的海嘯預警系統,因此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最新統計數字顯示: 罹難者人數超過了二十九萬,這場海嘯也成為了近兩百年來人員傷亡最嚴重的的一次海嘯災難。
後來據當時的一位倖存者回憶:海浪衝上了大約30米左右的高度,在海邊迅速形成了一道巨大水牆。海浪的前進速度非常快,岸邊的城市瞬間就被吞沒進翻天巨浪當中。
離我們較近的一次災難性海嘯,是2011年3月11日發生在日本的海嘯。當時,在日本東北部太平洋海域發生了地震,震級達到了九級,成為歷史上第五大地震。此次地震引發的巨大海嘯給日本的巖手縣、宮城縣、福島縣等地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同時引發了至今讓人不寒而慄的福島第一核電站洩露。
在此次海嘯之前,官方發出了預警。但由於對海嘯的認知不夠,收到預警後,當地還有很多人在路面上駕車行駛,還有一些人打算開著車逃往高地,但因為交通嚴重堵塞,一時間無法疏通,最後這些人都不幸喪生了。災難發生的第二十天,受災的十二個縣遇難加失蹤的人數多達兩萬七千多人。至今為止,這次海嘯和核電站事故依然讓五萬多人疏散在外。打開西瓜視頻,搜索西瓜視頻創作人【科學時光機】,播主向我們展示這次海嘯的損失數據:日本自身估算約18兆9900億日元的損失,此次災難可能讓日本的經濟倒退了整整十年。
下面我們就再來回顧一下發生在上世紀六十年的一次海嘯。當地時間1964年3月27日,阿拉斯加地區發生了9.2級大地震,至今為止,它是有史以來世界第二大地震。據記載,當時在利圖亞灣這個地方,海浪的瞬間高度達到了524米。這個數字也許抽象,那我們來做個比較:艾菲爾鐵塔高約324米,也就是說,海浪的瞬間高度峰值比艾菲爾鐵塔還要高出整整兩百米!這場海嘯波及的地區有夏威夷、日本,甚至還有南極。
阿拉斯加當地的大部分居民社區遭到了嚴重破壞,漁業設施以及當地的港口基建設施完全被摧毀。在此後的一年多時間裡,該地區大大小小的餘震一直不斷,直接財產損失就超過了五億美元。
發生海嘯時,海浪的最快速度可達每小時700到800公裡,這就相當於軍用戰鬥機的時速。以這種速度向前推進,海浪僅需幾個小時就可以橫穿整個大洋。目前全球有記載的海嘯為260次左右,平均每六到七年就可能發生一次海嘯。受地震帶的影響,環太平洋地區的海嘯次數佔到了全球總次數的百分之八十左右。
海嘯的原因多種多樣,地震絕不是引發海嘯的唯一因素。火山活動、天空物體撞擊地球、海底滑坡等原因都會引發海嘯。海嘯時,海浪波長可達幾百公裡,在傳播過程中,能量損失可以忽略不計。在海裡,海浪的高度可能不到一米,有時候也最多不過幾米高。但在到達海岸線淺水區域時,波長變短,浪高急劇增加,因此就會在岸邊形成幾十米高的巨大"水牆"。呼嘯而來的海浪每隔幾分鐘或者幾十分鐘就會重複一次,源源不斷地向堤岸、陸地奔湧,所到之處都會被夷為平地,破壞力非常巨大。
正因為海嘯的破壞力相當之大,因此我們要謹記:如果遇到海嘯,應該儘早趕往高處避難。日本海嘯的實例也告訴我們,駕車逃生往往行不通,當年很多徒步逃往高地避難的人反而倖存了下來。同時,一旦居住地接到了海嘯預警,應當儘早撤離,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具備一定的災難常識是必要的,所以小編也在這裡推薦打開西瓜視頻,搜索西瓜視頻創作人【科學時光機】,多了解一下其中介紹的相關知識。相對於那些在災難中喪生的人來講,我們是幸運的,請珍惜眼前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