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木銑(臺灣根據日本人讀「router」的發音直接進行了音譯,雙手持用的大功率的通稱「路達」,單手持用的小功率的叫「修邊機」)能用來做許許多多的木工活,包括修邊、修平、製作榫眼和燕尾榫、做搭口槽和銑槽,也可以銑制各種形狀等。
雖然在現代的木工工作室裡電木銑被認為是很重要的設備,但它還是不能完全替代手工工具。例如,電木銑銑制的燕尾榫不能實現在間隔和角度上的多樣性,也不能像手工工具做出的燕尾榫那樣精美、富有魅力。
對很多木工活(包括修邊、修平、製作榫眼)來說,電木銑都是很有用的。
電木銑其實是一個帶動銑刀高速旋轉的手持式電機,其轉速高達26 000 r/min。電機裝在一個基座上,可以通過調整改變切割深度。電木銑分為固定轉速的和可調速的兩種。可調速的電木銑不但噪聲低(因為在較低的轉速下機器是相對安靜的),而且也更實用,因為直徑較大的銑刀應該在轉速較低的情況下運轉。
對電木銑而言,一個特別有用的附件是電木銑臺。電木銑被倒置安裝在臺面下,其銑刀從孔中豎直向上伸出臺面。這種設置能讓你朝著固定的銑刀移動板材,而不會使板材跑偏。
比起手持式電木銑,臺型電木銑更易於掌控。
下壓式電木銑的電機具有沿著帶彈簧的導柱上下滑動的功能,當機器還在運轉時,這個功能允許銑刀在底座裡下降或者抬起——這對於製作榫眼以及製作一端或者兩端隱蔽的槽是特別有用的。
舉個慄子~(用下壓式電木銑做榫眼)
如果你打算手工切割榫眼,不妨考慮使用下壓式電木銑和一個簡單的榫眼盒來做。下壓式電木銑的電機即使在運轉時也可以穿過底座向上或者向下移動,從而能有效地抬起或降低切割頭,還有可調的限位裝置用來決定切割深度。
1.在電木銑上安裝上切式螺旋型銑刀,銑刀的直徑與榫眼的厚度相等。
2.在工件上劃出榫眼線。
3.把工件放人榫眼盒,並用一塊廢木料將其支撐住,使需要銑制榫眼的一側正好位於盒子邊緣的下方。將工件用夾子或者楔子固定住,要確保盒子本身也被夾子或者木工桌上的兩個限位木塊固定住了。
用楔子將工件固定在榫眼盒裡,使工件的上側面正好位於盒子邊緣的下方。
4.在機器關掉的情況下,降低切割頭,直到它剛好碰到工件的表面。從這一點起,設置好銑刀即將進入工件的深度。然後將銑刀抬起,使其回到電木銑底座上面。
5.將電木銑的直線導軌抵住榫眼盒的外邊並設置好,使銑刀直接落在要銑制的榫眼位置的上方。
6.銑制榫眼。先在榫眼的兩端靠內側各鑽一個孔,然後通過多次水平銑削,逐漸去除中間的廢料。
把直線導軌抵在榫眼盒的外沿上,通過多次的水平銑削(每次只把銑刀向下降低1/8 in,即0.32 cm)銑出榫眼。
7.要做出完全居中的榫眼,就將工件在盒子裡掉個頭,再做一次全深度的切割——讓銑刀從榫眼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如果你要用機器去切割榫頭,那麼你通常需要一個居中的榫眼,而使用手工工具就沒有這個要求了。
8.用鑿子將榫眼的兩端切割方正,還有一個方法是用銼刀將榫頭銼圓。
提示:為了重複銑制榫眼,你可以在榫眼盒的頂部釘上限位木塊,將銑刀的活動限制在榫眼的範圍之內。如果你在榫眼盒的裡側標記出了第一個榫眼的位置,那你只要把接下來要銑制的榫眼精確地放在這個位置上,上面的限位木塊就可以幫你很方便地銑出這些榫眼了。
電木銑是通過夾頭的容量和電機的功率進行區分的。夾頭是一個容納銑刀柄部的套筒。電木銑的夾頭容量一-般是1/4 in(0.64 cm)和1/2 in(1.27 cm)。因為銑刀的柄越粗,就越不易在使用中晃動,所以當加工較大的板材時,大容量的夾頭就是一大優勢。
木工用電木銑的功率範圍通常為1/2 hp (372.85 W)- 3 hp(2237.1 W)。一個家具製造商需要一個具有3 hp(2237.1 W)強勁動力的電木銑,但是對大多數家具製作者來說,小功率的電木銑就可以了,這樣噪聲也小。如果我只能有一個電木銑,我想它應該是11/2 hp(118.55 W)可調速的下壓式電木銑,而且配有兩種夾頭,分別是1/4 in(0.64 cm)和1/2 in(1.27 cm)。
電木銑的銑刀的刀刃是用高速鋼或者硬質合金做的。硬質合金比較貴,但是相比於高速鋼,它能保持鋒利的時間要長得多,所以物有所值。用於修邊、修平和製作搭口槽的銑刀通常附有軸承,其功能類似於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