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市井財經專欄作家 葉克飛
回家就換拖鞋,這是大多數人的生活習慣,但也正是因為太過熟悉,很多人都未曾想過:拖鞋何時發明,從何而來?
後跟全空,只有鞋頭的拖鞋,起源說法不一,因為它在諸多國家都早早出現,很難分清先後。但不管在哪國,它都有一種自由氣質。原因很簡單,再合腳的鞋對腳都是一種束縛,拖鞋則不同,它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的雙腳,帶來無拘無束感。清代的徐珂就曾寫道:「拖,曳也。拖鞋,鞋之無後跟者也。任意曳之,取其輕便也」。
拖鞋的歷史
有一種說法,指拖鞋起源於日本明治時代,得野利三郎於公元1876年發明了拖鞋。這顯然是錯的,無論是原始拖鞋還是現代意義的拖鞋,起源都非日本。
即使是將木屐當成拖鞋的原型,那麼最早發明的也不是日本。
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寧波慈湖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發現了兩隻殘存的拖鞋,形制和現在的人字拖幾乎一樣,只是材料不同,鞋底是木頭製成,實際上就是木屐。有傳說大禹治水時發明了木屐,這個就無從考證了。
當時的木屐和現在的拖鞋絕不僅僅是材質不同,使用領域也不一樣。現在的拖鞋主要在家裡使用,但在古代中國,基本都在戶外使用。木屐下面有齒,前後各一,高几釐米,主要是為了避免下雨天走路時弄髒鞋子和腳。
木屐留下的最經典故事當時吳王夫差與西施,傳說西施來到吳王宮後,夫差就專門為她建了一座「響屐廊」。因為西施穿著木屐從這座廊中走過時,木屐與地板的觸碰聲十分好聽。宋代王禹寫過《遊靈巖山·響屐廊》一詩:「廊壞空留響屐名,為因西施繞廊行。可憐五相終死諫,誰記當時曳屐聲。」
南北朝時期,木屐稱「呱噠板兒」,經過謝靈運改造後,就成了赫赫有名的「謝公屐」。謝公屐的最大妙處在於鞋底的兩個齒可以活動,用於登山。上山時取下前面的齒,下山是則取下後面的齒。
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顯然更喜歡拖鞋,所以木屐「各處皆雨時所用,閩人亦然。粵人則不論晴雨,不論男女,皆躡之」。
南宋時,官員周去非出仕廣西,記載了當地交趾人所穿的兩種皮拖鞋。一種以皮為底,中間有一個一寸長頭帶骨朵的小柱,用腳趾夾住行走,類似我們現在的人字拖。另一種以十字紅皮安置在皮底上,以足穿入而行走。
這種皮革制拖鞋在中國歷史也很悠久,唐朝以前多用蹤履、級履、革鞜和麗履等稱之,唐代後常用皮屨、革屐和跣子等。《莊子》中有「原完華冠跳履杖藜而應門」,即指皮拖鞋。
古埃及的拖鞋歷史更為悠久,二十一王朝時期的黃金拖鞋就是明證。以純金製成的它,大概完成於公元前1085至公元前445年間,目前藏於大都會博物館。
當然,它可不是歷史最悠久的拖鞋。人們發現的最古老埃及拖鞋現存於大英博物館,距今已有3500多年,由埃及當地的紙莎草製成。
在古埃及,拖鞋可不是普通人能用的玩意兒,而是法老和貴族們的專享。即使地面滾燙,當時的民眾也只能光腳而行,可見拖鞋的金貴。
現代意義上的拖鞋,主要指塑料拖鞋。跟很多人想像不同,塑料拖鞋的歷史其實很短,上世紀50年代才在法國誕生。中國生產塑料拖鞋也不晚,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生產。
直到今天,塑料仍然是拖鞋的主要製作材料。此外,還有橡膠拖鞋、布拖鞋和毛絨拖鞋等,皮拖鞋、木拖鞋和竹拖鞋等也有市場。
在鞋底方面,最常見的是TPR底,據說分為軟底、硬底和側縫底等,最大特點就是防水和耐磨。酒店拖鞋和沙灘拖鞋普遍採用EVA底,這種材料在韓國也常常用於家用拖鞋,特點是輕便柔軟,而且易加工和黏合。韓國和日本還很流行PVC底,即在EVA底外包一層皮革後所合成的一種工藝,不易沾染灰塵,清潔十分方便。
許多家庭都鋪了木地板,最適合的拖鞋是布底拖鞋,大致有麂皮絨、帆布和拖把絨等。這種拖鞋可以放進洗衣機清洗,也不會刮壞地板。不過總體來說,這類拖鞋製作工藝要求較高,而且受眾群體較小,生產的廠家不算多。
因為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所以功能性拖鞋越來越多。有些是實質性需求,比如防靜電拖鞋,採用靜電耗散型材料PU(聚氨酯)製作鞋底,既舒適透氣,又適合靜電敏感區域內使用,尤其是無塵生產車間、半導體製造業和電子顯像管制造業等。
也有些需求屬於錦上添花,比如USB拖鞋。它其實是內置USB發熱片的拖鞋,利用USB埠電源來加熱拖鞋內的片狀材料,適合冬天穿。美國還有人發明了照明拖鞋,安裝了LED燈,能夠在黑暗環境中自動照亮前方6米到7米範圍的空間,免去了起夜的人在黑暗中提心弔膽摸索前行的煩惱。這種拖鞋前端裝有LED燈,當內置感應器感受到黑暗環境和有人穿上它時,就會自動照亮前方。
日本還發明過自動拖鞋,發明的公司將之用於自己旗下的全自動化旅店。客人一開門,拖鞋就會自動來到腳邊。
至於保健理療拖鞋,那就純屬噱頭了。
拖鞋不等於廉價和隨意
我們在超市買拖鞋,十幾塊錢就能買到一雙,好一點的也不過幾十一百元。但千萬別以為拖鞋就等於廉價,如果你真想為自己選一對好拖鞋,沒有幾百上千肯定是不行的。如果要求再高一點,幾萬元也是尋常事。
有個評測介紹過幾款好拖鞋。在不包腳跟的傳統拖鞋方面,有Derek Rose的Morgan Calfskin Leather。Derek Rose是家居服飾類品牌,1926年創辦,目前是世界上最頂級的睡衣品牌。英國王室和許多明星、政要都穿這一品牌的睡衣,它還出現在哈利波特和福爾摩斯的影視劇裡。
這款拖鞋由小牛皮製成鞋面,絨皮製成內層和鞋底,柔軟而承託力強,大概八九百元人民幣一雙。Church's的Perseus slipper大概千元左右,因為被Prada收購,所以產量增加,是比較容易買到的大牌拖鞋。Loro Piana的Luis Cashmere slipper以羊絨製造鞋面,鞋底是絨皮,價格4500元人民幣。
最誇張的當屬Harrysof London的alligatorslipper,Harrys ofLondon是一家2000年才成立的英國公司,以新潮休閒著稱,號稱鞋子能適應各種環境,而且喜歡用各種珍貴皮質材料。這款拖鞋是用短吻鱷皮製成,所以價格也是驚人的3495英鎊,折合人民幣三萬元。
天冷的時候可以選擇包住腳跟的拖鞋,評測中推薦的品牌還是Derek Rose和Loro Piana,價格與不包腳跟的相仿。
在歐美地區,酒店都不提供拖鞋,所以旅行拖鞋是許多人的必備,也有許多品牌可供選擇。評測中推薦有La Portegna的Travel Slipper,這個品牌來自西班牙一個小鎮,拖鞋可摺疊,且輕便舒適,價格也不算太貴,人民幣七八百元。John Lobb則有一款Folding Slippers with case,一千多元一雙,鞋底很薄,只能室內使用。
此外,巴西的拖鞋在業內也很有名氣。向以慵懶自由著稱的巴西,同時也有著最適合穿拖鞋的氣候,所以拖鞋產業在巴西也極具規模。比如Havaianas就是非常知名的品牌,以色彩鮮豔著稱,百分百橡膠原料也營造出舒適柔軟效果。
當然,拖鞋裡最奢侈的還不是鞋業大牌,而是奢侈品牌,比如Gucci就有昂貴的拖鞋款式,但不僅僅是家居所用,而是可以穿出去。
中國是拖鞋第一生產大國
中國拖鞋市場有多大?大到你無法想像。從商場到超市,從白天集市到夜市地攤,拖鞋無處不在。早在2017年時,中國拖鞋市場就已達到200億規模。
拖鞋的兩個最大產地,一是號稱世界工廠的義烏,一是佔據世界鞋業極大份額的晉江。
因為國產拖鞋走低端路線,利潤很低,一直都被視為低端產業。近年來電子商務興起,做大了它的市場規模。只是市場競爭太大,廠家習慣價格戰,所以利潤不但沒有上升,反而下降。有些聰明的經營者選擇避開這灘渾水,藉助電子商務,專注海外市場,倒是相當成功。
在品牌方面,始於1990年的耀利算是國內最出名的,規模也最大。源自晉江的恆人同樣始創於1990年,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拖鞋和涼鞋生產商之一。
始創於2002年、源自美國的上海卡駱馳,江蘇的快鹿,晉江的賓龍,泉州的寶人和北京的足間舞等也都佔據了一定市場份額。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品牌大都有相當穩定的出口量,比如寶人就有幾千萬雙的年出口量,遠銷至歐美市場。
拖鞋代表自由
說起拖鞋與自由,最容易讓人想起的是周星馳。尤其是《功夫》裡,從包租婆到火雲邪神,哪個沒穿拖鞋?包租婆的人字拖能當風火輪,火雲邪神的十字交叉藍綠版塑料拖鞋一度同款熱賣。而在《食神》和《喜劇之王》裡,周星馳都有過西裝配拖鞋的裝扮。
如果認為拖鞋出不了門,那就錯了。有走紅毯的明星穿拖鞋,加長豪車裡的中東富豪也常穿拖鞋,穿著高跟鞋風風火火走過的女高管,也往往會在辦公室裡常備一雙拖鞋。在廣東的村子裡,穿著背心拖鞋,提著兩條魚一袋青菜從寶馬7系上走下來的包租公也不會少見。
而在家裡,拖鞋更是象徵著自由。一進門口把鞋蹬掉,換上拖鞋,然後把自己扔進沙發的場景,曾在無數人身上上演。
拖鞋的最著名擁躉其實是馬克·扎克伯格。FACEBOOK的另一位創始人曾經這樣評價小扎:「他說過要建一個公司,這樣他就再也不用給別人工作了,也沒人會警告他不能再穿拖鞋上班。」
也是因為小扎,拖鞋成為IT精英的時尚。
其實美國人接受拖鞋,還是因為二戰後從日本的傳入。尤其是夏威夷和加州,絕對是跟印度、巴西、東南亞齊名的拖鞋聖地。
不過在美國主流社會,一直認為拖鞋不能登大雅之堂。2011年,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回夏威夷度假,被媒體拍到穿人字拖的畫面。許多美國人甚至表示不適,發出「天吶,我之前從來沒有見過任何一位總統的腳趾」的驚呼,但也有人說,歐巴馬從小就在夏威夷長大,穿人字拖很正常。
其實那時的美國已經有了國家拖鞋日。這個日子源於2005年的一次事件,當時美國西北大學女子曲棍球隊前往白宮參觀,許多隊員穿著人字拖進入,引發公眾激烈討論。
但這些隊員選擇在網上拍賣自己的拖鞋,並把籌得的一千多美金捐給癌症患者,以此表達自己的態度。此事贏得了年輕一代的認同,許多人也因此不再認為拖鞋不正式。兩年後,美國將每年六月的第三個星期五定為拖鞋日。
不過,真正的拖鞋王國既不是美國,也不是巴西,而是菲律賓。
因為菲律賓地處熱帶,終年炎熱潮溼,所以人們一直有穿拖鞋習慣。在製鞋之都裡琉鎮,每年還有盛大的「拖鞋時尚秀」。這裡生產的拖鞋以當地特有的馬尼拉麻、芭蕉葉纖維和橡膠等原料手工製作,極具海島風情,而且價格不高,貴的也在五十元人民幣以內。
在菲律賓,人們可以穿著人字拖打籃球,可以穿著拖鞋開計程車和公交車,以至於政府為了避免危險,出臺規定禁止公交車司機穿拖鞋工作。即使是在高級宴會上,政要和明星也常常穿著拖鞋出席,當然,是經過特別設計的款式。
拖鞋在設計界一直是寵兒,尤其是充滿隨性和自由精神的人字拖。無論是拖扣還是鞋面,都是創作的最好平臺,無數設計師在此揮灑創意。當然,普通人也可以設計專屬於自己的人字拖。這恰恰是自由的最好詮釋。
不過象徵自由的拖鞋,在日本就變得非常不自由。一來日本的拖鞋種類非常繁雜,用於不同場合和房間,比如室內拖鞋和浴室拖鞋等,二來拖鞋是禮儀的一部分,所以規矩很多。這些規矩和禮儀,完全消解了拖鞋的舒適性,但日本人為了規矩,顯然可以犧牲這種舒適。
這可能是拖鞋世界的唯一例外。
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市井財經立場,且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