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訊日前,第16屆CSTRO學術年會在深圳會展中心召開,本次會議聚焦放療前沿,全面系統地介紹了當前國內外放射治療的前沿技術、最有價值的學術研究、新進展及新資訊,為來自國內外參會代表帶來了一場為期3天的學術盛宴。
本屆大會的關注點仍在精準放療。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省腫瘤醫院院長於金明院士在「精準放療新實踐」為主題的演講中指出,隨著精準醫學技術與其他手段的精準融合,放療新設備、新技術不斷發展,各癌種的生存率不斷提高,放射治療正從精準放療走向智慧放療時代。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國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赫捷教授表示,近年來中國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已經大幅提高,2005年我國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是30.9%。經過十年的努力,這一數字上升到40.5%,提高了近十個百分點,但與歐美發達國家近70%的5年生存率相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此外,我國腫瘤防控工作機制及網絡已初步形成,建立了國務院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和腫瘤質量管理控制體系。同時搭建了以大數據為基礎的質控平臺,用信息化手段推動腫瘤診療指控發展。
中華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主任委員王綠化教授介紹了近期完成的全國放療行業情況。他首先指出放療在惡性腫瘤治療中的巨大需求,根據2019年最新統計,新發病例數392.9萬,癌症死亡數233.8萬,其中男性高於女性,新發病例數城市高於農村,標化死亡率城市低於農村。放療作為腫瘤三大治療手段之一,60%至70%的惡性腫瘤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放射治療。而中國大陸每百萬人擁有直線加速器僅為1.57臺,遠低於美國12.4臺,甚至沒有達到世衛組織(WHO)建議的2至4臺。IMRT、SBRT、VMAT、TOMO技術逐年遞增,但整體比例低,小於20%。對比歐美、日本等國,中國放療質子重離子技術少,在建的質子重離子項目少,差距很大。與此同時,從事放療專業人數對比2017年降低了2.3%,比例配置仍需優化。
王綠化建議,要充分利用腫瘤大數據、推行醫聯體建設,擴大基層放療範圍,加強住院醫師培養和國際技術交流,深入推進人工智慧等技術研發,推行癌症篩查區域覆蓋和早診早治,推動「到2030年,我國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不低於46.6%的目標」。
此次調研覆蓋了29個省的1442家放療單位,是歷年來覆蓋範圍最廣、調研機構最多的一次行業普查,有利於全面掌握行業信息,客觀反映行業存在的問題,為規範放療行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據了解,全域醫療集團為本次調研的數據採集、分析、挖掘等,提供了有力支持。
(編輯孫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