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在如今高度智能化的時代下,手機打字、電腦打字等已經是每一個人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的拇指工作。不論是和朋友微信聊天、工作交談、還是各類信息搜索,一個人至少在平凡的一天時間裡不知不覺間打出了成千上萬的字符,並且,漢字和英文作為最常用的兩種切換語言,加起來幾乎佔據了當中全部的打字工作量。
然而,如何讓輸入法能夠自動識別中英文輸入,實現無縫自由切換?相信是很多用戶非常頭痛和迫切想要實現的功能。目前,市面上主流輸入法工具非常繁多,但大多大同小異,功能同質化嚴重。如果想要解決掉上述麻煩,其實對一款輸入法的AI能力考驗極強。作為中國在AI人工智慧研究最深的科技巨頭,百度輸入法率先打破行業先例,為用戶實現了中英無縫切換。

百度在今年1月份於自家百度輸入法內上線了「中英自由說」新功能,即無需切換,在同個語音識別模型下可以智能判別用戶語音輸入的語言並進行邊說邊上屏的快速準確識別,由此成為了業內首家支持中英文輸入免切換的輸入法。千萬不要小看這一新功能所帶來的驚喜,在微博上一個由老外評價該功能的短視頻就迅速爆紅,播放量高達119萬次,評論1437餘條,點讚量1800多。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視頻當中,老外David操著一口不太流暢的普通話,先是抱怨了自己來到中國後對漢語輸入的強烈困擾,尤其是在微信打字聊天、以及不斷切換中英文輸入所造成的誤會和麻煩。接著,便對百度輸入法的「中英自由說」功能進行了實際體驗。
在輸入法面板長按空格鍵進入語音輸入狀態,選擇中英自由說,無需提前設定特定語種,直接說出漢語or英語,百度輸入法即可迅速識別,並立即將說的話轉化為文字,速度簡直是快、準、狠。

更騷的是,David還在視頻中當場給小姐姐用「中英自由說」功能編輯了一首情詩,隨意地說出混雜著漢語和英文長句子,然而,最後當然還是沒能夠難倒百度輸入法,依然用快速、準確的AI能力識別並顯示了出來,連標點都不帶出錯。

在和哥們日常聊天約飯的時候,朋友發來「David,今天下大雨,你看我5000塊的AJ鞋都get wet了,so sad。」時,David立即也能夠以同樣中英文夾雜的形式回復道:「Well,那你真不小心,還好我總是drive out。」,類似這種高難度中英文夾雜的語句,百度輸入法的語音識別統統不在話下。

在體驗過後,David表示,在現在這樣開放的社會下,不少學習外語的在校學生,以及在外企工作的白領們,亦或者像他們這種外國留學生,平時或多說少都難以避免中英文夾帶的battle,因此,百度輸入法的新功能既能方便輸入、解放雙手,又能避免髮長段語音不方便對方收聽消息的困擾,對己對人都省心、便捷。

看似一個小小的簡單新功能,卻能在網際網路上掀起如此大的爆紅熱議,百度輸入法的這個功能果真是廣受好評。事實上,為何此前沒有其他輸入法能實現這一點呢?答案當然是和百度強大的AI技術儲備有關。
據悉,「中英混合說」是基於百度世界領先的語音識別算法SMLTA模型,經過對中文音節和英文音素混合建模,並基於海量純中文、純英文和中英文三類大數據進行模型訓練,再將純中文、純英文和中英文三類語言模型並行解碼,融合標點和大小寫進行處理。一個功能上線的背後,是極具複雜、龐大的處理流程和技術工作量,也是百度員工巨多精力和心血的智慧結晶。

眾所周知,作為中國BAT三巨頭之一的百度,已經紮根AI人工智慧很久,並將其提升到整個公司戰略,所下的賭注和謀求甚大。根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2019年發布的人工智慧技術趨勢報告,百度是唯一入圍全球人工智慧專利申請前30強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且在深度學習領域的專利數量位居全球第二。
此次旗下百度輸入法所實現的業內首個「中英自由說」功能正是百度在AI人工智慧方面實力展示的冰山一角,但無法否認的是,這樣一個看似很小的新突破,對於很多普通用戶們來說,卻極大程度上提升了日常生活、工作上的溝通效率,所帶來的驚喜遠超乎想像,是加速推動中英等語言交流,造福全人類的良心之舉。

最後,更貼心的是,不單單是不同語種間的準確快速無縫切換,百度還錦上添花推出了方言自由說、識別準確率達到在線語音水平的離線語音等眾多強大功能,解決了中國因地域遼闊而形成的方言繁多的交流差異,以及沒有網絡支持下的緊急情況使用等急切問題,各個方面它都給你想好了!
當下,百度輸入法也已經發布了最新v8.6版本,在強大AI功能加持下,新增了一鍵連發的AI鬥圖、分APP場景的智能預測等強大功能,各項功能進一步加強完善,大家還等什麼呢?趕緊去親身體驗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