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看這部電影純粹是為了霆鋒去的,但劇中霆鋒的角色卻跟以往帥氣的形象搭不上邊,很難想像霆鋒會接這樣的角色,但我個人又覺得劇中的阿四傻乎乎的很可愛。拋開強大的演員陣容不說,整個觀影途中,我的眼圈都有些泛紅,心底的氣血也不斷在上湧,我想應該說就是每個人心底都有的愛國情懷!原以為這又是我們所想像的那種激起國人愛國情操的電影。到目前為止,從梅蘭芳、霍元甲以及葉問,陳凱歌、陳可辛等導演都擅長用賺人熱淚的方式去歌頌忠貞愛國。但我想說的是,十月圍城顛覆了所謂的『愛國電影』要表達的義憤填膺,當然其中還是有陳如白以及李玉堂父子等人,明白時局動蕩之下,體會到當時的中國人要面臨的『亡國』危機。
李重光面對自己父親的責難,仍堅決的說『我不作亡國奴』!這一幕是最打動我的,當然重光的父親,也就是王學圻所飾演的李玉堂,在戲裡更是充分展現了犧牲的矛盾情感,這是所有的角色中,最能凸顯犧牲的難處不在於痛苦的死亡,而眼見自己最珍愛的獨子赴死的悲痛。即便是一開始就打算犧牲自己成就大義的陳如白,也不忍卒讀這樣的父子情深。
全部的角色,只有這三個人是清楚的知道今天的犧牲,所為何來。這也是我們所期待的愛國情操。然而,這樣的愛國情操是否真的神聖不可動搖?看看李玉堂吧。人總是自私的,縱然可以犧牲自己的性命,卻絕對不讓自己的兒子踏上革命一路,而這樣的犧牲卻也真實的讓人鼻酸,不致於讓犧牲格外的崇高,碰上了私益,又有多少人可以無私無我的奉獻全部呢?
故事是從國父抵港前的暴風雨的寧靜說起,隨著時間一點一滴的流逝,採用我們寫作文常見也是最安全的寫法,鋪緒一段故事的開始。在這部電影裡頭,時間變得分外重要,從抵港到離港,分秒必爭的一小時,每個人的犧牲都象徵著用生命、血淚去爭取來的片段,如此以命相搏,只為了讓國父能善用時間,將革命計劃充分的講解。這當中有人活了十七年、有人活了五十多歲、更有人已經有了妻子、兒女,犧牲生命就等於放棄人生的一切,可能只是短暫的五到十分鐘,抱著能拖多久是多久的心情,於是電影當中不乏分針與秒針的對話,此時,無聲勝有聲。
就像所有看過電影的觀眾所想的一樣,每一個犧牲生命的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甚至每一個人的故事都值得拍成一部電影。但在這個故事當中,都不重要了。
真正重要的是,你的犧牲可以換取多少的時間?至於背後的辛酸血淚,只能是輕描淡寫的告訴觀眾,沒錯,這些犧牲的人就跟你我一樣,有父母有子女也有家,可是他們卻願意犧牲生命,這是高尚的情操嗎?是嗎?我想,導演也丟了一個問題給所有的觀眾。除了陳如白、李玉堂父子之外的其他人,沒有一個人知道要保護的對象是誰。更沒有人去計算如此的犧牲只為了須臾的停留,值得不值得?
任何一個有大腦的人都會搖頭嘆氣,怎麼會這麼傻?真是一群死的不明不白的笨蛋。也確實是這樣,更因為他們的傻,成就了這樣的一段故事,要表達的是什麼?跟隨國父的陳如白可以用一番演講說服李玉堂捐款,李玉堂也可以照本宣科的將這樣的演說去說服更多知識分子,更遑論熱愛 國父思想的李重光,願意為『偶像』而死,又或者是一股不願意成為『亡國奴』的志氣、更可能只是因為為了維繫抽籤的公平性,李重光即使怯懦的不斷發抖,但也在最後一刻,以一種成仁取義的微笑,釋懷一切。
賭徒沈重陽根本不在乎國父是誰,曾經他還想方設法的幫清廷搞破壞呢,一心一意只想要多點錢去賭博,但因為愛人的一句話,因為不想讓自己從未謀面也未曾相處過的女兒瞧不起自己,於是拚了命的去保護『李玉堂』,自己愛人的現任丈夫。車夫阿四隻識得五十八個字,更別說去看的懂所謂的民主真諦,一心只想迎娶阿純的阿四隻是單純想要保護少爺李重光,主僕情深從電影當中阿四願意替重光擋李玉堂抽打的那一幕可知端倪。
戲班之主方天,也從不是為了國父而反清廷,只不過是為了洗刷自己是叛國賊的罵名而不得不推翻清廷,可悲的是,總覺得陳如白是利用了戲班的這一票軍人內心的自尊感作祟,這也是為何方紅總無法理解父親想法的原因吧?臭豆腐小販王復明的角色可以說是全戲的甘草人物。不過也正因為他的個性爽朗,甚至有點傻氣,才能什麼都不問的,一說到要殺壞人就興奮的非要參一腳不可。然而像這樣的人物看似無知,但卻有很強大的力量。
警司史密夫則是一個看似中立,其實還是無法磨滅自己是中國人的本性。縱然取了個洋名,說了道地的英語,甚至在洋人的領域當官,李玉堂一句『不要忘了你是中國人』,直接了當的敲醒了他內心的澎湃。
我想大部分人看完電影後都會有些失望。這部電影沒有如集結號那樣浩大的場面,更沒有灑狗血的劇情,就是一般般的市井小民,為了內心想要堅持的事情而努力著,而且就只是那說短短的一個小時,犧牲了六個人,說是義士,我想言過其實,頂多只能說,這六個人死得其所,知道自己犧牲是為了什麼,那就夠了。至於刺客閻孝國,他的名字就給人『愚忠』的感覺,而愚忠也罷了,姓閻,讓人肅穆,也代表著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閻羅無情。而最後他根本只是殺紅了眼,連轎子裡頭的人是誰看都沒看就猛砍,最後還驕傲的說已經報國,應驗了陳如白所說的,頭腦愚頓。
可惜,像這樣以時間作主軸的說故事方式,導演還是沒辦法把這個故事說得很流暢,我覺得這是整部電影中的敗筆。而且本片所起用的大部分演員都是港臺明星,整體給人的感覺不是很搭調,年代感與人物的厚重感並沒有表現的很透徹,而且演員們的表演過於用力,倒是國父一角,雖然十月圍城的那一小時都是為了他,不過臺詞卻少的可憐,連露臉都是最後才出現,綜上所訴,十月圍城這部電影有些過於形式化,內在的核心思想表訴的比較淺,應該把它歸類為劇情片,雖然這樣的劇情大部分的影迷可能會預料到,但其中導演也花了不少心思安排角色,即便在整體的故事線條上稍顯不流暢,但我覺得導演的出發點是好的,至於影片的好與壞,就留給時間去驗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