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聲太大總歸是不太好的,噪聲是影響人們工作,學習,休息的聲音。對噪聲的感受因各人的聽覺,感覺,習慣等因人而異,因此噪聲是一個主觀的感受。一般來說噪聲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交談或思考的聲音都可以叫為噪聲。當然了動物們也是會發出噪聲的,今天看看到底是誰最厲害了!
第五名:鬣狗
鬣狗,112分貝。在非洲大草原上,入夜後草原深處會傳來令人毛骨悚然的嚎叫聲,那是鬣狗在圍捕獵物或互相打鬥。它們能發出十多種叫聲,這對於它的生存來說十分重要,因為它經常在夜間活動,必須依靠不同的叫聲來加強群體成員之間的聯繫。但這些叫聲差不多都非常奇特,常常令人聽了感到毛骨涑然。尤其是在一旦尋找到食物,或者發情的時候,所發出的一種強烈的叫聲,更是令人膽戰心驚。
第四名:獅子
獅子,114分貝。獅子的叫聲更低沉,傳播的距離更遠。更何況獅子的叫聲是吼出來的,還有有一個成語叫做河東獅吼。我想這有大半部分的原因就是因為獅子的吼叫聲真的是很大吧!相比於老虎獅子也是絲毫不遜色的。
第三名:非洲象
非洲象,117分貝。非洲象行走時步子邁得很大,每一步都儘量高高地彎起腿,跨得遠一點,很適於膛過泥地。為了採食,一年要走16000公裡,遷徙的路線往往還要穿過溪流、湖泊、沼澤等,使它的一生就像一次極有耐性的漫長的尋食旅行。茂密的森林也不會使象群失散、迷路,因為每個群體都有自己聯絡的聲音和氣味,無論走出多遠,都可以找到家族的去向。它依靠額上的一個能震顫的部位發出聲音信號,頻率大多在低頻的14-24赫茲之間,人耳不能聽到,但也包含一些人耳可聞的諧波。作為地球上體型最大的陸生動物,大象的聲音真不是蓋的。
第二名:吼猴
吼猴,140分貝。吼猴的舌骨非常發達,在晨昏活動、遇到敵害或爭奪領地時,可發出巨大吼聲,1.5千米以外都可聽見。吼猴的名稱也是由此而來。植食性,以植物果實、樹葉等為食,食量很大。樹棲,極少到地面活動,以潮溼樹葉或露水解渴。吼猴的叫聲洪亮緣於它們增大的狀如貝殼且與氣管相通的舌骨,這就形成了一個類似共鳴腔般的結構。它們的吼聲可以傳到3到5公裡遠,清晨的林中更顯得格外清晰。吼猴雖然叫聲震耳欲聾。
第一名:鯨
鯨,230分貝。藍鯨是世界上最大聲的動物,藍鯨在與夥伴聯絡時使用一種低頻率,震耳欲聾的聲音。這種聲音有時能超過180分貝,比你站在跑道上所聽到的噴氣式飛機起飛時發出的聲音還要大,有一種靈敏的儀器曾在80千米外探測到藍鯨的聲音。通過距離藍鯨1米參考壓力一毫帕的測量,估算藍鯨的聲音在源頭處可以達到155~188分貝。即使考慮到水和空氣的不同的阻抗,不同的標準參考壓力,空氣中的等價聲音範圍仍有89~122分貝。作為比較,風鑽的聲音大約100分貝。但人類可能無法體會到藍鯨是聲音最大的動物。所有的藍鯨種群發聲的基頻在10~40赫茲,而人類能夠察覺的最低頻率是20赫茲。藍鯨的聲音持續時間為10~30秒鐘。鯨發出如此驚人的響聲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