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放出了一段視頻,視頻中十幾個男孩跪在女孩面前,一邊抽自己臉,一邊說著「我錯了」。視頻曝光後,迅速引發輿論關注,網友們紛紛留言評論。
有不少人指出這可能是演藝專業的學生在做天性訓練,大家沒有必要太過上綱上線。但也有人將此事扯到了男女平等的高度。「不要女德,男德就可以嗎」、「這可能就是某些人口中所謂的男女平等吧」。不少人認為,這是「女拳」對男性「壓迫」的體現。
11月29日,涉事藝術培訓學校的工作人員回應稱,這其實是孩子們匯報演出排練的一個片段,學生們此舉完全是按劇本行事。
如若該機構所言非虛,那麼大家完全沒有必要為此太過計較,演員只是劇本的執行者,不應為角色的三觀買單。
以大家兒時的童年回憶容嬤嬤和安嘉和為例,這兩位演員在劇中的表現不知給多少觀眾留下了心陰影。但他們畢竟是反派角色,指望他們溫良恭儉讓是否有些強人所難呢?
戲劇中允許家暴的丈夫存在,也允許殘暴的嬤嬤存在,自然也允許出軌後低三下四,抱著妻子大腿跪求複合的渣男存在。這只是每個演員在訓練的過程都會遇到的事情,不值得大家過度關注。
我們要關注反而是在該事件中顯露出來的男女對立問題。近些年網絡上的男女問題變得越發嚴重了起來,如果大家經常使用微博、貼吧、知乎或者豆瓣,一定都會對此深有感觸,因為每隔幾天便會有相關的文章登上熱門,被推送給更多用戶。
「極端女拳」有大本營,「極端男拳」也有,雙方各自佔據自己的輿論陣地,對外輸出男女對立觀點,彼此間互相看不上,但也很少直接衝突,只是在網絡上隔空喊話,虛空打「拳」。
男女平權運動本是一件好事,這件好事是如何一步一步演化成男女對立的呢?首先我們可以試著分析一下男女對立是如何產生的。男女對立問題其實折射出了女性地位的提升。
儘管女性在現代職場中還面臨著諸多歧視,但和舊社會相比,女性其實可以勝任社會絕大多數的崗位,男女之間工作能力的差距也並沒有顯著的不同,女性收入顯著的提升了。
與此同時,安全的社會環境和網際網路服務業的迅速發展使得普通男女即使脫離了家庭,也能較為舒適的獨自生活,城市女性大多不再被束縛於家庭之中,女性正逐漸從舊式家庭關係中解脫出來。
有了獨自生活的底氣和充裕的經濟能力,女性群體自然會要求更多的話語權。
因此,在我國「田園女權」有了生存土壤。在外國「metoo」等女權運動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這本就是個女性試圖發聲的時代。但可惜的是,這也是個經濟發展減速的時代。
「男拳」「女拳」們經常爭論的問題其實不是什麼新鮮事。
以天價彩禮問題為例,「極端女權」大多站在女性一方,她們中有人認為在婚姻中女性要承擔更多的風險,彩禮是婚姻的保險金,也是丈夫為了冠姓權給予的補償,是不得不要的。
「極端男權」則認為「天價彩禮」是打向男權社會的一記耳光,認為這是女性在試圖騙取男性的資產,對彩禮這件事持全盤否定態度。
但彩禮問題其實已經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彩禮可能是一間共同居住的房屋、幾件黃金翡翠製成的首飾、幾床豔麗舒適的床上用品,或者是一些簡單的家電。
進入21世紀之後,彩禮才逐漸轉變成現金支付,其金額也隨著時間推移逐漸變的誇張了起來。
之前雖也偶有「天價彩禮」的新聞,但並未如現在這般引起全民討論。是什麼讓彩禮問題成為「男拳」、「女拳」之間爭論焦點的呢?自然是略顯疲軟的經濟,以及居高不下的房價。
彩禮不再是兩人婚姻中的小小點綴,變成了兩個家庭之間重要的經濟議題,女性希望通過彩禮為自己的婚姻增添一些安全,而男性則希望女性可以儘量體諒自家經濟狀況,不要提出太過苛刻的要求。雙方的矛盾便就比產生了。
現代男女的婚戀觀似乎無法適應從高速增長中逐漸穩定下來的中國社會,女性試圖發聲的時代遇上了我國經濟轉型的特殊時期,問題也就出現了。
男女對立問題的出現其實並非偶然,但該問題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的確有些畸形了。這背後自然少不了媒體宣傳,「新聞」的新字不僅代表著時間的新,也代表題材的新。
在新媒體時代想要吸引眼球,題材的選擇一定要大膽而新穎,枯燥乏味的新聞向來是無人問津的。
因此大家在新聞中能夠看到的和男女關係有關的新聞向來十分極端。比如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杭州殺妻案,便幾乎成為了全國網友的在線破案遊戲,大家的推測兇手是誰之餘,有時也會感嘆婚姻有時真的是一起悲劇。
「兩噸水警告」這樣的爛梗更是讓不少人產生了一定的厭婚情緒。這樣的議題變便是「男拳」、「女拳」互相打拳的最佳擂臺。
但文中的案例只是少數中的少數,和夫妻相殘相比,夫妻間或恩愛或平淡的平凡日子才是生活的常態。
但又有哪家媒體會去報導一個平平淡淡的普通家庭呢?畢竟這樣的報導沒人喜歡看。
因此能夠出現在大家眼前的自然是那些極端案例。男女之間的對立情緒便是在一樁一樁極端的新聞中慢慢累積的。
除此之外,「男拳」和「女拳」在一些倡導者也是極好用的搖錢樹。只要煽動對立,倡導者們便可以不斷吸引大眾的目光,被引來的支持者們大力應援,反對者也會不請而來猛力抨擊。
無論支持還是反對,這些有效的互動在某些從業者眼中都是單純的流量,只要有了流量,便有了錢,有了錢,便有了繼續煽動對立的動力。在這些人的推波助瀾下,這才有了如今男女對立愈演愈烈的局面。
對於我們這些圍觀者來說,想要不被這些愈發極端的煽動者影響,獨立思考是最重要的。
要被不要被他們的愚蠢和偏見所激怒,網絡世界雖然精彩,但現實生活卻是主流,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王道。沒了流量支撐,煽動者們自然會換個話題從中牟利。
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