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1.下列關於植被類型的敘述,錯誤的是( D )
A.草原植物大多是適應半乾旱氣候條件的草本植物
B.荒漠的植被稀疏,植物種類貧乏,但都十分耐旱
C.熱帶雨林分布在全年高溫多雨的地區,植物終年常綠
D.針葉林的分布區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
解析:草原生態系統分別在比較乾旱的地區,能調節氣候、防風固沙,還是畜牧業的重要生產基地,A正確;
荒漠生態系統分布在乾旱地區,那裡烈日炎炎,晝夜溫差大,年降雨量少於250毫米,氣候乾旱,植被稀疏,植物種類貧乏。但都十分耐旱,B正確;
熱帶雨林分布在全年高溫多雨的地區,植物終年常綠,C正確;
落葉闊葉林分布在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的地區,而不是針葉林,D錯誤。
2.有關我國落葉闊葉林的說法,錯誤的是( C )
A.落葉闊葉林又叫夏綠林
B.是溫帶地區在溼潤的海洋性氣候條件下生長的植被類型之一
C.分布區一年四季分明,葉夏季茂盛而秋季完全凋落
D.主要分布在華北和東北的大部分地區
解析:一個地區內生長的所有植物,叫這個地區的植被。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有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草原和荒漠。落葉闊葉林分布區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這裡的植物主要是冬季完全落葉的闊葉樹。落葉闊葉林又叫夏綠林,是溫帶地區在溼潤的海洋性氣候條件下生長的植被類型之一。主要分布在華北和東北的大部分地區。由於我國落葉闊葉林主要是冬季完全落葉,故C錯誤。
3.在我國各種類型植被中,佔據主體地位的是( A )
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針葉林
解析: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有以下幾種: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等類型。除西北部荒漠、草原外,其他地區植被都以森林為主,所以在我國各種類型植被中,佔據主體地位的是森林。
4.關於我國植被特點的描述不正確的是(B)
A.草原沙漠化嚴重 B.我國植被中,草原佔據了主體
C.人均森林面積少 D.森林生態系統呈現衰退的趨勢
解析: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有以下幾種: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在我國的植被中,森林佔據了主體.全國林業用地面積為26329.5萬公頃,森林面積15894.1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124.9億立方米,森林蓄積量112.7億立方米,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仍居世界前列;我國的森林資源儘管植物種類豐富,但我國仍然是一個少林國家,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大大低於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積只有0.128公頃,只佔世界人均水平的1/5;亂砍濫伐導致我國森林草原嚴重破壞,導致生物棲息地喪失,草原沙化嚴重,破壞生態平衡。故選B。
5.下列對我國植被現狀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B)
A.我國植被中森林佔據主體 B.我國森林人均面積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C.3月12日全民義務植樹日 D.亂砍濫伐導致我國森林草原嚴重破壞
解析: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有以下幾種: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在我國的植被中,森林佔據了主體。全國林業用地面積為26329.5萬公頃,森林面積15894.1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124.9億立方米,森林蓄積量112.7億立方米,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仍居世界前列,A正確;
我國的森林資源儘管植物種類豐富,但我國仍然是一個少林國家,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大大低於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積只有0.128公頃,只佔世界人均水平的1/5,B錯誤;
每年的3月12日是全國的「植樹節」,我們都要積極參加植樹綠化活動,C正確;
亂砍濫伐導致我國森林草原嚴重破壞,導致生物棲息地喪失,破壞生態平衡,D正確。
6.下列關於我國植被問題的敘述錯誤的是(A)
A.我國植物種類很少
B.我國森林覆蓋率低,低於全世界的平均水平
C.我國長期對森林資源的利用不合理
D.我國由於過度放牧,草場退化、沙化嚴重
解析:一個地區內生長的所有植物叫做這個地區的植被;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有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
A.據統計,我國裸子植物的已知種數佔世界裸子植物的已知種數的1/3,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因此,我國植物種類很多,故A錯誤。
B.我國的森林資源儘管植物種類豐富,但我國是一個少林的國家,人均森林面積只有0.125公頃,僅佔世界平均水平的1/5,我國森林覆蓋率大大低於全世界27%的平均水平,故B正確。
C.我國人均森林覆蓋率低,又加上長期以來對森林資源的不合理利用、亂砍濫伐,使森林生態系統呈退化趨勢,故C正確。
D.我國的草原植被由於過度放牧已使許多草場退化、沙化,沙化的面積在逐年擴大,土地沙漠化已對我國的農業生產和人類生活構成了極大的威脅,故D正確。故選:A。
7.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不包括( C )
A.森林資源的利用不夠合理 B.森林覆蓋率低,人均森林面積少
C.已制定許多有效的保護植被的法律法規 D.草原退化,沙漠化比較嚴重
8.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 B )
①森林資源的利用不夠合理 ②森林覆蓋率低,人均森林面積少
③已制定許多有效的保護植被的法律法規 ④草原退化,沙漠化比較嚴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下列各項中,屬於我國植被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A )
①森林減少 ②荒漠蔓延 ③水域汙染
④草原退化 ⑤溼地縮小 ⑥火山地震頻繁
A.①②④⑤ B.①②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③④⑤
解析:一個地區內生長的所有植物叫做這個地區的植被。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有: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我國植被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①由於亂砍濫伐導致森林減少,
②人口膨脹導致的過度開發自然資源、過量砍伐森林、過度開墾土地、過度放牧是導致荒漠蔓延的主要原因。
④過度放牧導致草原退化,
⑤不合理開發、圍湖造田等導致溼地縮小。
不屬於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③水域汙染、⑥火山地震頻繁。A正確。
10.下列關於我國植被問題的敘述,錯誤的是( B )
A.我國森林覆蓋率大大低於全世界的平均水平
B.我國人均森林面積約為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
C.目前,我國森林生態系統有衰退的趨勢
D.我國是土地沙漠化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
解析:目前全國森林資源現狀是:林業用地面積26329.5萬公頃,森林面積15894.1萬公頃,全國森林覆蓋率為16.55%;活立木總蓄積量124.9億立方米,森林蓄積量112.7億立方米。除臺灣省外,全國人工林面積4666.7萬公頃,人工林蓄積10.1億立方米。森林資源的平均水平依然很低。我國的森林覆蓋率為16.55%,只相當於世界森林覆蓋率(27%)的61.3%,A不符合題意。
我國人均森林面積相當於世界人均水平的1/5,B符合題意。由於對森林資源過度開發和不合理利用,我國森林生態系統呈現衰退趨勢,C不符合題意。
我國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每年土地退化、沙化面積仍在以3000多平方公裡的速度繼續擴展。每年因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540億元,D不符合題意。
11.下列哪一項不屬於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 B )
A.森林覆蓋率少 B.外來物種引入
C.土地沙漠化 D.對森林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12.我國政府大力提倡全民義務植樹、綠化祖國.全國的「植樹節」是每年的( B )
A.1月1日 B.3月12日 C.5月1日 D.5月12日
解析:「植樹節」是一些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以宣傳森林效益,並動員群眾參加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或植樹月,總稱植樹節。通過植樹節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們對森林功用的認識,促進國土綠化,達到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每年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1979年2月,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13.熱帶雨林地區降水頻繁,主要原因是 ( C )
A.植物呼吸作用旺盛,產生的水分多 B.根系保護水土,蓄水多
C.植物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凝結成雨水 D.臨近海洋,空氣溼潤
14.下列屬於綠色植物作用的是( B )
①吸塵 ②殺菌 ③調節空氣溼度 ④美化環境 ⑤消除噪聲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解析: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穩定大氣中碳氧平衡;③能穩定生物圈的水循環。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釋放能量的過程,叫光合作用。綠色植物作為生物圈中的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利用太陽光,合成的有機物是許多動物的食物來源,給整個生物界提供能量;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呼吸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氣,維持著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即在生物圈中為『碳---氧』平衡起到很大的作用;另外通過蒸騰作用和滲透作用吸收和排出水分,保持自然界水分的平衡,對於生物圈中的水循環也非常重要。還能淨化環境減小汙染,有的植物(如大豆)能夠進行生物固氮,為生物提供N元素。故①吸塵、②殺菌、③調節空氣溼度、④美化環境、⑤消除噪聲以上選項都符合題意。故選B。
15.「山上多植樹,勝似修水庫,有雨它能吞,無雨它能吐」。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森林對環境具有的作用是(C)
A.製造氧氣和淨化空氣 B.過濾塵埃和殺滅細菌
C.保持水土和涵養水源 D.降低噪音和調節氣候
解析: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穩定大氣中碳氧平衡;③能穩定生物圈的水循環等。森林是大自然的保護神。它的一個重要功能是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在下雨時節,森林可以通過林冠和地面的殘枝落葉等物截住雨滴,減輕雨滴對地面的衝擊,增加雨水滲入土地的速度和土壤涵養水分的能力,減小降雨形成的地表徑流;林木盤根錯節的根系又能保護土壤,減少雨水對土壤的衝刷。如果土壤沒有了森林的保護,便失去了涵養水分的能力,大雨一來,濁流滾滾,人們花幾千年時間開墾的一層薄薄的土壤,被雨水衝刷殆盡。這些泥沙流入江河,進而淤塞水庫,使其失去蓄水能力。森林涵養水源,降雨量的70%要滲流到地下,由於森林蒸騰作用巨大,散失的水分特多,森林地區空氣溼度大,降水多,體現了無雨它能「吐」。故「山上多植樹,勝似修水庫,有雨它能吞,無雨它能吐」,體現了森林能保持水土和涵養水源的作用。故選:C。
16.我國的「三北」防護林是一項規模空前的生態建設工程,被譽為「綠色萬裡長城建設工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A.植樹造林只是為了獲取大量的木材
B.植樹造林能夠防風固沙、保持水土
C.植樹造林能維持大氣中的碳氧平衡
D.植樹造林能夠調節氣候、淨化空氣
解析:A、植樹造林不只是為了獲取大量的木材,樹木可以起到其他作用,A符合題意。
B、樹木根系發達,能保持水土、防風固沙,B不符合題意。
C、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維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對平衡,C不符合題意。
D、植物能夠吸收一定數量的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硫減少空氣中放射性物質,樹木的枝葉可以阻隔放射性物質和輻射的傳播,並且還有過濾和吸收作用.減少空氣中的灰塵,樹木能夠阻擋、過濾和吸附空氣中的灰塵。因此植物能淨化空氣。植物的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的水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到大氣中去的過程,水由液態到氣態要吸收熱量,因此在此過程中能帶走植物體內的熱量,降低植物體的溫度,繼而降低環境的溫度,D不符合題意。故選A。
17.為改善我國植被的現狀,我們不應該( B )
A、在不宜發展農業的地區退耕還林 B、砍伐森林變成農田
C、制定《森林法》和《 草原法》 D、將3月12日定為植樹節,義務植樹
18.為了綠化荒山,綠化沙漠,提高我國森林覆蓋率,下面做法錯誤的是( C )
A.開展全民義務植樹、種草活動 B.禁止亂砍亂伐樹林
C.砍伐樹林來阻擋沙塵暴 D.愛護植被
19.黃河是我國的母親河,但如今黃河已經成為世界罕見的「懸河」。治理黃河最根本的措施是(D)
A.大力培養水生生物 B.對黃河河床底部的泥沙清淘
C.加強黃河兩岸堤壩的修築 D.植樹種草,解決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解析: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顏喀拉山,流經青海、四川等9省區,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黃河中遊流經黃土高原,由於水土流失嚴重,河流泥沙大增,下遊在華北平原上,河床寬坦,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使河床抬高,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黃河的特點是水少沙多,水沙運行過程不協調。黃河65%的水量來自蘭州以上,而90%的泥沙來自中遊黃土高原。而大多數陸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廣,形成龐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葉系統還發達,可謂「根深葉茂」,「樹大根深」,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因此,治理黃河最根本的措施是植樹、種草,解決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故選D。
20.廣東沿海近幾十年紅樹林曾遭嚴重人為破壞,為恢復其原狀,應採取的正確做法是( A )
A.補種並保護紅樹林 B.張網捕獵各種鳥類
C.大面積圍海造田 D.大量排入生活用水
解析:A、補種並保護紅樹林可以使原來被破壞的紅樹林得以補充,能恢復原狀,此選項符合題意;
B、張網捕獵各種鳥類,不但不能恢復紅樹林的原狀,反而會加速毀滅的速度,因為鳥類是農林害蟲的天敵;
C、大面積圍湖造田,破壞了環境,使當地氣候受到影響,會造成乾旱天氣,影響紅樹林生長;D、大量排入生活用水可以加速紅樹林的死亡,因為生活用水是已經被汙染的水源,故B、C、D都不符合題意。
21.近年來,國家出臺了退耕還林等許多鼓勵性政策,以進一步擴大綠地面積。從生物學的角度看,植物如此受重視是因為其在自然環境中的作用有( D )
A.吸收灰塵,降低噪音 B.製造氧氣,吸收有毒氣體
C.保持水土,調節氣候 D.以上三項都是
解析:該題考查的是植物的作用,因為植物能夠吸收灰塵 ,降低噪音,製造氧氣,吸收有毒氣體,保持水土,調節氣候,所以要多植樹造林,退耕還林。
22.下列保護森林的措施中,哪一項是科學的?(B)
A.全面禁止砍伐 B.有計劃地合理砍伐林木
C.大面積種植一種樹,整齊美觀 D.噴灑高強度的農藥,消滅森林害蟲
解析:綠色植物是陸地生態環境的主體,是大自然的調節器,保護植被就是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也就是保護人類自己。A、B.愛護植被,並不是禁止砍伐,對森林資源要有計劃地合理砍伐已經成熟的木材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A錯誤,B正確;
C.大面積種植一種樹,雖然整齊美觀,但會造成生態系統物種的單一性,使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降低,不利用生態平衡,C錯誤;
D.噴灑高強度的農藥,消滅森林害蟲,會導致害蟲天敵死亡,同時,農藥會通過食物鏈危害其他的生物和人類,D錯誤。
23.下列各種做法中,不利於保護我國植被的是( C )
A.封山育林,提高森林覆蓋率 B.嚴禁亂砍濫伐和過度放牧
C.推廣使用一次性木筷 D.開展廣泛持久的義務植樹活動
解析:自然資源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目前全國森林資源現狀是:林業用地面積26329.5萬公頃,森林面積15894.1萬公頃,全國森林覆蓋率為16.55%;活立木總蓄積量124.9億立方米,森林蓄積量112.7億立方米。除臺灣省外,全國人工林面積4666.7萬公頃,人工林蓄積10.1億立方米。森林資源的平均水平依然很低。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只相當於世界森林覆蓋率(27%),全國人均森林面積和人均森林蓄積分別相當於世界人均水平的1/5和1/8,面積再大,若亂砍濫伐,勢必造成森林資源匱乏,使我國森林覆蓋率繼續降低。故A、B、D選項不符合題意。一次性筷子的原材料是樹木,推廣使用一次性筷子,浪費了森林資源,故C符合題意。
24.你認為下列哪一項不利於我國森林覆蓋率的提高( C )
A.退耕還林還草 B.退田還湖 C.生產一次性木筷 D.植樹造林
解析: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係,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大力植樹造林可以改善氣候、涵養水源、防風固沙、制止水土流失;退耕還林還草可以增加植被面積;退田還湖,可以改善生態環境,可地增加植物的種類。使用一次性筷子會造成大量林地被毀,不利用我國森林覆蓋率的提高。故選C。
25.這幾個圖片的共同點是:都生長著________。
答案:植物
解析:一個地區內生長的所有植物叫做這個地區的植被。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有以下幾種: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
一個地區內生長的所有植物叫做這個地區的植被,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多種多樣。
草原:組成草原的植物大多是適應半乾旱氣候條件的草本植物。
荒漠:荒漠的生態條件極為嚴酷,夏季炎熱乾燥,土壤貧瘠,荒漠的植被稀疏,植物種類貧乏,這裡生長的植物十分耐旱。
熱帶雨林:熱帶雨林分布在全年高溫多雨的地區,植物種類特別豐富,終年常綠,大部分植物都很高大。
常綠闊葉林:常綠闊葉林分布在氣候比較炎熱、溼潤的地區,這裡的植物以常綠闊葉樹為主。
落葉闊葉林:落葉闊葉林分布區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這裡的植物主要是冬季完全落葉的闊葉樹。
針葉林:針葉林分布在夏季溫涼、冬季嚴寒的地區,這裡的植物以松、杉等針葉樹為主。這幾個圖片的共同點是:都生長著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