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初次下海:史上最聰明的人,怎料在股市泡沫裡被割了韭菜

2020-11-29 新浪財經

來源:金融小清新

牛頓,公認的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之一。除了在物理學上,牛頓闡明了動量和角動量守恆的原理,提出牛頓運動定律。

在數學上,牛頓同樣有出色的表現:證明了廣義二項式定理,提出了「牛頓法」以趨近函數的零點,並為冪級數的研究做出了貢獻。作為數學家,牛頓在經濟學上,牛頓提出金本位制度。

可以說,牛頓是一個對於數字極為敏感的一個人。這樣的人如果去炒股的話,應該能夠賺得盆滿缽滿吧。

實際上,牛頓真的去炒股了,但是並沒有要實現一夜暴富走上人生的另一個巔峰,而是成為了股市裡任人宰割的一根韭菜,最後「光榮」地倒下了。

300年前,一場名為「南海泡沫」的股市崩盤讓當時很多人痛不欲生,很不幸,這些人中,就有牛頓。

1720年初,牛頓初次下海,投資南海公司大約3500英鎊,並在當年4月底賣出他所持有的南海公司的股票,不過當時他的運氣好,正好是南海公司市值上漲的時間段,當時他在拋售了股票後獲利了3500英鎊,也就是說,三個月他的本金翻了一番。

按理說,能賺一點是一點。但是炒過股票的人都知道,如果在自己拋售股票之後,有看到自己原先的股票出現了暴漲,很難有人不心動再次出手吧。所以牛頓手隨心動,在夏天泡沫最嚴重的時候又重新買入了南海公司的股票,並且是一口氣儘自己所能全買了。

然後他就涼了。南海公司吹的泡沫在生的最高的時候,破了。牛頓最終損失了2萬英鎊,300年前的兩萬英鎊啊,到今天應該差不多300萬英鎊了。

不過還好他有錢,不然,他可能真的成為當年跳樓大部隊中的一員。"我可以計算天體的運動,但不能計算人們的瘋狂",其實是在說他自己吧,或許他也搞不清當時的自己為何能夠不計後果的買那麼多的股票。

南海公司,全名為大不列顛商人與南海及其他美洲各地通商並促進漁業的公司。是英國一家海外貿易公司。而當時南海公司的泡沫能夠吹得那麼亮那麼大,全是因為當時英國政府想整點錢花。

通過拉後臺,虛稱自己上面有人有靠山,又給股民畫大餅,說未來將會如何美麗精彩,然後等人上鉤的差不多了,就準備捐款逃跑。可是他們也沒想到股民有那麼瘋狂,到最後一發不可收拾,當時的英國,幾乎所有人都對股票狂熱無比,最後輕輕一紮,啥都沒了。

泡沫法案就是那根扎破泡沫的刺,民眾開始收割第一批「韭菜」,當股價出現下滑時,公司高管在無力中割下最後一批「韭菜」,結果被傳了出去,事情再次崩盤,全國的人都被割韭菜了,整個英國出現了一段時間舉國瘋狂。

最終,南海公司解散了。面對股票,不管是發起者還是購買者,都需要謹慎和理智啊。。

文/佘海霞

相關焦點

  • 告訴你一個冷知識,牛頓曾經熱衷炒股,而且是顆大韭菜
    大家都知道,英國科學家牛頓(Isaac Newton)在世界科學史上非常有名,發現「萬有引力」定理的,為天文學中的天體動力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然而,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其實牛頓本人,是一個資深股民,而且還是世界股票歷史上的一顆特大韭菜。
  • 告訴你一個冷知識,牛頓曾經熱衷炒股,而且是顆大韭菜
    大家都知道,英國科學家牛頓(Isaac Newton)在世界科學史上非常有名,發現「萬有引力」定理的,為天文學中的天體動力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然而,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其實牛頓本人,是一個資深股民,而且還是世界股票歷史上的一顆特大韭菜。
  • 你所不知道的是,牛頓炒股也被割過韭菜
    英國著名科學家牛頓(Isaac Newton),發現「萬有引力」定理為天文學中的天體動力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蘋果的故事,萬有引力定理都是我們現代人對牛頓的印象,然而,牛頓本人,其實是一名資深股民,而且在其炒股歷程中也曾經被割得血淋淋。
  • 股市割韭菜是什麼意思?股市割韭菜套路是什麼?
    當韭菜達到了生長盛期,就會信心滿滿,前赴後繼,茁壯成長。這時,韭菜們堅定地認為,只要自己努力生長,就能看到陽光,讓自己變得更加肥碩更加飽滿。但恰恰這個時候的韭菜,也是最適合被收割的。  股市割韭菜的意思是:一般形容機構、基金、大戶拋售股票導致股票市場(或個股)大跌,為其迎來新的建倉機會,再重新在低位建倉,如此循環波段操作,實現周而復始的。
  • 南海經濟泡沫事件:席捲整個英國的金融危機,牛頓虧了10年工資
    1636年發生在荷蘭的鬱金香泡沫事件,雖然距今已有360多年,但仍然是人們了解投資者非理性的最好例子。不過歐洲金融史上,除了鬱金香泡沫之外,南海公司的經濟泡沫也是市場非理性投資的最好例子之一。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發生在1720年的南海泡沫事件。
  • 露地栽培的韭菜在冬季能不能割,老農是這樣說的
    對於韭菜,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蔬菜,具有「一次栽種,能吃多年」的特性。除此之外,韭菜還具有「割完一茬再長一茬」的特徵,只要我們管理得當,就有吃不完的韭菜。農村常見的韭菜,一般都是露地栽培的。
  • 下雹子了,這茬韭菜不好割
    下雹子了,這茬韭菜不好割 從昨天的調查看, 這波韭菜不好割。
  • 中國股市:A股未來3至5年能翻10倍或100倍的股票在哪些行業,來看看
    我們的股市還存在著,不能用制度規範中國股市的市場,如果我們國家的股市裡面沒有漲跌停板,中國的股市的股票,就可以在一天內隨意的漲跌,天山生物的股票泡沫就會在一天之內破滅,也就不可能再產生妖股。 中國股市目前有幾大怪,其中之一就是垃圾股比優質股漲的快,還有就是小盤股即便是虧損,也比大盤股優質股漲的快。
  • 英國人,被印度割了韭菜?
    年初我們14億人家裡蹲的,沒想到年尾了英國人跟我們來個首尾呼應。英國的新冠病毒變異了,日增確診病例已經突破4萬例。而英國人一測試,發現這些藥丸根本無法抵禦新冠病毒,是假藥。英國人買到的假藥「Coronil」早在6月印度就有了。
  • 93年後浪被開天眼,一眼看你是否韭菜命
    本文為小說連載,始發與公號互金小說匯,歡迎移步關注第一章:後浪開天眼,鑑別韭菜命每年最討厭的時光,莫過於滬上梅雨季節。開窗,一股熱騰騰、潮乎乎且略帶黴味的空氣迎面而來,讓人覺得渾身不舒服,身上很快就有了粘膩感。關窗,即便有了空調,溫度降了,可這有限空間內的一點點涼氣也還是讓人憋的難受。這種天氣之下,連遊戲都不好玩了。
  • 牛頓的炒股經歷
    牛老師雖然不是真的姓牛,但確實太牛,所以叫他牛頓遠遠不足以表達人們對他的崇拜,牛頓老師幾乎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超人的成就:他是物理學大師,不光是萬有引力定律,還發明了反射望遠鏡,構建了力學體系。他在數學上發明了流數術,光看這個名字就讓人想起黃藥師的奇門遁甲,高深莫測。化學方面,他還擅長冶金術,直接在家裡提取黃金,自給自足。
  • 中國股市:股市中傾家蕩產的比比皆是,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進入?
    中國股市:股市中傾家蕩產的比比皆是,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選擇進入?「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每位股票投資者應該都聽過這句話,開戶時,券商經理都會向投資者宣貫股市的風險,股市有風險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但投資需謹慎的忠告並沒有多少人真正遵守,跟風交易,融資槓桿的交易思路大有人在,但是又有多少人可以遵循?
  • 反思股市「泡沫說」:不是泡沫在膨脹,而是大火在燃燒
    作者: Jason Zweig 編輯: 嗷嗷豬與其說美國股市充斥著「泡沫」,不如說其中一些板塊正在「燃燒」。2020年至今,代表大型科技股的紐交所FANG+指數累計上漲了78%。持有新上市股票的復興IPO ETF累計上漲84%。投資於可再生能源公司的SPDR S&P Kensho清潔能源ETF則上漲了88%。
  • 從艷后到愛因斯坦:史上最聰明的24個人 第一是他
    所有人都夢寐以求自己能擁有高智商,儘管妄自尊大給浩瀚歷史中的人物排出「IQ排行榜」並非顯示自己高智商的明智之舉。一個人聰明與否有許多衡量指標,有些人相信IQ智商測驗,另有些人則更看重EQ(Emotional Intelligence,情商)。許多人儘管天賦出眾,不過由於環境的偏見和機遇的缺乏,導致他們沒能完全發揮自己的才華,不免憾事。
  • 全人類中最聰明十人 愛因斯坦只排第九
    原標題:全人類中最聰明十人 愛因斯坦只排第九 根據科學研究,人與人的智商是有區別的。世界上大部分的人IQ在90到110之間。只有千分之五的人IQ在一百四之上。而在人類的歷史上,有人排了個十大天才。
  • 為什麼股市上「聰明人」更難賺錢?
    為什麼股市上「聰明人」更難賺錢?《阿甘正傳》裡有一句經典臺詞,是阿甘媽媽對阿甘說的,「Stupid is asstupid does」(蠢人做蠢事,即沒有蠢人只有蠢事)。  在股票市場裡,沒有蠢人只有蠢事,聰明人也會做蠢事,蠢人也會做聰明事。阿甘的智商只有75,但他做了很多難事,基本上都成功了,因為他的笨辦法勝過無數人的聰明辦法。如果一個笨辦法有效,它就不是笨辦法。
  • 調韭菜餡兒,調料不懂別亂放,只需2種料,餃子鮮香入味,超好吃
    導讀:調韭菜餡兒,調料不懂別亂放,只需2種料,餃子鮮香入味,超好吃天氣逐漸變冷,在天氣變冷的時候總想吃一點熱騰騰的食物,感覺這樣才舒服,所以這幾天我家隔三差五就在做餃子吃。說起餃子,我總是想到一句話,那就是「好吃不過餃子」,要說餃子是最好吃的食物應該沒有人反對吧!
  • 有些補習機構是幹啥啥不行,割家長韭菜第一名
    在其他任何行業裡,客戶都是上帝,但唯獨中國的課外補習行業裡,客戶大概是孫子,堪稱全國最「軟」的甲方,搶著送錢還要任人給你排名,搞個「繳費歧視鏈」。每一個比你先付款的家長,都在為割你的韭菜而添磚加瓦。 除此之外,好多補習機構捆綁營銷的絕招還有很多,目標是既盲目又想佔小便宜的那群家長。
  • APP大數據「殺熟」現象頻現,您被「割過韭菜」嗎?
    APP大數據「殺熟」現象頻現,您被「割過韭菜」嗎?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記者 陳洲)近日,一則《我被美團割了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