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未來的道路總是漫長而曲折的,但永遠有人願意為了那個更美好的未來忍受磨難,不斷探索、不斷反思,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題記
根據所黨委關於「四史」學習教育的統一部署安排,結合科研支部自身特點,計算生物學第一黨支部開展了線上自主學習和線下討論相結合的主題黨日活動。
2020年5月28日計算生物學第一黨支部向全體黨員同志發布了學習倡議——請全體黨員同志利用晚上和周末的空閒時間線上自主觀看黨史紀錄片《重生》,並提交觀後感。6月1日中午,全體支部黨員同志再次利用工作日午休時間來到黨員之家,開展線下以「從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為主題的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同志紛紛結合自身學習、科研工作實踐,分享了觀看該記錄片後的所思、所想、所感,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智慧、堅定黨員立場,並進一步加深了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思想認識。
《重生》是2016年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之際,由國防大學和中共陝西省委聯合出品的電視紀錄片,也是第一部全面反映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到新中國成立這28年間重大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黨史類紀錄片。該片分為「使命」、「火種」、「抉擇」、「淬鍊」和「締造」五章節,通過一系列關鍵歷史事件,勾勒出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國際國內局勢的風雲變幻,還原了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重大決策和重要事件。
《重生》紀錄片累積時長近5小時,儘管支部黨員門的科研任務非常繁重,但同志們仍想方設法克服困難,利用吃飯、做家務間隙、上下班路上的零散時間,認真觀看整部影片,並結合自身的生活和科研工作啟發了很多思考。在分享階段,黨員們紛紛表示通過這次學習獲益良多,大家分別結合當前國內、國際局勢,自身科研、工作實踐,從不同角度表達了自己的學習感悟。有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不畏艱難的勇氣、信念與堅持的崇敬和敬畏;有對於當下生活來之不易的感恩、自我成長的反思;有對於東西方文化、思維模式,以及當前各國疫情處置方式、國內外科技創新現狀的辨證思考;也有作為科研一線黨員表達捨我其誰的擔當與責任;更有要在平凡中成就不平凡,立足自身、迎難而上,著眼創新、造福社會的勇氣和決心!
學生黨員李國衛在觀後感中提到,「《重生》這部影片讓我們能夠以旁觀者的視角看過去的故事,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在迷茫十字路口輾轉,看到在那個動蕩變革的年代,在對未來不確定的昏暗與旋渦中,人民和人民英雄們的堅守與抉擇。作為與他們年齡相仿的我們,儘管無法完全感受到在那樣一個時代背景下,那些年輕的積極分子的巨大勇氣,但我深知每個時代有這個時代的特徵和責任,革命前輩身上體現的對國家、對民族變革一往無前的勇氣是永恆閃耀的。」
學生黨員董丹玥在發言中提到,「紀錄片中的每一個前輩都很鮮活。儘管革命初期他們只是很平凡的人,儘管革命的道路上有艱辛、更有痛苦與迷茫,但他們從沒有放棄思考和學習,而是不停地探索與改進。這讓我切實地明白,迷茫是清醒的黎明,是需要尋找方向的時候,我當前遭遇的迷茫或許並沒有我想像的那麼可怕,接受而非逃避才能積極地解決。有句話說的好:Who controls the past controls the future. Who controls the present controls the past。故事還在繼續,我們只有不斷反思過去,不停思考,才能掌握未來。」
學生黨員張格在他的觀後感中同樣提到,「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榜樣是最有力的引導者。正如面對當前仍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一般,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級黨組織帶領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凝聚舉國之力,取得了現階段的初步勝利。前方會有什麼困難我們並不知曉,但勤勞智慧的中國人一定會砥礪前行,與新冠抗爭的道路也一定會像中國共產黨成立發展的「重生」之路一樣,儘管道阻且長,但光明亦會到來。我本人經歷研究生以來的學習和訓練已不再是大學的我,科研之路或許荊棘叢生,但它必是一條『成長之路』、『蛻變之路』」。
科學研究是一項寂寞的職業,沒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恆心和毅力,沒有「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堅守和奉獻,很難迎來開花結果的日子。但科研更是每一位科研人的堅守與信仰,否則他們不會儘管忙碌卻毫無怨言,儘管清苦卻無怨無悔。在當下這個關鍵時期,通過此次主題黨日活動,支部黨員就如何更好地圍繞國家需求、圍繞重要科學問題,在計算生物學這個研究方向,強化科研創新,提升創新能力,勇當科技創新的排頭兵,在未來漫長的科研道路上不忘初心,堅守夢想是我們每一個科研人都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同時,黨員們也堅信經歷梳理、淬鍊、聽從內心的聲音,堅守曾經的選擇,貢獻自己的力量,一定可以迎來「鳳凰涅磐」的蛻變、走出「重生」之路的燦爛,為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的發展增磚添瓦,創造輝煌!
最後,正如毛澤東同志《沁園春﹒雪》裡所說的那般:「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計算生物學所第一黨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