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蘇北的小城,歷史的滾滾長河中,能被別人記住名字的,我能想到的只有兩個,一是項羽,但那是兩千多年前的人物了,況且那時的宿遷,還不叫宿遷;另一個,是劉強東,從宿遷光明村走出,一手締造了中國最大自營電商集團的窮小子。
《史記》記載,楚霸王項羽攻佔鹹陽後,有人勸他定都關中,但項羽鄉土觀念很濃厚。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後人便延伸出了『錦衣夜行』,慢慢就有了衣錦當還鄉的說法。
光明村只產三樣東西:砂漿、高粱、黃茅草,高粱是唯一產的糧食,還有又厚又密的茅草。小時候,劉強東家裡窮到一連數年每天的三餐只有紅薯和玉米,童年的貧窮給他打上了很多烙印,以至於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劉強東道:「在那個年代我最大的夢想就是做個村長。」少年項羽看見乘船而過的秦始皇,跟旁邊的項梁說:回頭我替了丫,嚇出伯父一身冷汗。初中時看著村長、村支書們家裡掛滿屋簷的豬肉,少年強東的夢想是當村長,然後把豬肉分給鄉親們。
背井離鄉
28年前,劉強東帶著全村鄉親們湊來的500塊錢和76個雞蛋,踏上了去往北京的綠皮車,他的高考成績足以讓他在清北裡挑選到不錯的專業,但是東子依然想當官,因此去了人大,在人大他遇到了第一個心動的姑娘,這段緣分,也陰差陽錯的間接促進了京東的誕生。關於劉強東的創業史和成功史,我們不多聊,把話題拉回到標題的主旨。
榮歸故裡
2015年,有媒體報導出劉強東在宿遷老家給鄉親們發錢的新聞,彼時的言論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好人,也有網絡噴子說他作秀。事實上,回鄉資助鄉親、幫助鄉親解決蓋房、就業等問題,這些事,劉強東從2004年開始就每年在做了,這一次只不過恰巧被人拍了照片發到了網上,其本人也並未做出什麼回應。但淳樸的宿遷老百姓不會說謊,我從未見過另外一個商人在故鄉百姓口中有如劉強東一般的好口碑。
建設家鄉
走在宿遷的街頭,京東的logo幾乎隨處可見,沒準走幾步路就可能遇上京東或者京東供應商的員工,2019年,宿遷市政府官網刊登額題為《京東與宿遷:十年改變一座城》的專題文章,細數京東與宿遷的相互成就。
2009年,劉強東力排眾議,將京東客服中心正式落戶宿遷。彼時的宿遷,經濟省內倒數,年輕人遠走他鄉謀生,為了迅速擴充客服中心隊伍應對京東的快速發展,京東幾乎把當時宿遷會用電腦會打字會說普通話的宿遷年輕人全招進了客服中心,幾年後又為員工修建了全新的辦公大樓和員工公寓,此舉為宿遷帶來了超過2萬的就業機會。每當談及當年做出這一決定時,劉強東說「我是宿遷人民養大的,如果我都不來投資,那誰還會來」。
2014年,投資超過50億元的京東信息科技園在宿遷落戶,2015年,投資28億元的京東智慧物流全國調度運營中心在宿遷建成,同年,投資35億元佔地200畝的京東雲華東數據中心一期項目在宿遷落成,投資超50億的二期項目也已經上馬,2016年,京東科技研發和培訓基地投入使用……
劉強東的帶頭,讓各大網際網路巨頭紛至沓來,騰訊、網易、小米等知名網際網路企業先後在宿遷設立分支機構,如今的宿遷,早已是實至名歸的「電商之城」,全市400萬人口中,有55萬從事電商行業,活躍網店數達6.5萬家。
據統計,劉強東近五年在宿遷的直接投資以及他帶來的投資總額超過600億元,這一數字,超過宿遷市2005-2015年全市十年的招商引資總額。直接解決就業人口3.5萬人,間接帶動就業人口超50萬。我想放眼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這樣影響力的人。
"全國哪裡人都可以說強東的不好,唯獨在宿遷,不行!",這是來自一位宿遷百姓的聲音。
高調而霸氣的作風,像極了當年的楚霸王,他幾乎憑藉一己之力,讓宿遷這個身處蘇北腹地名不經傳的小城,在中國網際網路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