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去看流星雨落在這地球上,讓你的淚落在我肩膀……」,這首歌可以說是很多朋友的青春回憶了,我們總喜歡寄予流星許多美好的期待,還會對著它許願。
人類之所以如此鍾愛流星,除了它劃破夜空的美麗之外,還因為流星帶來的那份神秘感。
當我們抬頭仰望星空,感嘆流星的美麗時,是否想過,流星雨的本質是什麼?它從哪兒來,又到哪兒去了?
來自彗星的碎片
簡單來說,流星就是彗星的碎片(除了彗星,近地小天體也可形成流星),而彗星是進入太陽系內亮度和形狀會隨日距變化而變化的繞日運動的天體,主要由冰和塵埃組成。
當彗星逐漸靠近太陽時,冰會發生氣化,使塵埃顆粒像噴泉的水一樣,被噴出彗星母體而進入彗星軌道。但大顆粒的塵埃仍保留在彗星母體的周圍形成彗頭;小顆粒塵埃則被太陽風吹散,朝背向太陽的方向形成了彗尾;剩餘部分繼續留在彗星軌道附近。
然而即使是較小的噴發速度,也會引起顆粒公轉周期的很大不同。因此,在下次彗星回歸時,小顆粒塵埃將滯後彗星母體,而大顆粒塵埃將超前於彗星母體。當地球穿過彗星尾軌道時,我們就有機會看到流星雨。
大部分的流星體都比沙礫還要小,因此幾乎所有的流星體都會在大氣層內被銷毀,不會擊中地球的表面,體型較大且能夠撞擊到地球表面的碎片則被稱為隕石。
數量特別龐大或表現不尋常的流星雨會被稱為「流星突出」或「流星暴」,這樣的流星雨每小時出現的流星可能超過1000顆。
流星的數量達到每小時一顆就可以被稱為流星雨,而且,流星雨中的每一顆流星看起來好像是從空中的一點迸發出來的,這一點或一小塊天區叫做流星雨的輻射點(就好像我們站在路中央看遠處路兩邊的建築物匯聚於一點一樣)。所以,輻射點其實是一種透視效果。
流星雨也有周期
明白了什麼是流星後,可能有朋友又要問了,那為什麼流星雨會定期重複出現呢?這就要來說說流星雨的活動周期了。
當塵埃顆粒像噴泉一樣從彗星母體上噴出時,它們的分布是比較規則的,但是由於大行星(比如地球)的引力作用,這些顆粒就會逐漸散布於整個彗星軌道,我們將這些散布在彗星軌道的塵埃顆粒叫做"流星群體"。在地球穿過流星體群時,各種形式的流星雨就有可能發生了。
每年地球都穿過許多固定彗星的軌道,如果軌道上存在流星體顆粒,便會發生周期性流星雨。當只有彗星母體運行到近日點時才發生的流星雨,稱為近彗星型流星雨,這說明流星體群仍在彗星附近,周期在幾百年以內的流星雨多為該類型。
由於行星的引力攝動作用,長周期彗星的流星體群可能與彗星母體的距離相差甚遠。當彗星母體不在近日點時也有可能發生流星雨,這種流星雨便是遠彗星型流星雨。
流星雨的命名
流星雨的命名方法其實很簡單,我們前面提到流星輻射點,流星雨的名字就是以這些輻射點所在天區的星座而命名的。
比如每年11月17日前後出現的流星雨輻射點在獅子座中,它就被命名為獅子座流星雨。與之類似的流星雨還有寶瓶座流星雨、獵戶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等。
當然,除了這些有輻射點的流星,還有單個出現的流星,這些流星在方向和時間上都是隨機產生的,沒有輻射點,這種流星稱為偶發流星。流星雨與偶發流星有著本質的不同,流星雨的重要特徵之一是,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長線都相交於輻射點。
講了這麼多,大家最關心的部分來了,2019年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流星雨呢?那就請收好下面這張流星雨觀測時間表。
關於觀看流星雨的地點,當然是空氣品質良好、視野開闊的地方最棒啦!躺在草地上,一邊欣賞銀河,一邊等待與流星的不期而遇,真是再美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