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以"江蘇: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為主題的江蘇發展高層論壇第37次會議在南京大學舉行。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婁勤儉,省委副書記、省長吳政隆,省政協主席黃莉新到會聽取專家學者意見。
交流
全國多領域大咖匯聚,探討現代化發展之路
論壇由著名經濟學家洪銀興主持,省內外專家學者圍繞江蘇現代化建設積極建言獻策。
北京大學世界史研究院院長錢乘旦教授帶來《中國與世界:現代化的階段與任務》主題發言。他提出,實現現代化有三個任務,第一,建立現代國家;第二,發展現代經濟;第三,建設現代社會。他認為,第三項任務,建設現代社會是中國當前尤其要注意的,從養老問題、住房問題、教育問題,到國家法治問題、社會管理問題等等,這些是中國必須要高度重視而且一定要好好規劃完成的,只有這樣才能順利完成"兩個一百年"的發展計劃。
"大家可以看到,左邊的圖片是深圳起家的地方,右邊的圖片是1983年一條街產生了現在的深圳……"原深圳市副市長、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灣區發展與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學術主任唐傑帶來了《深圳改革創新發展回顧與展望》主題發言。他坦言,深圳的轉型過程就是從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走向創新驅動的過程。
"深圳發展到今天,也面臨很多困難,比如,如何創造更新的科學成果,如何不再跟著別人,走向引領,把科學和產業合成等等。" 唐傑表示,深圳2000平方公裡,現在要拿出170平方公裡打造兩個科學城。他透露,深圳未來就是大規模的科學創新、大規模的科學投入、大規模的高等教育投入,儘快完成從傳統的工業化向創新引領的高端工業化轉型。
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的主任、國際歐亞科學院士何傳啟提出,2015年以來,江蘇在全國省級行政地區中走在全國的前列,目前已經具備率先實現現代化的基本條件。如何實現現代化?何傳啟表示,要尊重規律、尊重國情,選擇目標、路徑、模式、重點。"中國現代化的任務很重,要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向生活質量進軍,落實新發展理念,提高生活滿意度。"
建言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建設現代化江蘇
南京大學當代中國研究院院長、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周曉虹帶來《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建設現代化江蘇》主題匯報。"大家都知道,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經濟奇蹟的背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變化,就是社會結構。"周曉虹表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要徹底理順分配關係,在擴大內需或國內雙循環的基礎上促進國內國際的雙循環,就必須採取各種積極穩妥的方針政策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比重,這也是建設現代化江蘇的不二法門。
周曉虹認為,中等收入群體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潤滑劑,"中等收入群體具有一定的消費能力,並且形成了健康而超前的消費行為方式,他們對經濟的健康而穩定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他們因為養成了健康向上的價值觀、生活態度和行為方式,除了能夠穩定社會、促進理性消費、樹立成功榜樣以外,對其他更廣大人口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也同樣具有示範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學環境學院院長任洪強表示,整個社會的發展已經由自然演變的過程轉向了人類活動主導的全新過程,在全新的過程裡,其中的生態問題、環境問題、氣候問題等等在這個體系中顯得更為重要。
"江蘇生態文明建設的現代化定位是什麼?我想應該從管理、科技、產業三個方面展開。"任洪強建議,著力推進優質生態產品供給產業的現代化升級,特別是利用現有新技術,包括新能源、生命技術、新材料、5G 等等,儘快建設產品創新、生產供給全新的現代化升級體系。
省內專家學者劉志彪、夏錦文、張二震、朱晶、安同良、穆耕林、蔣伏心、範從來、儲東濤等,分別就培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江蘇的新作為、全面系統提升江蘇法治現代化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探索的江陰樣本、"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糧食安全及應對、現代化示範區建設等提出了意見建議。
婁勤儉:深刻認識江蘇現代化建設的責任和使命
婁勤儉感謝專家學者對江蘇發展的關注關心,要求有關方面對專家學者提出的意見建議認真研究吸收,並就江蘇現代化建設與大家交流。他說,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時的重要講話指示,是我們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徵程的戰略指引,一定要從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不折不扣抓好落實。要深刻認識江蘇現代化建設的責任和使命,把總書記對江蘇的幾次重要指示聯繫起來學習理解,從"可以勾畫"到"積極探索"再到"走在前列,一以貫之的是對江蘇率先探索現代化的期望,一以貫之的是對江蘇提高發展質量的要求。江蘇整體發展水平比較高,有條件有責任"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必須著眼未來,用世界眼光審視謀劃現代化建設,在沒有先例的方面力爭率先做出成功案例,在普遍在做的方面力爭做得更好更快,在解決現代化共性問題上積累實踐經驗。
婁勤儉指出,要準確把握江蘇現代化建設的優勢和短板,對照總書記要求,著眼於"率先"的地區分析江蘇的優勢,注重把各方面的優勢系統集成、持續放大。要用發展的觀點審視我們的短板,對標先進水平,著力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生態環境質量提升、民生不斷改善等方面的突出問題。要看到比較優勢和短板弱項是相對的、動態的,優勢如果不能鞏固和拓展,可能會成為新的短板;短板如果能夠補齊和強化,也會成為新的優勢。必須既堅定信心、發揮優勢,又保持清醒、知不足而奮進,不斷實現新突破。
婁勤儉強調,要科學謀劃江蘇現代化建設的步驟和重點,把"走在前列"體現在江蘇現代化建設進度的率先和質量的領先上。現代化是追趕、達到和保持世界先進水平的過程,我們要始終對照世界先進水平追趕超越,特別是要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五大特徵,遵循規律,積極作為,按照國家的總體部署和"走在前列"的定位,有規劃有步驟扎紮實實做好工作。
婁勤儉說,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一項全新的偉大事業,有很多未知領域和重大理論實踐問題需要研究解答,希望專家學者緊扣時代脈搏,堅持問題導向,發揮專業優勢,對現代化建設的新要求、江蘇發展中的新問題、基層實踐的新探索等加強研究,貢獻更多高質量的研究成果。
吳政隆感謝各位專家長期以來為江蘇改革發展穩定作出的貢獻。他說,各位專家學者發表的真知灼見,聽了以後很有收穫,很受啟發,對於全省上下共同描繪好實施好"十四五"發展藍圖意義非常重要。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堅決擔負起"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時代重任和歷史使命,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牢牢守住安全發展底線,推動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和諧安定,以實際行動過硬成果踐行"兩個維護",回報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的關心厚愛。
省領導張敬華、郭元強、張愛軍、王燕文,老同志陳煥友、胡福明,省政協黨組成員、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胡金波,南京大學校長呂建,省政府秘書長陳建剛等出席會議。
(現代快報通訊員 齊琦 記者 舒越 佘治駿/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