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楓皮

2020-11-29 生物谷

【英文名】CORTEX ILLICII

【別名】追地風、鑽地風、南寧地楓皮、地風

【來源】本品為木蘭科八角茴香屬植物地楓皮Illicium difengpi K.I.B.et K.I.M.的乾燥樹皮。春、秋二季剝取,曬乾或低溫乾燥。

【製法】除去雜質,洗淨,打碎,曬乾。

【性狀】本品呈捲筒狀或槽狀,長5~15cm,直徑1~4cm,厚0.2~ 0.3cm。外表面灰棕色至深棕色,有的可見灰白色地衣斑,粗皮易剝離或脫落,脫落處棕紅色。內表面棕色或棕紅色,具明顯的細縱皺紋。質鬆脆,易折斷,斷面顆粒狀。氣微香,味微澀。

【鑑別】

(1) 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細胞,其內壁較厚,含紅棕色物。皮層散有石細胞群,其間嵌有少數纖維束;有分泌細胞分布。韌皮部射線細胞 1列;亦有分泌細胞,較皮層處為小。薄壁細胞含紅棕色物和澱粉粒。

(2) 取本品粗粉2g,加氯仿 5ml,振搖,浸漬30分鐘,濾過。取濾液點於濾紙上,幹後置紫外光燈(254nm) 下觀察,顯猩紅色至淡猩紅色螢光。

【性味歸經】微辛、澀,溫;有小毒。歸膀胱、腎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溼,行氣止痛。用於風溼痺痛,腰肌勞損。

【用法用量】6~9g。

【貯藏】置乾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相關焦點

  • 地楓皮功效與作用
    【名稱】地楓皮【出處】始載於《廣西植物志》。【拼音名】Dì Fēnɡ Pí【來源】藥材基源:為八角科植物地楓皮的樹皮。主風溼關節痛;腰肌勞損;蜈蚣咬傷 (地楓皮的功效與作用)【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外用:適量,研粉酒調敷。【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樹皮:味辛,澀、性溫,有小毒。有驅風除溼,行氣止痛的功能。
  • 安國市場地楓皮貨源按需走動
    【天地網訊】地楓皮,近期市場貨源走銷一般,行情與前期相差不大,現市場地楓皮價格飲片商家喊價在15元,後市行情變化繼續關注。
  • 乾漆、蘇木、地楓皮、野馬追、翻白草國家藥品標準修訂草案公示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據國家藥典委員會網站2019年9月2日消息,國家藥典委員會擬修訂乾漆、蘇木、地楓皮、野馬追、翻白草國家藥品標準,為確保標準的科學性、合理性和適用性,現將擬修訂的乾漆、蘇木、地楓皮、野馬追、翻白草國家藥品標準公示徵求社會各界意見。公示期為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