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ham在DIY自己的第一條天線時,覺得振子越長,天線的信工作效果就越好。尤其是自製端饋天線或長線天線的時候,常常因為效率跟架設方便程度上難以取捨。實際上振子並不是越長越好,只有在最合適的範圍內,天線的效率才能實現最大化。影響天線工作效率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如天氣,振子方向,溫度,季節,高度,電氣老化,太陽活動等。其中振子的長度是最優先考慮的原因之一。
那麼,天線振子到底在什麼長度時,才能達到最佳功效呢?
通過理論和實踐證明,當振子長度為電磁波波長的1/4時,天線的發射和接收轉換效率最高。因此,振子的長度將根據所工作的頻率即波長來決定。只要確定工作的頻率就可以用下面的公式算出相應頻率的波長,再將算出的波長除以4就是對應的最佳振子長度。考慮便攜性,目前野外單波段的導線天線,偶極天線,垂直地網天線都是不錯的選擇。
波長與頻率的換算公式為:
波長=30萬公裡/頻率
=300000000米/頻率 (得到的單位為米)
例:求某天線的振子長度
已知業餘無線電臺使用的信號頻率為14MHz附近,其波長為:
波長= 300000公裡/14MHz
= 300000000/14000000
= 300/14
= 21.428米
對應的最佳振子長度應為 21.4/4 等於5.35米
當頻率為7MH時,大家可以將計算公式簡化為
波長=300/7
=42.857米
最佳振子長度為42.857米/4,等於10.71米
注意:電波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是約每秒30萬公裡的光速,但在不同的介質中有不同的傳播速度,波長也不同,因而,在不同的介質中,天線的振子長度可以縮小,例如在空氣中的縮短係數是0.95左右最終的計算結果需要乘以0.95。
只要在金屬體內有交變的電流,該金屬體就要向空間輻射電磁波;反之,只要空間中有一定強度的電磁波信號,就會在該空間中的金屬體上感應出交變的電流。天線與一般金屬體的不同之處在於,天線強調了將金屬體內交變電流最有效的轉變成空間的電磁波或將空間的電磁波最有效的轉變成金屬體中的交變電流信號。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啊哈,你果然是慧眼識珠當世伯樂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