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智編譯為大家整理了2020年諾貝爾獎各大獎項的獲得者。諾貝爾獎是指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獎項,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文學獎,旨在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銀行1968年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用於表彰在經濟學領域傑出貢獻的人。
2020年,每項諾貝爾獎的獎金增加到1000萬瑞典克朗,相當於750w+人民幣。事實上,諾貝爾的遺囑最開始只有約3100萬瑞典克朗。但是這3100萬瑞典克朗並不直接用做獎金,而實用於投資。其中,90%的收益用作評獎的獎金。
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諾貝爾基金會決定取消原定於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頒獎儀式改為線上舉行,獲獎者將不會按慣例被邀請至斯德哥爾摩,而是在各自國家獲頒相關獎項。
一、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Harvey J. Alter、 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Rice,獲獎理由是發現C型肝炎病毒。
三人對C肝病毒研究的貢獻是這樣的:
Harvey J. Alter首先發現人們因為輸血所引起的慢性肝炎是由於一種未知的病毒;
Michael Houghton分離得到了C肝病毒;
Charles M. Rice則證明了C肝病毒單獨可導致肝炎。
作為中國發病率第一的傳染病——肝炎,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B肝」,或者是它的姐妹「A肝」。雖然C肝的知名度很低,但它的危害性確是非常高的。C肝通過血液傳播,發展成慢性肝炎,引發肝硬化和肝癌。C肝病毒比B肝病毒「沉默」得多,往往能在人身上潛伏20-30年,一旦有症狀就已成重病,迄今為止尚未有針對性疫苗。
在1965年之後,B肝和A肝病毒相繼被發現。Harvey J. Alter卻發現了新大陸,他認為這兩種病毒並不是肝炎病毒的全部。他在臨床樣本中發現:在輸血後的肝炎樣本中,有近80%病例既不屬於B肝也不屬於A肝。這個數據說明,存在第三種肝炎病毒。同時,Harvey J. Alter還發現,這種病毒和B肝病毒一樣,是以血液等體液為傳播途徑,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
雖然Harvey J. Alter已經知道了這種病毒的存在,但在以後十幾年的研究中,因為研究條件的限制,他並沒有揭開這第三種肝炎病毒的面紗。Harvey J. Alter通過在黑猩猩身上培養第三種肝炎的感染血清,為後續研究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
時間轉眼來到了1989年,Michael Houghton利用分子生物學克隆技術,分離出了C肝病毒的RNA片段。這個技術可以檢測出前人研究中的80%既不屬於B肝也不屬於A肝的病例,正是C肝。這種檢測方法快速提高了血液樣品中C肝病毒的檢測水平,使世界上更多的人免於C肝的感染。
成功實現C肝的分離和鑑定,為C肝的研究推進了一大步。Charles M. Rice在接下來的研究中證明了C肝病毒單獨可導致肝炎。他發現C肝病毒基因組的尾端有一個片段,這個片段在C肝病毒的複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基因工程技術,他構造了一種C肝病毒的變種RNA。隨後,研究人員將這個RNA注射到黑猩猩的肝臟中,隨即在黑猩猩的血液中檢測到了病毒。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大約有7100萬人患有C型肝炎,C型肝炎會導致嚴重的肝臟併發症,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會導致死亡。困擾人們多年的病毒性肝炎家族譜因這三位科學家的努力而得到了補充和完善,後輩們在他們的研究基礎上找到了治癒病毒感染的良方,這背後是千萬人生命的延續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二、諾貝爾物理學獎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Roger Penrose、 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獲獎理由是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的發現。
三人對黑洞研究的貢獻是這樣的:
Roger Penrose的理論研究是黑洞成為天文觀測目標的理論基礎
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則是發現了黑洞
在科幻小說和電影中,黑洞的出現頻率是相當高的。黑洞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存在於宇宙空間中的一種天體。黑洞的引力極其強大,使得視界內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故而,「黑洞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從其事件視界逃脫的天體」。
對於黑洞的研究,在科學領域也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馬拉松。
愛因斯坦1915年發表了廣義相對論,顛覆了之前所有有關時空的概念,引力塑造了宇宙的最大範圍,而相對論為理解引力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基礎。但這些,一直被認為是純粹的理論推測。
Roger Penrose首先成功地為所有坍縮物質找到了一個現實的解,其利用巧妙的數學方法表明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預測結果。1965年1月,Roger Penrose證明了黑洞確實可以形成並對其進行了詳細描述。Roger Penrose開創性的研究,被視為對廣義相對論的最重要貢獻。
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自1990年代初以來,他們一直專注於觀測銀河系中心的一個區域。隨著精確度的提高,他們成功繪製了離銀河系中心最近的最亮恆星的軌道。這兩組測量結果都發現:有一種看不見、卻非常重的物體,使得這些恆星在其周圍以驚人的速度旋轉。而這個看不見的物質,有400萬個太陽質量那麼重。
根據當前的引力理論,可能的解釋只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使用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可以通過巨型星際氣體和塵埃雲看到銀河系的中心。他們的開創性工作,提供了迄今為止最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
三、諾貝爾化學獎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 Doudna,獲獎理由是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
CRISPR全稱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ers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成簇的規律間隔的短回文重複序列。CRISPR/Cas系統是細菌和古菌在長期演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免疫系統,用來抵抗外源遺傳物質的入侵,為它們提供獲得性免疫。CRISPR/Cas系統可以識別出外源DNA,並將它們切斷,沉默外源基因的表達。正是由於這種精確的靶向功能,CRISPR/Cas系統已被開發成一種高效的基因組編輯工具。
在自然界中,CRISPR/Cas系統擁有多種類別,而CRISPR/Cas9系統是其中研究最深入,應用最成熟的一種類別。憑藉著成本低廉,操作方便,效率高等優點,CRISPR/Cas9迅速風靡全球的實驗室,成為了生物科研的有力幫手和基因編輯的強大工具。
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 Doudna發現了基因編輯技術中最有利的剪刀:CRISPR/Cas-9。利用這個技術,研究人員可以自由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地DNA。這項技術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的突破,為多種疾病的療法做出了貢獻,並使遺傳病的治療成為可能。
四、諾貝爾文學獎
2020諾貝爾文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8日19時正式揭曉,來自美國的女詩人路易絲·格呂克(Louise Glück)獲獎,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
路易絲·格呂克1968年以《長女》(Firstborn)初露頭角,很快被譽為美國當代文學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她於1943年出生於紐約,現居麻薩諸塞州劍橋市。除了寫作,她還是耶魯大學的英語教授。
五、諾貝爾和平獎
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公布:授予世界糧食計劃署(WFP),以表彰他們為改善受衝突影響地區的和平條件作出的貢獻。
世界糧食計劃署由聯合國和聯合國糧農組合辦,是聯合國內負責多邊糧食援助的機構,於1961年第16屆聯大和第11屆糧農組織大會決定成立,原定於1963年開始運作,但因1962年多地遭遇糧食危機,提前投入運作,總部設在義大利羅馬,出版有《世界糧食計劃署新聞》與《世界糧食計劃署年度報告》。
諾貝爾和平獎旨在表彰為促進民族國家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軍備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2009年,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獲選為和平獎得主。
1901年諾貝爾和平獎首次頒發,1961年達格·哈馬舍爾德死後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是第一位死後追授該獎的獲獎者。諾貝爾和平獎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選出得主,通常在每年10月公布得主。頒獎典禮於每年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並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頒獎,挪威國王監禮,這與其他諾貝爾獎不同 。
諾貝爾和平獎每年評選和頒發一次,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頒發一枚金牌、一份證書以及一筆獎金。
截至2019年,諾貝爾和平獎已經頒發100次,有134位獲得者,其中107位個人和27個組織;68次由一人獲得,30次由二人分享,2次由三人共享;其中有19年因故停發;17位女性獲獎;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三次獲獎,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兩次獲獎。
六、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貝爾經濟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12日17時許正式揭曉,由兩位來自美國的經濟學家Paul R. Milgrom 和Robert B. Wilson獲得,獲獎理由為「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發明了新拍賣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