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東東等85名政協委員聯名提案,促進主流報媒健康發展。河北率先開始「供暖」
二、報紙開展各種跨界嘗試,融合發展成為新常態
三、全國12家主流報紙發起成立VR新聞實驗室
四、全國20餘家省級黨報聯合發布版權保護宣言
五、《京華時報》紙質版將於2017年1月1日休刊
六、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在廣州成立
七、2016年國內新聞紙總產量較2015年下降23.4% ,報業與紙廠抱團取暖
八、報業廣告大幅下降,報紙創意自救
九、中報砥石文化產業發展基金成立 規模100億元
十、多名省委書記為黨報發行撐腰
一、李東東等85名政協委員聯名提案,促進主流報媒健康發展。河北率先開始「供暖」
今年兩會期間,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理事長李東東,聯名新聞出版、對外友好、民盟、農工、致公、總工會、青聯、婦聯、僑聯、科技、農業、教育、醫衛、福利保障、民族等15個界別84位委員,向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提交《關於促進主流報媒健康發展 鞏固新聞輿論主陣地的提案》,呼籲建立國家報媒融合發展基金,試點開展報媒股權融資等綜合改革,適當減免報業綜合稅負。建議各級政府將購買報紙納入公共文化預算,將相關報紙贈送給高校圖書館、農村黨支部、貧困地區和偏遠山區的農家書屋、困難企業等,不斷提升主流媒體的影響力;對各級黨報、少數民族地區報、老年報等報紙的公益性進行認定,並按照其所發揮的作用、所承擔的公益性宣傳任務進行分類,劃定一定範圍黨報黨刊作為純公益性新聞信息生產機構,收支統一歸財政管理,不足部分由財政全額補貼。
11月,湖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來自長沙市代表團的朱錦輝等省黨代表提交提案:建議加強以黨報黨刊黨臺黨網為主流輿論陣地的黨媒建設,從政策配套、體制改革、要素保障等方面加大對黨媒的支持力度,確保黨和政府的聲音第一時間傳到千家萬戶。
12月9日,《河北日報》報導,河北省「兩辦」已經下發《關於加強對各級新聞媒體財政支持的通知》,提出在精確測算的基礎上,2017年在全省率先實現對各級新聞媒體的財政支持全覆蓋,切實做好對各級新聞媒體的財政保障,儘快解決新聞媒體目前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推動新聞單位加快改革發展。
二、報紙開展各種跨界嘗試,融合發展成為新常態
1月4日,深圳晚報無人機採訪隊宣告成立。深圳晚報先期組成擁有10架無人機的採訪隊,未來將實現一線採訪部門的全面配備,從而開闢全新視野的新聞採訪模式,實現全媒體資源融合。6月15日,人民日報社與騰訊籤訂媒體融合發展創新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約定圍繞「融合·創新」的主題,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深度合作,從標準、技術、管理、運營等多個方面探索推動媒體融合發展。8月22日,人民日報媒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騰訊雲合作打造的中國媒體融合雲正式上線。
10月23日,由《南方周末》和燦星文化聯合投資成立的廣東南瓜視業傳播有限公司成立,《南方周末》正式涉足視頻領域。
與此類似,2016年,報紙為了自救,紛紛利分新技術與新媒體手段,開展各種產業延伸,推進媒體融合,取得了可喜成果。
三、全國12家主流報紙發起成立VR新聞實驗室
借力2016中國VR發展元年,6月6日,重慶晨報上遊新聞APP客戶端率先推出全國首個VR新聞頻道。引入VR採編流程後,上遊新聞記者通過地面輕巧便攜裝備加高空全景VR設備,720度無死角還原新聞現場。只需短短幾分鐘,即可將新聞現場全方位帶到用戶眼前。8月17日,VR新聞實驗室在北京成立,首批成員單位即全國12家主流報紙將共同探索新聞的另一種表達形式——VR新聞。首批成員包括:廣州日報、遼瀋晚報、瀟湘晨報、大連晚報、鄭州晚報、青島晚報、重慶商報、瀋陽晚報、海南日報、生活報、重慶晚報、法制晚報。VR新聞實驗室由「蟲洞VR」公司發起,將與這12家成員單位一起分享VR新聞拍攝、剪輯及後期的技巧,在VR蟲洞網上發布全國各地的VR新聞視頻。
四、全國20餘家省級黨報聯合發布版權保護宣言
9月19日,在由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吉林日報社主辦的首屆省級黨報採編工作會議上,《北京日報》《重慶日報》《天津日報》《吉林日報》《安徽日報》《廣西日報》《湖南日報》等全國20餘家省級黨報聯合發布版權保護宣言。宣言指出,各類網際網路及新媒體應充分尊重報刊單位的合法版權,規範各類轉載作品的行為;同時,建立一種合法的商業模式和合理的互惠互利機制。針對網絡侵權普遍存在的現狀,宣言建議各媒體增強法律意識,在適當時機成立全國媒體版權保護聯盟,對各種侵權行為及時制止和舉報。
五、《京華時報》紙質版將於2017年1月1日休刊
2016年,報業發展勢頭依舊冰水兩重天,一線都市報受衝擊最為明顯,部分報紙面臨生存挑戰。其中尤以知名品牌大報《京華時報》將停發紙質版的消息,對業界衝擊最為強烈。
11月14日,京華時報社在其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確認《京華時報》紙質版將於2017年1月1日休刊,停出紙質版後將全面轉型新媒體。此前的8月27日,另一國內重量級報紙《東方早報》宣布將於2017年1月停刊,員工整體轉入澎湃新聞網。
11月15日,《中國青年報》宣布2017年周六、周日將不再出版紙質報紙。11月23日,時尚雜誌《伊周Femina》宣布將於2017年1月1日停刊。
回顧2016年,先有浙江日報報業集團《今日早報》、江西《九江晨報》於 2016年1月1日正式停刊。8月,又有遼寧《時代商報》31日宣布休刊,其曾為遼寧日報集團四大報紙之一。此後《河南青年報》於9月27日停刊。其創刊於1949年6月,曾一度更名為《青年導報》,後於2013年4月再度更名《河南青年報》。
六、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在廣州成立
11月17日,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在廣州成立。通過跨媒體資源重組,擁有原分屬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廣東廣播電視臺的財經類媒體業務資源和經營性資產,將重點發展媒體、數據、交易三大業務,力爭用3年時間率先完成媒體融合轉型,基本建成國內領先、國際知名,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專業財經全媒體和綜合金融信息服務集團。
七、2016年國內新聞紙總產量較2015年下降23.4% ,報業與紙廠抱團取暖
12月7日、8日,2016年中國報業物資供應年會在貴州舉行,來自全國120多家報社以及8家紙廠在遵義共同發表《構建紙報新型合作關係遵義宣言》。今年國內新聞紙總產量180萬噸,比去年235萬噸的產量下降55萬噸,下降幅度為23.4%。從庫存方面來看,國內五大紙廠庫存在8萬噸左右,只有不到15天周轉量,已達到歷史最低水平。根據中國報業協會最近對全國99家用紙量大的報社2015年、2016年用紙量的調查數據來看,今年比去年用紙量增加的有16家,減少的有76家,其中7家持平。這99家報社2016年總用紙量為117.2萬噸,比2015年用紙量減少15.8萬噸,下降11.9%。從區域市場分析,在全國六大區域中的報社用紙量與去年相比都在下降。
八、報業廣告大幅下降,報紙創意自救
3月23日,《京華時報》A13版刊出一則廣告,版面空蕩只有三個曖昧的字——「輕點,疼!」一時間,這則廣告吸引了大量的眼球並引發熱議。24日的《京華時報》因此一報難求,賣到斷貨,這三個字為《京華時報》帶來了2億的曝光量。但因為此時正值「疫苗事件」時期,這則廣告被質疑藉助了兒童疫苗事件給人們帶來的悲傷情緒。由於社會輿論壓力過大,3月24日文案被強制要求更改。
3月31日,神州專車在《新快報》上刊登「冇一例」的廣告。同樣,廣告一出,受到多方讚賞,然而,它卻被同行排斥。
9月12日,《北京晨報》兩個整版引發了好奇。其中一張只寫了幾句話:老闆說沒有好設計就空著,另外一張索性全版空白。這期報紙驚爆朋友圈。
10月24日,《新京報》特刊版面赫赫然刊發一個大大的「祼」字,《21世紀經濟報導》的頭版也被「廣州阿富」包下,並喊話「杭州老馬」。
11月22日,《寧波晚報》在頭版刊發催款廣告,討要宣傳廣告費3萬元。這一討債公告以寧波日報報業集團名義發出。
2016年,報業廣告開展各種形式的生產自救成為新常態。
九、中報砥石文化產業發展基金成立 規模100億元
11月23日,由中國報業協會主辦、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發起並承辦的「中國報業投資聯盟大會暨首屆投融資峰會」在鄭州舉行。峰會上,以項目為抓手、以資金為紐帶、以多贏為目的,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湖南日報報業集團、河北日報報業集團、期貨日報社、證券時報社國時資產、中原證券、中旅銀行、興業銀行消除地域限制和資金壁壘,共同籤約成立「中報砥石文化產業發展基金」。 據了解,「中報砥石文化產業發展基金」規模為100億元,根據業務發展分期募集到位。基金採用母子基金方式,下設媒體融合發展基金、文化旅遊產業基金、傳媒併購基金、上市公司定增基金等子基金,聘請專業化的公司和團隊,以穩健的方式,在科學防範風險的前提下進行市場化運作。
十、多名省委書記為黨報發行撐腰
全國多位省委書記通過致信或批示的方式,為2017年黨報黨刊發行工作站臺撐腰,如湖北省委書記蔣超良、河南省委書記謝伏瞻、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等。
(責編:燕帥、趙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