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在工廠大門口或在網上看到很多常年招普工的廣告,招聘要求不高,只要能幹活就行,而開出的工資卻還行,有四五千,而來應聘的卻寥寥無幾,工廠環境條件好的或還可招到人,工廠環境差的基本就找不到人。反觀其它一些公司辦事處,一發出招聘廣告,應聘者就絡繹不絕,要求條件較高,有學歷技術等要求,工資也很低,只有三四千元或更低,卻很快就能招滿,這什麼情況?
能我們看似人口眾多,雖說90後有2.3億人左右,其實能進廠幹活的年輕人並不多,一些人奮力拚進體制內,一些人自主創業的,開公司開店做電商的,一些人玩抖音做主播自媒體的,一些人整天無所事事混社會的,還有一些人啃老的,只要家裡有點依靠有點資源有點出路的,誰也不會去進廠做普工,身邊好多年輕人就是這樣,要麼進個事業單位國企或者子承父業做點小買賣,很少有人進廠打工的,難怪會用工荒。
年輕人寧可賴家裡啃老都不願意去做藍領,瞧不起工廠了,覺得工廠就是流水線,比較枯燥僵化,四五千的工人服務員不好找,3K的文員搶著幹。特別是那些生活成本極高一二線熱門城市的城市,沒人會貼錢打工的,年輕的去賣房子搞銷售,年老點的去搬磚修路泥水工,哪個不比這個掙得多?現在有些地區的管吃住住家保姆五六千甚至上萬了,現在生活成本那麼高,做個普工累個半死掙得還不夠生存,買不起房,你說誰願意幹!
現在一年一千多萬的出生人口中,每年的大學生就有七八百萬,你說這些高學歷有追求的年輕人會去進廠找工嗎?人們教育水平越來越高,對崗位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快遞外賣滴滴,銷售、中介、保險、甚至去酒店當站門小弟,哪個不比工廠好?現在進廠打工的就一些走投無路,都是社會最底層最無奈最無助的較窮且沒手藝的那一小部分人,低端製造業沒有專利,靠產量賺錢,要產量要高收入就得拼命加班。現在年輕人哪有想做工人的?都不願意吃苦了, 能吃苦耐勞的年輕人就少之又少,一線流水線的員工70後主力,80後一部分,90後基本絕跡。現在物價又高,而工廠工資不高,還累,現在的年輕的一代不像以前那麼能吃苦能逆來順受的人了,最起碼有一半已經覺悟了,不想做苦力做流水線工了,現在用工多,工廠又不是唯一的出路,所以都選擇其他的行業了。
低端製造行業年輕人越來越少,四五千的普工難招,三四千的文員卻搶著幹,年輕人不只要求工資高還要求輕鬆有前途,年輕人文化程度越來越高,覺悟也越來越高,不再那麼好忽悠的了。小編拋磚引玉,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各抒己見,謝謝!